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通过追寻家族先贤的历史足迹,还原了一个家族的革命史,展示了艰辛而漫长的历史进程及先驱者最初的信念和理想。书中故事以解密的地方民国秘档为依据,以父辈的口述历史和老兵的回忆为原始素材,加上作者横跨南北数个城市及乡村的田野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以诗意的文学语言呈现了大家族中先驱者革命者的真实人生,一群平凡的默默无闻小人物的英雄气概;解析他们坚守信念的精神内涵,解读他们的使命担当,从而展示信仰的力量以及那个年代历史推动者的风采。
这是一部寻找红色家族传奇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我”的视角,站在今天的时代节点上,以遵循真实历史的态度,从身边亲历者或见证人的口述和历史档案资料开始自己的寻访之旅,探寻家族先辈的足迹,展现革命者追求真理和信仰的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岁月。
李瑶音的《筑梦人:我 的祖父祖母》是一部经过 独到的题材开掘和主题提 炼的非虚构作品。 作为中国作家协会2021 年的重点扶持作品,它具 有扩展历史认知和把握现 实观照的价值。作品追忆 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献出自己一切的革命前辈 ,而这批前辈中亦有作者 的祖父。因此也可以说这 是一部独具特色的红色题 材家族叙事作品。 作品的主题提炼有高度 和深度。作品歌颂的是草 根英雄。在中国人民的解 放事业中有千千万万的先 烈,有些有名,大多无名 ,他们是普通人,甚至不 少人还不是共产党员,但 是他们在为革命斗争做事 。在革命者队伍中,他们 基数很大。假如没有这样 一些人,中国革命就不会 取得最后的胜利。作者将 作品献给他们,是对红色 历史的补充和完善。比之 以前,我们缺少为草根英 雄、无名英雄立传,但这 部作品填补了这一空白, 具有非凡的价值。 作者是一位知名作家, 同时她又有媒体工作的丰 富经验,有新闻的敏感性 。作家的田野调查很成功 ,对史料的掌握运用也做 到了丰富翔实,对老一辈 革命者的抢救式采访既及 时又生动感人,同时对祖 父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 以及地下工作的规矩都梳 理得比较清楚,歌颂了浙 江地下党人和祖父一家当 年的艰辛与牺牲、他们信 仰与意志的坚定。作者扎 实的文学功力,使作品达 到了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统 一。作品将家族叙事与革 命叙事有机融合,既有革 命者的气概又有平民烟火 气,也赋予了作品特有的 魅力。 范咏戈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 会名誉委员《文艺报》原 总编辑
李瑶音曾用笔名遥云、木子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是一名在主流媒体工作二十多年的时政记者,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歌咏的季节》等,先后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北京文学》等重磅文学期刊发表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曾获全国法制好新闻奖。
第一章 国弱民贫,以天下为己任
名师之乡志士辈出
沪上风雨洗礼塑魂
黑暗之中看到灯塔
第二章 坚定信念,为之奋斗终身
章锡琛的言传身教
开明书店作用深远
秘密加入地下组织
第三章 隐于小城,潜龙择机发力
余不溪迎来三兄弟
小弟觉醒助力兄长
各行交友肝胆相照
严守纪律不犯大忌
第四章 最危急时刻,舍生而取义也
誓死不当亡国之奴
坚信中国不会灭亡
智勇逃脱日军魔爪
第五章 为国捐躯,胜利后再难相聚
抗争路上多后来者
新四军进驻德清县
相约胜利日重聚首
第六章 魂归来兮,星辰闪亮为英雄
英雄何须寻问出处
神秘扶助至今成谜
人们需要开明精神
奔跑于希望的田野
后记
致谢
阳春三月,暖日温馨,绍兴青绿,那飘逸在大街小巷的黄酒味,更是香醇得化不开,浓烈得催人醉。
马山镇宁桑村冯家台门,修缮一新(那种修旧如旧的新)。宽阔的大门紧闭着,门上的铜扣环在光照下反射出星星点点的亮色,似在轻声叙说从前的故事……负责维护老宅的村民,走上前去打开了门锁。
沉重大门开启的一刹那,我恍惚,我泪目。泪光中,我的祖父祖母、曾祖父曾祖母,一个个在向我走来,他们脚步稳健,笑意盈盈,伸开双臂迎接我这个寻找了许久许久的冯家后人……跟随着他们,我走进了绿植悦目的前庭,迈进了书香飘逸的厢房,走上了静谧的回廊楼梯——“侬看,这就是我们的家园……”耳畔仿佛响起他们的声音,我迟疑的脚步、飘浮的脚步、恍如隔世的脚步,开始重心回落,恢复了稳稳扎扎的感觉。一切似梦非梦。
宁桑南池溇冯家台门,俗称九间三进大台门,院子套着院子,楼廊连着楼廊,大石板砌就的石硝墙,把这一切围了起来,更显幽静和神秘。
我亲爱的祖父,你就是从这里走出,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走向了远方。后来,你的大哥和六弟也追随你而去,抛洒了热血和生命。今天,是你在引领我走向这里,让我得以解密你们血脉相承为信仰献身的基因。
是的,冯家台门得到了保护,它成了文物。冯家后人深感欣慰,尽管自“连”字辈后,几乎再没有冯氏后人出生在这大屋,但它作为一个家族历史的载体,记载着几代人的生活风俗,见证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映照出人类文明的点点滴滴。而从这里走出的冯家有志者,无论去向何方,无论魂归何处,古老的大屋在默默期待,期待着英魂的归来,期待着后人的解读,期待着曾经的繁华和荣耀。
出生在另一江南小城的我,曾跟随父亲来这里寻祖,一晃十年有余。
而今,冯家台门里的先驱者,一个个有血有肉地在眼前显现,在这个大屋里,他们或赋诗,或咏辞,或书写……随着时光倒流,我听到了琅琅读书声,看到了我的祖先,祖先中的革命者,他们在大屋里发奋学习、苦练本领,为“精忠报国”打桩筑基,当信仰引领着他们走出大屋时,他们是那样的义无反顾……
我敬爱的祖先,当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奋力点亮民族文明的灯塔时,这个世界是留下记痕的——十余年间,从德清县档案馆大海捞针般查出的有祖父姓名的通缉密令、追捕通报、极密情报等不下六份,从日伪政府发现祖父等人“恐为潜伏者”,到国民党政府先后发出不下三次通缉令,其中在县府上报浙西行署被通缉的革命者名单中,祖父从第六被排到第五。直至不在人世,他仍被列为“在逃通缉者”。在一份有着27人的通缉名单上,三人被注明死亡,其中包括我祖父(德档馆藏288-001-00036-044民国档案极密件)。 对这样的通缉令,我们要怎样来看待?方志敏烈士的长孙方华清,对国民党于1927年4月19日发出的“天字第一号”通缉令(通缉197名共产党员,其中有他的祖父方志敏),表达了他的想法:“我们后来的一代代共产党员们,应将其视为我党先驱烈士们的光荣榜,牢记党苦难而辉煌的历史,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
令人倍加感慨的是,我所查到的民国密档,其中有一份被中共德清县委党史研究室摘录的“奸伪组织人员一览表”(德档馆藏288-1-35/288-1-9),排头个的黄宜生(中共县长)被称“匪县长”(“奸伪”“共匪”等,是当时国民党政府对共产党的污称),第12个是祖父(谍报队长)。循着这份党史研究室摘录的“奸伪组织人员一览表”,我又万分幸运地找到了《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德清县组织史资料(1927.5-1987.12)》,从中也查到了祖父,他在抗日民主政府中职务仍是谍报队长。之前我们谁都没想过有这么一本地方文献,有着这样的记载。祖父在史书中又“深潜”了几十年,直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他的后人才在这里正式核准他的真实身份。
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