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承载着祖先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
成语大多来自古代经典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如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又如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都是历史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人们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
那么,如何才能学好并用好成语呢?
一、强化文言基础,谨防望文生义准确理解的基础。
成语绝大部分是汉语经过不断的沉淀而约定俗成的语用内容,而在语言的传承过程中,某些带有特殊意义的古汉语会留存下来,保留在成语当中,并且意义不变。就拿危言危行一词来说,如果对危这个字的古汉语义了解不够,就有可能只从危字的现代语义危险来考虑理解,而在古汉语中危还有高正,端正这两个义项,如果不能利用古义理解该词,就会产生望文生义的错误,将其理解成危险的言行,而其正确的解释应该为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所以,积累文言词语,是学好成语不可缺少的一项。
二、了解成语来源,明析语用环境正确运用的前提。
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来自古代故事或古诗文,因而了解成语的来源对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如破釜沉舟一词,源于项羽与秦军作战的故事,只要了解故事中项羽这样做的目的,就会懂得切断后路,只能向前的道理,也就明白这个词是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下去之意,而不是形容情况危急,处境困难。所以,如果能借助诗文和故事来学习这些成语,不仅能准确理解、正确使用这些成语,还能认识到成语在整体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细心审视相貌,辨识形似意异避免误用的保障。
在成语中,有这样一些词,它们长得极像,往往只有一个字不相同,然而在词义上却存在极大的差异。对于这些词,在学习和使用时,就必须仔细地分辨它们的不同之处,做出正确的解释,否则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为虎添翼和如虎添翼二词,前者只比喻帮助坏人,增加其势力;而后者既可说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两词虽有相似处,却仍存在不同,要根据成语使用的具体环境对待。
成语是汉语言文学的瑰宝,见证了语言的发展变化,承载并浓缩了文化的诸多内涵。阅读成语故事,是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的好方式。希望小读者们都能从本套书中获得熏陶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