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套为中级汉语学习者编写的系列阅读教材,包括人文篇和科技篇两个系列,每系列按阅读难度循序渐进,各分三册,每册按文章内容类别分为若干单元。
人文篇选文涵盖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中华习俗、历史瞬间、社会热点、校园生活、凡人奇事、人生足迹、人间情话等;科技篇为各类科普短文,包括天文地理、科技信息、生态环保、动植物趣闻、医疗保健、饮食健康等。
本套教材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对不同类别、不同语体文章的阅读,掌握相应的阅读理解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广泛的阅读,也能使学习者了解中国社会生活,受到一定的人文熏陶,并学习到一定的科学知识。
另外,本套教材的选文范围和练习设计除了充分考虑到扩大学习者的阅读视野和提高阅读技能技巧外,也兼顾了汉语水平考试,在题材类型、题型设计思想上基本一致,因此也可作为复习备考材料,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考试成绩。
本套教材可作为各类长短期教学班的阅读课教材,也可作为汉语水平考试辅助材料,同时还可作为汉语学习者的一般课外读物。
本册为《中级汉语分类阅读·人文篇》第Ⅰ册。
阅读是人们了解过去、展望未来、学习新知的基本途径,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智力技能。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在现代社会,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学习效率与工作能力,也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在未来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因此,许多国家,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教学,都纷纷开设阅读课,展开阅读学与阅读教学研究,努力探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与速度的科学途径。面对全球“汉语热”日益高涨的新形势,我们奉献给读者这套《中级汉语分类阅读·人文篇》读物,其目的就是帮助外国人、海外华侨、华人和国内少数民族同胞,在阅读短文与语段、了解中国现状和训练阅读技能技巧的过程中,既能大力提高中文阅读理解水平,又可以获得HSK高分。
本书寓传授汉语与文化知识于阅读之中,通过阅读多种范文、语段和练习实践,读者可在巩固汉语知识、加深了解中国的同时,基本掌握科学阅读技能技巧,迅速提高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
“竭泽而渔”、“择善而从”是我们筛选短文的原则。书中所选短文内容新颖,信息量大;题材广泛,语言规范;体裁多样,生动有趣。为适应广大读者中文水平,我们对所收的短文大都经过改写,并将其出处与作者标于短文之后。
本书以《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等为依据,按语言难易程度依次编为3册。每册按照话题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收入6篇短文,并依照短文、注释、生词、练习顺序编排,总计约有25万字。各册内容和难易情况如下:
第一册主要筛选反映基本日常生括、学习活动与简单社会交际内容的短文,词语和语法点分别限定在2500与200以内。
第二册以精选反映现实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和某些社交活动的文章为主,词语和语法点分别限定在4000与500以内。
第一单元 我爱我家
第一课 给父母爱你的机会
第二课 姐姐探亲回家
第三课 谆谆教 诲铭刻在心
第四课 写在儿子成家时
第五课 教授的爱情
第六课 爱,其实就在身边
第二单元 人生足迹
第一课 “爷爷奶奶”圆我大学梦
第二课 普通的“毛家人”
第三课 张海迪的追求
第四课 一生歌唱祖国
第五课 读书教学年
第六课 卸任后的农夫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习俗
第一课 中国人怎么过春节
第二课 “女儿国”里谁当家
第三课 饮茶有哪些讲究
第四课 说说四合院
第五课 惠安女
第六课 宴会上的鱼头对着谁
第四单元 见证中国
第一课 我在北京有了个“家”
第二课 生活在中国
第三课 我为什么二走长征路
第四课 美国人爱到耿村听故事
第五课 我心目中的中国
第六课 根植在中国
第五单元 校园文化
第一课 清华博士 留言是爱
第二课 我在北大占座的故事
第三课 打造数字校园
第四课 中国的大学生当“村官”
第五课 校园厨艺比赛
第六课 打着手语读大学
附录:练习答案
2006年2月12日美国中部时间清晨,我婶婶在越洋电话里沉重地告诉我:“小叔叔大出血,要做好心理准备。”以后的十几个小时内,我们每隔几小时通一次电话。遥隔太平洋,我一直在安慰自己,“不会的……他一生多病,每次被医生诊断为绝症,他都挺过来了。”一个月前,我曾专程回京探望过他。虽然他已极为消瘦,并强忍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但我丝毫未从他那里感受到向癌症妥协的意思。每天我在问候他们的时候,婶婶总是微笑着说:“很好的,我们又活了一天。”临别那一天,我们是笑着分手的。就像小时候老缠着他要东西一样,我半撒娇似地对他说:“先活到3月份,好吗?那时我放春假.我来看你。再活到夏天,我带全家回来度假。别忘了你给秦天、秦朗(我的女儿和儿子)的允诺,你会带他们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小叔叔面带笑容郑重地点一下头。我想,小叔叔是从不失信于人的。谁知这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王选①兄姊五人,我父亲是长子,王选排行最小。由于父母的工作需要.我是由祖父母带大的。正因为这样,王选在上海养病的青年时期和“文革”②期间,我的童年和少年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同叔叔和婶婶在一起度过的。我父母亲因看叔叔婶婶体弱无儿,曾非正式地将我过继于他们。我一直为自己有两双父母亲而高兴。尤其在“文革”中祖父母无法照顾我时。许多心理方面的成长教育都是从叔叔婶婶那里得来的。几十年来,他们除了给我以父母之爱外,给予我更多的是师长和挚友之情。在生活和学业上的每一个关键步骤.他们总是先倾听我的情况,再询问我的想法,最后提出他们的建议。当我未按他们的初衷行事时,小叔叔总会说一句:“我相信侃侃对自己最了解。会做出她认为最合适的选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