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刊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林华勇教授主编的学术性集刊,其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南方明清汉语研究”,设计栏目有汉语本体研究、汉语数字化研究、南方汉语研究、语言学交叉研究等,采用数据统计、理论分析、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依托于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利用大湾区专业联盟的优势,立足于汉语,在加强汉语本体研究的同时,推动语言学及语言学交叉学科基础性、前沿性、应用性的学术研究,其意义在于为汉语本体及语言学与相关交叉学科研究提供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汉语及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本辑为第三辑,共收录13篇文章,内容涵盖语法研究、方言研究、研究综述等方面的内容,对于汉语语言学一些具体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语言学》编委会由国内外37位知名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等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言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代表了当今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水平,符合本刊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的追求,可为增强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林华勇,1977年生,中山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及语言学教研室教授。本科、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2012年起至今,担任中山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已在《中国语文》发表学术论文6篇,并在《方言》《语言科学》《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暨语言学》《语言学论丛》《中国语言学集刊》《语言学研究集刊》等杂志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廉江粤语语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参编中大版教材《现代汉语》(北大出版社)。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原由李炜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及青年项目各1项。论文《广东廉江粤语的传信语气助词》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吕叔湘语言学奖二等奖。
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语言学》编委会由国内外37位知名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等著名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言应用等领域的研究,代表了当今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水平,符合本刊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性的追求,可为增强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过去与未来 陆俭明/1
间接题元概念空间的修订及相关的问题 潘秋平/30
现代汉语情态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吴芸莉/63
服装叙事语篇的凸显信息结构及表达
——以《红楼梦》为例 李云龙/81
将来时的区域类型与汉语将来时的演变研究
——以衡南方言的“去”为例 陈前瑞 何兰慧/107
再谈汉语方言即行体助词“来X、去(X)” 李桂兰 吴福祥/139
彝语将来时间指称的编码方式及其原型标记mi44的功能扩展
——兼论将来时、将行体、情态、语气之间的交互作用 胡素华/161
从“急迫”完成到“近将来”
——再谈廉江方言的“紧嘚” 林华勇 刘燕婷/187
从三域理论看早期粤语“了2”的功能 梁嘉欣 杨蓓(通讯作者)/205
再谈汉语中是否存在量词“掘” 史文磊 吴吉煌/228
构形视域下的字义信息表达机制与认知解释 王嘉天/237
地理语言学的发展和基本方法 黄河/252
基于精准评估的汉语儿童语言迟缓高效矫正案例 邱怀瑶 杨智锐 高乐妍 冯瑞琰 陈锶慧 陆烁/285
汉译组构中汉语特点抑扬论——汉译语文研究之一 黄忠廉 张小川/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