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 诗里乾坤:汉魏晋南北朝军事战争诗研究》上卷“战争实录编”,探讨叙写实际进行过的中古军事战争活动的诗作,有统一篇、四境篇、观兵篇、纪功篇;中卷“尚武精神编”,叙写中古军事战争活动诗歌的精神内涵,有边地篇、民歌篇、任侠篇、游猎篇、文教篇;下卷“人文情怀编”,叙述中古军事战争活动诗歌中的人文情怀,有外交篇、和亲篇、从军篇、闺怨篇、诗人篇。全书整体性观照中古时期的军事战争诗歌,关注这些军事战争诗歌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关注这些军事战争诗歌的各个类别的特点,如主题的理论内涵,其形成、发展的内动力等,概括其创作模式。
胡大雷,男,1950年出生。1981年12月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6年毕业于河北大学古籍所,获博士学位。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文论的教学与研究。1991年,获原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8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称号,2007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上卷 战争实录编
第一章 统一篇
一 春秋战国时期零星的吟咏战事之作
二 秦汉时的征战吟咏
三 民歌、古诗中将士的生与死
四 建安时期全方位地表现军事战争
五 三国归晋的军事战争诗歌突出“天命”
六 西晋末的战乱诗歌
七 昂扬北伐的南朝前期
八 侯景之乱与南朝覆亡
九 在对抗中取得优势的北朝
第二章 四境篇
一 《诗经》的吟咏四境战争
二 汉、晋作品叙写对匈奴的战争
三 四夷之歌
四 蔡琰的流落匈奴之歌
五 《出塞》、《入塞》的叙写模式
六 隋炀帝之作
七 吟咏名将以及“古意”系列的承袭
八 诸类诗作各有宗旨与特点
第三章 观兵篇
一 观兵以讲武
二 三国鼎立时观兵讲武诗歌的写作模式
三 南北朝观兵讲武诗作强调“武德”
四 观兵讲武诗作的节日仪式性意味
五 创作“讲武赋”也成为一种时髦
第四章 纪功篇
一 纪功性军乐系统以《汉铙歌》为起端
二 《魏鼓吹曲》
三 《吴鼓吹曲》
四 《晋鼓吹曲》
五 南北朝鼓吹曲辞
六 概括性的全貌叙写
七 对战争决策者的歌颂
八 组诗的魅力
九 述祖先之战功
十 述前代将士之功
中卷 尚武精神编
第五章 边地篇
一 边地的意味
二 边地引起文人诗歌的关注
三 感受边地的“苦寒”、“苦热”系列
四 《饮马长城窟行》系列
五 《出自蓟北门行》系列
六 《梅花落》系列:严寒与鲜花
七 诗人对边地的关注点
第六章 民歌篇
一 尚武风气
二 《梁鼓角横吹曲》
三 其他北方民歌
四 北方民歌的尚武精神
五 南朝模拟北方民歌之作
六 南北异同
第七章 任侠篇
一 远古不崇尚个体英雄
二 侠士的兴起与汉代对侠士的否定
三 建安时对个体的崇尚与对英雄的崇尚
四 曹植《白马篇》及原型
五 《白马篇》系列与侠士边塞征战
六 多样化的游侠与壮士
七 《刘生》系列与侠士风流倜傥
八 《结客少年场行》系列与侠士游乐及终无所成
九 古来侠士与“古意”吟咏
十 女侠士、女英雄
第八章 游猎篇
一 田猎的文化意味
二 先秦诗歌中的田猎
三 朝廷鼓吹曲的以田猎为讲武
四 虚拟性游猎诗
五 娱乐性游猎诗
第九章 文教篇
一 武力与武曲
二 武力与武舞
三 武曲与武舞中的武功表演
四 诗歌中的武功与艺术表演
五 军事绘画与“以声为用”的军乐
六 军事教育
七 军事游戏
八 吟咏兵器战马
下卷 人文情怀编
第十章 外交篇
一 先秦时代的外交赋诗
二 吴魏、吴蜀使节诗歌交锋
三 南北朝妙选使节
四 言语争锋中的文化交流
五 使节来往与文学作品的传播
六 使节的以诗相会
七 对出使事件与使节生涯的吟咏
第十一章 和亲篇
一 和亲的意味
二 和亲时的公主远嫁
三 昭君出塞
四 假托昭君的《怨旷思惟歌》
五 石崇《王明君》
六 吟咏王昭君的另几个系列
七 其他的公主出嫁之作
第十二章 闺怨篇
一 从军而生“闺怨”
二 曹丕《燕歌行》与“闺怨”传统
三 《燕歌行》从“秋风萧瑟”到“初春丽日”
四 “反闺怨”倾向
五 武则天所称的“闺怨”之宗
六 《盘中诗》及其他
第十三章 从军篇
一 以颂美起步的王粲《从军行》
二 《从军行》系列的几种叙写模式
三 《从军五更转》:英雄主义与凄苦哀怨相交织
四 诗意化、浪漫化的从军生活叙写
五 对现实战争及从军的看法
六 乐府系列与五言系列的各自特点
七 《度关山》系列:对征途的叙写
第十四章 诗人篇
一 鲍照:扩大了边塞战争军事诗作的内涵
二 吴均:扩大了边塞战争军事诗作的外延
三 庾信:重在北方风物与战争氛围
参考文献
后记 开拓军事战争诗歌研究新领域与本书的研究思路
《吴鼓吹曲》还有一首与众不同之作,此即《秋风》。为“志士”立言而未从帝王着眼,此一不同;以战斗场面叙立功壮志,旨在抒情,此二不同;未述具体某次战争而述整个时代的战争,此三不同。
《晋鼓吹曲》在叙述战争全貌上更为概略化,甚或没有战争过程而只有结局,突出的只是对战争的歌颂之词。如《宣受命》最为突出,其他如《征辽东》、《时运多难》、《因时运》等,也有如此意味。这也就是说,诗作叙写战争的意味已大大削弱了,只《惟庸蜀》是对整个灭蜀战争的叙写。而其畋猎巡狩等炫耀武事诸作,堂皇富丽地颂扬武功,颇似大赋面目。
《梁鼓吹曲》对战争全貌概括性的叙写也有自己的特点,即突出战争的某一场面来歌功颂德,如《忱威》写到“言薄加湖灌秋水。回澜瀄汩泛增雉,争河投岸掬盈指。犯刃婴戈洞流矢”,就颇似史书记载。《梁书·武帝纪》即载:萧衍命“潜师袭加湖,将逼子阳。水涸不通舰,其夜暴长,众军乘流齐进,鼓噪攻之,贼俄而大溃,子阳等窜走,众尽溺于江”。又如《贤首山》突出“乘岘凭,临胡阵。骋奇谋,奋卒徒”;《汉东流》突出“乘高骋锐”;《鹤楼峻》突出战争对方“因岩设险”;《石首局》突出战争对方“石首局,北墉瑾。新堞严,东垒峻。共表里,遥相镇”等。
《梁鼓吹曲》在概括性叙述战争全貌时多用典故借指。如《贤首山》言萧衍破北魏军,诗中称“断白马,塞飞狐。殪日逐,歼骨都。刃谷蠡,馘林胡”,或用以往战争的地名,或用以往边塞战争的敌方部落名。《忱威》“争河投岸掬盈指”,用《左传》、《史记·晋世家》军士败而抢渡争船时被斩断手指的情形述敌军败退。《昏主恣淫慝》中“既齐丹浦战”,即用尧与有苗战于丹水之浦来赞颂萧衍的此次战争行动。
由此可以看出,这些纪实性战争诗的特点是概括性地大笔勾勒战争全貌,而不注重对具体战场景象与战场景物的叙写,而后者恰恰是边塞诗最为注重的,这就是边塞风物中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