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学术界第一部在文学地理学批评视野下研究《文心雕龙》的专著,从宏观的文学区系入手,以出产了众多名家名作的巴蜀文学区系为例,进行了《文心雕龙》文学地理学批评研究的创新尝试。在主要内容上,本书选取上古神话传说中与巴蜀文化区系有密切关联的伏羲、五帝世系人物、大禹等中华民族伟人和中古信史时代巴蜀文学代表名家司马相如、扬雄为主要对象,通过实事求是的文献分析和深入探究,阐明了他们对《文心雕龙》成书所起的巨大作用,书末附录了他们贡献的主要作品。本书的推出,表明《文心雕龙》不仅是文学、写作、地理等多学科综合凝聚的结晶,还具有历久弥新的学术价值,并为拓展研究其他文学区系打下基础。
文学地理学是一门由本土学者原创理论、已在海内外产生较大学术影响的新兴学科,意在建设一门与文学史双峰并举的中国文学二级学科。《文心雕龙》包含丰富的文学地理学批评内容,适合开展文学地理学的研究。
/序言/
一
2012年秋,经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联合倡议,决定在四所大学
轮流举办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层论坛,每年一届,当届论坛于12月初在湖南大学岳麓
书院举行。在这所驰名中外的千年书院,我于瞻仰先贤遗风、聆听时贤宏论之外,还得到两
大收获:一是结识了文质彬彬的田君师兄,他指导了我一些有关古代音乐的知识;二是写成
并提交了《汉代巴蜀文学三杰与〈文心雕龙〉》的小论文。在分论坛小组交流的时候,评议
人谭继和教授说:汉代巴蜀文学三杰的说法小了一点,加上严遵,应该是汉代四杰,可以讨
论四杰对《文心雕龙》成书的影响。我在会后向谭老请教了关于严遵的一些问题之后,咨询
谭老说:《文心雕龙》中并没有论及严君平,这该怎么写?谭老告诉我:严君平是扬雄的老
师,就算《文心雕龙》中没有他,但他对扬雄思想观点有影响,则是必然的;更进一步,不
止汉代,你要往上,先秦时期,古蜀文明是很发达的,比如大禹,在《文心雕龙》里面有没
有?禹夏五百年历史,按常理推断,是应该有的,你可以留心一下。也就是说,从巴蜀文化
的角度入手,可以试一下。我深为谭老深厚的历史文化修养和创新研究意识所折服,同时意
识到:《文心雕龙》体大思精,仅从文学、写作、经学角度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其真正根
基,应该在历史、文化、政治、哲学思想方面;也就是说,《文心雕龙》博大精深,几乎包
括了所有与写作相关的活动类型,不做这样的宽度扩容和精度深推,我要想在名家辈出、名
作如林的《文心雕龙》学研究界搞出点儿动静、拿出点儿东西来,是绝不可能的。这就
注定了研究《文心雕龙》必然坐冷板凳,有没有追新的机缘和创新的可能性?很不好说。因
此,聪明的中国文论研究者,一般不碰《文心雕龙》,我的硕士、博士导师对我执迷不悟地
沉迷于《文心雕龙》研究表示不可理喻、不能理解。用我们四川话说:这娃儿哈戳戳的,不
晓得哈好(傻子一枚,不知好歹)!
2013年11月,第二届巴蜀文化与湖湘文化高层论坛由西南民族大学承办,在成都武侯
祠开了整整三天,非常扎实,水平很高。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获是聆听了谭先生夫人祁
和晖教授所作《华夏儿女的人文故乡:江源胜地历史回顾并说大禹开启古代中国人
的小康梦》的主题报告,祁老师从《史记》等正史文献的明明白白的记载出发,阐
述了五帝世系特别是黄帝、颛顼到大禹等与巴蜀文化的密切关联,他们是或联姻巴蜀,或出
生于巴蜀,或从巴蜀走向全国的帝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中最伟大的人物。我当场
激动到搓手手,《文心雕龙》记载的历史比《史记》还久远,第一个有名有姓的伟人是三皇
时代的伏羲尽管他的出生地实际上已不可考,但天水也好,阆中也好,不都在古巴蜀文
化区域范围之内吗?从文化区域角度入手,从巴蜀文化区域空间入手,研究《文心雕龙》,
不就是一种创新吗?至少在研究思路上是吧?
古人有句名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从2005年9月在川师大读研开始,即自发
地选择以《文心雕龙》为读写对象,到聆听祁老师报告时,已经8年了,其间虽然磕磕绊绊
地完成了研究《文心雕龙》的硕、博士论文,并得了省优论文奖,但从来没有考虑过从巴蜀
文化这个地域文化的角度(实则文学地理学的角度)入手来研究《文心雕龙》,更没有在思
想认知上将上古神话时期、原始时期的历代先圣与启蒙状态下的各类文学体裁作为研究对象!
而且,我所提出的雅丽思想,尽管论证其为《文心雕龙》贯通全书的文学思想,但实际的起
点是孔子,也就是说,时间的起点在公元前500年左右,而大禹时代是在公元前2000年以
前,之上的尧舜时期、五帝时期乃至伏羲时代,则尚有数千年乃至上万年的时间,是我根本
未曾涉猎的处女地。谭老、祁老都谦称自己是研究《文心雕龙》的外行,川大的杨明照先生
才是头把手,但是他们的话有道理呀,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为什么不做一番这样的尝试
呢?
翻开《史记》《孔子家语》《大戴礼记》等四部文献中的名著可知:五帝世系中的黄帝,与西
陵氏女嫘祖联姻,所生长子玄嚣和次子昌意的降居地江水(今岷江流域)、若水(今金沙江、
雅砻江流域)都在蜀地;昌意又与蜀山氏女嫘仆联姻,生子颛顼,后至中原,继承了黄帝的
帝位,并传帝位于族子帝喾……其后的尧舜禹,整个五帝世系与禹夏奴隶制国家,实际上都
是黄帝后裔,一脉相承而来。这尽管很可能是后代儒家、正统史学家通过为政权统治服务而
虚构的理想化历史脉络,赞美先王,主推正统,讴歌德政,历代以来对此已经有不少反对的
声音,但在几千的主流历史文献中,特别是儒家为主的经学文献中确实是这样记载的,我们
现在做研究,应该尊重这样的主流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的研究观点。
其后,我又得到舒大刚教授和导师郭齐教授的若干指导意见,或多或少,都鼓励我继续做。
而呈现在各位读者眼前的这本小书,就是以谭老、祁老当时的启发为起点,以当年那股冲劲
儿为基础,经过大幅度深化、拓展、上推而成的结果,又经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吴恙博士、周
姝博士深度参与,合作研究,专论上古神话传说人物伏羲、大禹以及五帝世系部分人物,并
加上信史时代名垂青史的汉代蜀地文学家司马相如、王褒、扬雄、李尤而成。感谢谭老、祁
老启发,感谢两位学友参与!
二
通观《文心雕龙》全书,以超越时俗的远大世界观和宇宙意识,将天地、自然、万物均视作
郁然有采的形文与声文,将人类的写作视为模仿自然而得来的情文。而刘勰论述写作的
人文起点,是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始祖伏羲。于是,伏羲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通过仰观俯察
的方式,创立人文(八卦)的始祖。其后的黄帝、尧、舜、大禹、伯益、后稷、文王、周公、
孔子,顺次而出,各自为人文的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上述人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
不是今天文学、审美意义上的作家,而是建立了不朽功勋的帝王、政治家和最杰出的思想家,
刘勰以这样的标准来选择进入《文心雕龙》特别是《原道》篇的卓越人文创造者,即便孔子,
也被称为素王。所有帝王、政治家、思想家进行人文创造的起点和依据,都是同一个东
西《易》。根据传说,伏羲始画八卦,文王推演之,孔子定其书这样看来,《文心雕
龙》主张一切的人文均原始于《易》;伏羲以其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成为中华民族的人文
始祖;孔子以其删述六经的伟大创作,成为人文领域的真正素王。而本书采用伏羲为巴人祖
先的说法,也就是说,将本书的研究对象,将巴蜀文化名人对《文心雕龙》成书的影响,在
谭老启发的禹夏时代、祁老启发的五帝时代基础上,上推到了伏羲时代。
《文心雕龙》的征圣对象是历代圣人,始于伏羲,终于孔子,核心在《易》。顺次,《文
心雕龙》全书的组织体系也随之建立起来:《序志》说:位理定名,彰乎大衍(易)之数,
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其说渊源于《周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文心雕龙》之所以是五十篇,《序志》之外,之所以还专列四十九篇来研讨各类写作问题,
是向《易》取法得来的结果。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心雕龙》主导思想的佛学主导说、道
家主导说、三教合一说等意见,《文心雕龙》的主导思想只能是儒家思想。其依据是:《文心
雕龙》以伏羲为人文始祖,以《易》为原道之始,以儒家圣人为主体作家群,以儒家经典为
各类文体之源,并归宗于周公和孔子。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之根,《文心雕龙》宗经征圣,
以汉代儒家地位迅速上升和儒家著作称经为立论起点,必然以儒家思想为根本。
而与巴蜀文化密切相关的伏羲、五帝系列人物、大禹、夏代文学名家名作、汉司马相如、王
褒、扬雄、李尤、三国诸葛亮、西晋陈寿等,居于《文心雕龙》重要的素材来源之列,是全
书论述文学起源、文学审美、文学范式、创作纲领与经典作家、优秀作品、创作技法、文学
史论、文学批评的核心对象。在文学地理学批评视野下,巴蜀文学区系奉献出的上述著名广
义文学作家,与齐鲁、三晋、关陇、中原、江汉等文学区系作家群一起,构成了《文心雕龙》
历时数千年的璀璨作家群。
三
在当代,怎样创新地投入《文心雕龙》的研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说严峻,是因为这本享誉世界的名著,已经有了数百部研究著作、上万篇专题论文、数亿字
研究文字,全世界取得的成果之多,几乎已将该书版本、校勘、注释、今译、范畴研究、理
论研究、批评研究乃至外译工作做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后人要想再从《文心雕
龙》研究中沿袭前人之路,实在是难以走通了。
于是,必须进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的更新和转变。
据李建中教授介绍说:2007年的龙学年会上,他与陶礼天教授曾进行过深入长谈,从
那以后,李老师专注于从关键词角度切入研究,陶礼天教授专注于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展开研
究这两个角度,是目前龙学研究界最新的视野,取得了转变思路、拓展空间、创新
方法、立项课题、推出成果的瞩目成就。2017年8月6日下午,中国《文心雕龙》研究学
会第十四次年会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举行闭幕式,李建中教授在专题发言中做了《龙学研
究四通》的学术报告,其中提到本段文字所述的内容。
联系李建中教授的上述言论:2007年李老师提出关键词研究法时,我刚刚进行完硕士论文
的开题报告答辩;2017年现场聆听李老师的报告时,我只是第二次参加龙学年会的初
学者;这十年,是我在四川闭门造车的十年,也是我慢慢进入《文心雕龙》、意欲展开深入
研究的十年,它对我的学术工作来说,主要属于储备的性质。
我的硕士学位论文《风趣刚柔,数穷八体〈文心雕龙〉风格类型理论研究》、博士学位
论文《〈文心雕龙〉雅丽思想研究》,带有鲜明的关键词视野的研究意味,事实上,我也
正是在懵懂之中,运用电脑检索关键范畴、关键术语刚柔典雅等词汇的方式,对《文
心雕龙》的风格理论术语进行了穷尽式的搜集、整理、归纳与分类,才能略有新意地将所思
所得写成硕士论文,并以此为基础,深入探究贯通其书的雅丽文学思想,完成了博士论文的
写作任务。能取得前述的一点点成果,居然与李建中教授提倡的关键词研究不谋而合从
2005年到现在,我一直在做这个事情,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虽然之前我并不知道
李老师的新主张,但无意间进入李老师提倡的研究视野中去,这是幸运的。
2012年12月问世的《汉代巴蜀文学三杰与〈文心雕龙〉》那篇论文,则在无意之中与陶礼
天教授主张的文学地理学批评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尽管该文主要是从巴蜀地域文化
角度切入研究的,所论也不过是《文心雕龙》书中的三位以文学创作、特别是辞赋名家的蜀
地作家但与文学地理学有关,则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我是不是一个能撞大运的幸运儿呢?还是说,我的《文心雕龙》研究思路,以及由此
而来的空间拓展、延伸研究,是必然如此的呢?
仔细思考,我认为是后者。
《文心雕龙》的研究,必须,也必然返本归宗,从历史文献、古籍文献中去探究其根本渊源。
这一说法,有以下依据:第一,持续数十年的源出儒家、道家、玄学、佛学群说或三家合一
诸说,早已产生了数百篇专题论文、十余部相关著作,从主导思想异同、哲学思想渊源角度
深入研究之,目前仍在继续,且成果越来越多。第二,美学、文学、范畴研究,无一不探究
根源,阐释新意,从百年龙学发展史上的著名大家范文澜、杨明照、詹锳、牟世金等文
献专家到当代的刘纲纪、詹福瑞、戚良德、李平、陶礼天等研究名家,莫不如是。第三,版
本、校勘、注释、今译研究,无不刨根究底,探本溯源,所以,李老师提出的关键词视野研
究思路,正是上述研究现状的更往上溯源、探本、证史的研究,是从诸子思想、历史文献文
本本身,再向上探究文学根源、深究文明之美的本源研究。简单概括之,是寻根。从这个角
度出发,将于四部文献中深入浅出,非有数十年工夫不可,而一旦打通,则一定会成为一个
文化学者,一个思想家,一个汇通各家各派的深渊式学者。所以,《文心雕龙》难于研究,
难出成果,根本原因在这里;很多人怕了,走了,转移了,深层原因也在这里。
相比较而言,陶礼天教授主张的文学地理学批评,则带有思路创新、阵地转移的意味。
《文心雕龙》书中确确实实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学地理学因素,除了《神思》《体性》《养气》
等抽象性、普适度极高的专题,其余各篇,是文学史上少有的文学地理学素材宝库。陶老师
以独到的眼光,开启了这方面的研究之门。
简单地说:李老师的主张能够多出成果,但是难度大;陶老师的主张能够新出成果,因为视
野新。
然而我现在做的,是从地域文化视野角度切入。这根源于国家民族复兴、文化自信的国策,
是地域文化研究兴盛发展的历史机遇造成的,最直接的动因,就是舒大刚教授国家社科基金
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获得立项,我恰好在当年闯入川大古籍所进行
博士后研究,想都不用想,就可以直接在前人艰苦论证的基础上,从巴蜀地域文化角度展开
研究。也就是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是直接摘桃子的人。感谢四川大学!感谢舒老
师!
因此,本书集中笔力于先秦、两汉巴蜀段,聚焦于伏羲、大禹、五帝世系相关人物与司马相
如、王褒、扬雄、李尤等著名文学家,以实事求是的研究而不是臆测证明了在《文心雕龙》
研究领域内创新进行文学地理批评的合法性和创新性。下一步还将借此为起点,将拓展进行
齐鲁、中原等区域文化研究与文学地理区系研究之中,推出创新成果。
四
因为我早年靠自学起步,是野路子,文献和文论功夫并不到家,所以特别邀请到具有深厚文
论功底和比较文学研究积累的四川大学文新学院吴恙博士、周姝博士两位学友参与到本书的
写作中来。吴恙博士任教于四川大学,对川大的《文心雕龙》研究历史非常熟悉,在中外文
论的比较研究方面建树颇多,是川大文新学院重点培养的博士生;周姝博士在西藏大学工作,
同时就读于四川大学,精于比较文学和诗学理论研究,常有大作问世,对《文心雕龙》等中
国文论下过很深的功夫。她俩都是很有水平的科研达人,特别在中外文论的比较研究方面,
非我所能及。世人皆知:在龙学泰斗杨明照先生杰出弟子曹顺庆先生的带领下,四川大
学的比较文学、古典文献学居于全国第一,文新学院的《文心雕龙》研究具有世界声誉!两
位学友严谨的态度,精深的功力,令我受益良多,同时提升了本书的研究质量。
最后说明一点:对书中研究对象籍贯、活动的一些论证,并不带有先入为主的我们是四川
人,就硬要把他们归于巴蜀的主观意识,而是根据文献记载与客观研究,实事求是地说话。
但我们三位作者学力有限,研究能力不够,所以本书存在的问题一定不会少,特别是关于伏
羲等上古传说人物籍贯的争议本来就很多实际上现在谁也无法确证我们也无法圆
满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根据文献记载,在论出有据的前提下各取所需。盼望各位读者朋友不
吝指教,指出我们的错误与问题所在,帮助我们修改和成长,谢谢你们!
王万洪
岁在辛丑,暮春之初
王万洪,四川简阳人,1979年9月出生。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中国文学地理学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论与文化,专攻《文心雕龙》。主持完成各类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科研奖励20余项。
吴恙,四川邻水人,1987年3月出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分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和中国古代文论外译。主持课题5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0余篇。
周姝,四川内江人,1984年1月出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6级博士研究生,西藏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讲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诗歌。主持课题三项,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科研奖励4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文心雕龙》巴蜀文学概论........
第一节汉代三杰:巴蜀文学作家作品的代表........
第二节从伏羲到大禹:上古先圣的各类写作........
第三节巴、蜀与巴蜀文化........
第四节巴蜀文学名家的甄选........
第二章伏羲........
第一节伏羲与八卦........
第二节《文心雕龙》的伏羲评论........
第三节伏羲画卦:人文之源与审美滥觞........
第四节《易》与《文心雕龙》的文学理论建构........
第三章五帝世系相关人物........
第一节五帝世系与巴蜀........
第二节相关梳理与推论........
第三节《文心雕龙》的五帝论述........
第四章大禹........
第一节大禹简介........
第二节《文心雕龙》的禹夏评论........
第三节《文心雕龙》的禹夏文学综论........
结语........
第五章司马相如........
第一节司马相如简介........
第二节《文心雕龙》的司马相如评论........
第三节文之枢纽的经典作家代表........
第四节论文叙笔中博通众体的文学创作........
第五节致名辞宗的辞赋创作与批评理论........
第六节剖情析采中突出的创作论贡献........
第七节笼圈条贯中的文学批评成就........
结语........
第六章王褒........
第一节王褒及其作品简介........
第二节《文心雕龙》的王褒评论........
第三节《文心雕龙》文学作家的经典代表........
第四节杰出的文学创作与文献价值........
第五节《洞箫》抒情,乐赋之祖........
结语........
第七章扬雄........
第一节扬雄生平简介........
第二节《文心雕龙》的扬雄评论........
第三节扬雄对《文心雕龙》成书的重大影响........
第四节折中儒道的明道思想........
第五节征圣美圣的儒家思想........
第六节宗经尚美的经典意识........
第七节丽淫丽则的审美批评........
结语........
第八章李尤........
第一节李尤生平简介........
第二节吟咏《函谷关》,边塞赋之祖........
结语........
附录《文心雕龙》评论、征引巴蜀名家名作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