林业生态扶贫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研究:以广西石漠化地区为例
定 价:68 元
丛书名:新时代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书系
当前图书已被 4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覃凡丁,奉钦亮著
- 出版时间:2023/4/1
- ISBN:9787550457010
- 出 版 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126
- 页码:180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林业生态扶贫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研究:以广西石漠化地区为例》研究内容如下:首先,从林业产业扶贫、林业科技扶贫、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四个方面系统梳理林业生态扶贫政策。其次,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相结合分析林业生态扶贫政策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影响程度,结果显示:林业生态工程、林业产业、林业培训等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政策体系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正向影响。继而,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相结合评价了林业生态扶贫政策综合效果:介于非常满意与满意之间,且偏向于非常满意。进而,选取50个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分析业生态扶贫政策与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程度,结果显示:35.89%、22.62%、32.13%的农户认为林业生态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程度非常好、较好、一般,但也存在产业兴而不旺、生态宜居景而不致、乡风文明建设滞后、乡村治理效率不高、科技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为推进减贫战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者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本研究提出了更加符合农村、林业草原、林农实际的2020年后林业生态扶贫成果巩固与广西石漠化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机制。最后,本研究提出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与林业生态扶贫衔接的保障措施。
林业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生态优势,在深度贫困地区决胜扶贫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许多贫困地区一说穷,就说穷在了山高沟深偏远。其实,这些地方要想富,恰恰要在山水上做文章。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把生态补偿扶贫作为双赢之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生态就业,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又增加贫困人口就业收入。为此,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单独或联合出台了100多个支持林业生态扶贫脱贫的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和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也出台和完善了“1+N”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进入2020年以后,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扶贫脱贫攻坚相关措施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需要考虑的是哪些在扶贫脱贫攻坚战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政策需要继续执行,哪些政策需要调整,还需要出台哪些新政策等问题。
首先,本研究从林业产业扶贫、林业科技扶贫、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四个方面系统梳理林业生态扶贫政策的政策体系。其次,本研究运用调研数据,将线性回归模型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相结合,分析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政策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影响是否显著。结果显示:林业生态工程、林业产业、林业培训等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政策体系不仅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正向影响,而且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稳定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通过实施在石漠化地区提供公益性岗位如生态护林员等林业就业政策,可以有效地、及时地解决广西石漠化地区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并提高其家庭收入。但目前来看,还需要通过定向扶持、林业产业扶贫等方式让老弱病残类贫困户家庭增加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且林业生态扶贫可持续发展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然后,基于调研数据,本研究将层次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相结合,对林业生态扶贫政策的综合效果进行了评价,其值为1.3646,介于非常满意与满意之间,且偏向于非常满意,充分表明林业生态扶贫对广西石漠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户对林业生态扶贫政策及工作认同度很高。
林业生态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巨大作用。2020年既是我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又是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构建林业生态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机制的重要时刻。为进一步验证林业生态扶贫政策与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程度,本研究选取了50个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林业生态扶贫政策与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衔接程度进行系统性评价。结果显示:35.89%的农户认为林业生态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非常好,且后续持续向好;22.62%的农户认为林业生态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较好;1.77%和7.66%的农户认为林业生态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非常不好和不好,但是占比较小;32.13%的农户认为林业生态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一般。综上所述可知,目前随着林业生态扶贫政策逐渐向乡村振兴政策转变并与之衔接,林业生态扶贫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衔接程度呈现出日益向好的趋势,各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沟通,促进其更好地衔接。二者接续状态总体向好,但目前也存在产业兴而不旺、生态景观不够精致、乡风文明建设滞后、乡村治理效率不高、科技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为推进减贫战略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两者工作体系平稳衔接,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探索与研究更加符合农村、林业草原、林农实际的2020年以后林业生态扶贫政策与广西石漠化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机制。首先是要精神聚合:以精神动能统领乡村振兴与林业生态扶贫。其次是要坚持目标结合:实现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与林业生态扶贫战略目标接续融合。再次是要坚持要素整合:实现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与林业生态扶贫各要素系统衔接。最后是要实现体系融合:实现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与林业生态扶贫机制有机结合。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针对地区、乡村发展基础和阶段的差异性,先行先试,逐步完成衔接。
在本书的最后,本研究提出了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产业兴旺、传承发扬森林生态文明、建设宜居生态环境、创新林区治理体系、夯实和巩固林业生态扶贫成果的兜底保障制度基础、完善法人(团队)科技特派员制度等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措施与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衔接等内容;从发挥各部门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复合型人才潜力发挥、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保障土地供应、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等角度提出了实现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与林业生态扶贫机制的保障措施。
覃凡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现任职于广西财经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林经济管理与信息技术。分别主持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广西教育厅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和广西社科联社会智库专项课题等厅级项目等。奉钦亮,北京林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现任职广西(东盟)财经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理论与应用,主持或参与重量、省部级、地厅级等多级别系列项目。
目 录1 研究的背景、意义与基础/ 1 1.1 研究的背景/ 1 1.2 研究的意义/ 2 1.2.1 学术意义/ 3 1.2.2 应用意义/ 3 1.3 研究的基础/ 4 1.3.1 概念界定/ 4 1.3.2 理论基础/ 7 1.3.3 研究现状/ 112 林业生态扶贫主要政策/ 18 2.1 林业产业扶贫政策/ 18 2.1.1 旅游产业扶贫/ 21 2.1.2 木本油料产业扶贫/ 24 2.1.3 林下经济产业扶贫/ 26 2.1.4 竹藤产业扶贫/ 29 2.1.5 花卉产业扶贫/ 29 2.1.6 生态产业链扶贫/ 30 2 林业生态扶贫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研究———以广西石漠化地区为例 ?? 2.2 林业生态补偿(公益性岗位) 扶贫政策/ 31 2.2.1 增设生态公益性管护岗位/ 31 2.2.2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34 2.3 林业科技扶贫政策/ 37 2.3.1 人才培养政策/ 38 2.3.2 林业科技培训政策/ 39 2.3.3 林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政策/ 41 2.3.4 科技特派员政策/ 42 2.4 国土绿化扶贫政策/ 43 2.4.1 建设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队) / 43 2.4.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5 2.4.3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46 2.4.4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48 2.4.5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49 2.4.6 国家公园建设工程/ 50 2.5 林业定点帮扶政策/ 50 2.6 广西石漠化地区林业生态扶贫政策实施效果/ 53 2.6.1 贫困区、贫困县与贫困人口情况/ 53 2.6.2 林业资源基本情况/ 56 2.6.3 林业生态扶贫的主要成效/ 59 2.6.4 林业生态扶贫典型县/ 613 林业生态扶贫政策接续方向/ 64 3.1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64 3.2 产业衔接: 推动“产业扶贫” “产业脱贫” 向“产业振兴”转变/ 65 3.2.1 推动特色富民产业发展/ 65目 录 3?? 3.2.2 鼓励向待发展地区转移产业与承接产业/ 70 3.2.3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71 3.3 生态衔接: 推动“生态扶贫” 向“文化繁荣” “文化振兴”转变/ 71 3.3.1 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72 3.3.2 挖掘和弘扬生态文化/ 72 3.4 生态衔接: 推动“生态扶贫” 向“生态宜居” “生态振兴”转变/ 73 3.4.1 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73 3.4.2 多样化措施建设宜居环境/ 73 3.5 组织衔接: 推动“组织扶贫” 向“乡村高效治理” 转变/ 74 3.6 生活衔接: 推动“不愁吃穿” 向“全面发展” 转变/ 75 3.6.1 继续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 75 3.6.2 继续做好“生态+脱贫” 大力度优惠生活保障工作/ 76 3.6.3 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764 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政策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农户家庭收入及发展的贡献度评价/ 78 4.1 数据来源/ 78 4.2 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政策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 79 4.2.1 理论与检验假设/ 79 4.2.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83 4.2.3 回归结果验证与分析/ 87 4.2.4 简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94 4.3 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政策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发展的贡献度评价/ 95 4.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5 4.3.2 确定评价方法/ 103 4 林业生态扶贫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研究———以广西石漠化地区为例 ?? 4.3.3 评价过程/ 104 4.3.4 评价结果分析/ 1095 林业生态扶贫政策与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接续程度评价/ 111 5.1 接续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111 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11 5.1.2 指标体系构建方案/ 112 5.1.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117 5.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119 5.2.1 指标量化方法/ 119 5.2.2 指标权重确定/ 124 5.3 模糊综合评价/ 132 5.3.1 研究方法选择/ 132 5.3.2 构建要素集/ 132 5.3.3 建立隶属矩阵/ 133 5.3.4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 135 5.4 林业生态扶贫成果巩固与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衔接的关键性问题/ 142 5.4.1 产业兴而不旺/ 142 5.4.2 生态景观不够精致/ 143 5.4.3 乡风文明建设滞后/ 143 5.4.4 乡村治理效率不高/ 1446 健全林业生态扶贫成果巩固与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衔接机制/ 145 6.1 精神聚合: 以精神动能统领乡村振兴与林业生态扶贫/ 145目 录 5?? 6.1.1 强化作风衔接, 提升体制机制创新效能/ 145 6.1.2 强化理念衔接, 充分发挥战略规划的引领作用/ 146 6.1.3 强化思想衔接, 全面根除“等、靠、要” 思想/ 146 6.2 目标结合: 实现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与林业生态扶贫战略目标接续融合/ 147 6.2.1 强化目标协同, 不断推动工作机制转化衔接/ 147 6.2.2 强化目标联动, 全面推进广西石漠化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 147 6.2.3 强化目标衔接, 推动政府与市场有机协同/ 148 6.3 要素整合: 实现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与林业生态扶贫各要素系统衔接/ 148 6.3.1 强化人才支持, 不断推进扶志扶智工作/ 148 6.3.2 强化资金支持, 充分发挥资金杠杆作用/ 149 6.3.3 强化产业支持,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149 6.4 体系融合: 实现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与林业生态扶贫机制有机结合/ 150 6.4.1 统筹协调多元责任主体/ 150 6.4.2 统筹协调政策机制/ 150 6.4.3 统筹协调规划机制/ 1517 2020 年以后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成果巩固与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衔接体系研究/ 152 7.1 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52 7.2 推动林业产业兴旺/ 153 7.2.1 推动特色富民产业发展/ 153 7.2.2 鼓励向待发展地区转移产业与承接产业/ 158 7.2.3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159 6 林业生态扶贫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机制研究———以广西石漠化地区为例 ?? 7.3 传承和发扬森林生态文明/ 160 7.3.1 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160 7.3.2 挖掘和弘扬生态文化/ 160 7.4 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 161 7.4.1 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 161 7.4.2 多样化措施建设宜居环境/ 161 7.5 创新林区治理体系/ 162 7.6 夯实和巩固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成果的兜底保障制度基础/ 163 7.6.1 继续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 164 7.6.2 做好大力度优惠“生态+脱贫” 生活保障工作/ 164 7.6.3 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165 7.7 完善法人(团队) 科技特派员制度/ 165 7.7.1 完善扶持政策体系/ 166 7.7.2 创新选派模式/ 166 7.7.3 健全乡村振兴服务体系/ 1668 林业生态扶贫脱贫成果巩固与广西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政策衔接机制保障运行措施/ 168 8.1 发挥行政机关的引导与领导作用/ 168 8.2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 促进复合型人才潜力发挥/ 169 8.2.1 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 169 8.2.2 加大人才培养与留村力度/ 170 8.2.3 加强科研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 171 8.3 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172 8.4 保障土地供应/ 173 8.5 加大科技支持力度/ 174参考文献/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