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的文艺家,从艺术门类上,涉及各个艺术领域;从时间跨度上说,既有1949年之前的名家大家如贺敬之、于蓝等,也有当前著名艺术家如梁晓声、莫言等。这些人都是新中国文艺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新中国文艺的缩影。
本书介绍的一百余位文艺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留下无数美谈佳话,不仅有着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还有着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同时在追求德艺双馨的道路上为文艺界树立了榜样。这些艺术家的故事,对于我们的人生追求具有启发意义。
《走近文艺家》是光明日报重磅推出的文艺家辑录,按照文学、书画、工艺、文物、曲艺、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介绍了一百余位文艺家。
文学
柳鸣九: 无心插柳柳成荫/ 003
徐怀中: 人如松柏,牵风而行/ 011
郭汉城: 树高千尺,源自根深/ 015
胡可: 要让下一代看到中国是怎样站起来的/ 019
白先勇: 与昆曲纠缠一生/ 023
金波: 从未远去的童年/ 027
黄传会: 心中有一片海/ 031
马识途: 人生百年,初心未改/ 035
谢冕: 大时代需要大诗 / 039
谌容: 以我笔写我心/ 043
梁晓声: 眼睛望向更多他者/ 047
宗璞: 什么是小说家的责任/ 051
王火: 好的文学作品应是一个国家社会史的佐证/ 055
何冀平: 作品是编剧好的表白/ 059
费振刚: 守卫传统学术正道/ 063
李致: 做出版家,不做出版商/ 067
傅晓航: 对戏曲我有说不完的话/ 071
徐光耀:慈父年近百岁,嘎子永远少年/ 075
曲润海: 视戏如命的梆子厅长 / 079
叶廷芳: 单手写人生/ 083
莫言: 做一个晚熟的人 / 087
许渊冲: 转换不同语言之美的百岁翻译家/ 091
高洪波: 文坛多面手,儿童知心人/ 095
严家炎: 为学和做人都需要一点傻子精神 / 099
罗怀臻: 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我都在现场/ 103
冯俐: 搞儿童剧创作,要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107
周大新: 把读者拉入小说,与主人公同悲欢/ 111
陈彦: 今天的写作需要高度整合人类新的生命样貌/ 115
阿来: 做个热爱生活的驴友 / 119
刘庆邦: 生活是座富矿,就看你怎么挖/ 123
吴岩: 儿童科幻文学不是小儿科 / 127
尹学芸: 只有默默耕耘,作品才能熠熠发光/ 131
范小青: 生活扑面而来,你想躲也躲不开/ 135
贺敬之: 为人民写诗,为时代放歌/ 139
书画
靳尚谊: 背对市场创作/ 145
孙鹤:文人书法道路上的行吟歌者/ 149
赵振川: 作品的味道是在生活里泡出来的/ 153
梁世雄: 走遍世界,美仍是中华锦绣/ 157
史国良: 艺术家还是应纯粹一点/ 161
陈征: 寂寞书相伴,淡然画相守/ 165
孙立新: 心中有英雄,笔下有烽火/ 169
王铁牛: 为历史留影像,为世界传递美/ 173
工艺
姚惠芬: 无画不成绣的人生/ 179
吴为山: 丹心铸魂,写意人生/ 183
洪建华: 用刻刀赋予竹子另一种生命/ 187
文物
谢辰生:文物就像家门前的老松树/ 193
李云鹤:匠心躬耕在沙漠/ 197
傅熹年:看画里光阴/ 201
李纯一:宁慢爬,勿稍歇/ 205
李伯谦:和古人对话,与历史交流/ 209
马萧林:让文物下凡,游走人间/ 213
曲艺
刘兰芳: 俯下身子六十载,为百姓评古说今/ 219
姜昆: 用诗句向抗疫英雄致敬/ 223
田连元: 一人撑起一台戏/ 227
王保合: 生活甜了,练杂技仍然要下苦功夫/ 231
音乐
王立平: 妙乐演红楼/ 237
单秀荣: 一头扎进黄土地的歌者/ 241
杜鸣心: 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245
贠恩凤: 人民的喜爱是好的回报/ 249
吕远: 用音符记录时代风云/ 253
李光羲: 一到舞台就撒欢,把歌唱到人心坎/ 257
才旦卓玛: 爱党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261
赵季平: 影视配乐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艺术/ 265
张殿英: 民乐就是要留住民族的群体记忆/ 269
王宏伟: 饰演黄继光就得绷住劲/ 273
安志顺: 一生打遍各种鼓,不打退堂鼓 / 277
傅庚辰: 搞创作要有钻地道精神/ 281
齐·宝力高: 真正的演奏家能把音符送到观众的神经里/ 285
黄定山: 让红色歌剧既好听又好看 / 289
腾格尔:百变萌叔也有流量困惑/ 293
肖剑声: 推动三弦发展为独奏乐器/ 297
刘月宁: 艺术家应该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301
杨燕迪: 音乐不只是娱乐方式,更是文化宝库/ 305
舞蹈
蒋祖慧: 足尖上的风采/ 311
冯双白: 艺术容不得半点虚假/ 315
陶诚: 为时代击节而歌/ 319
吕艺生: 从偷艺少年到美育导师/ 323
陈爱莲: 舞台上开出一朵不败的莲/ 327
梅昌胜: 真实呈现比夸张表达更有穿透力/ 331
邰丽华: 用手语唱支山歌给党听/ 335
佟睿睿: 希望每部作品给人独一无二的感受/ 339
戏剧
时白林: 不喜欢被称作泰斗的艺术家/ 345
罗锦鳞: 东西方戏剧互鉴的探路先锋/ 349
王超、虞佳: 高山流水觅得知音/ 353
萧晴: 寄身学海为知音/ 357
胡芝风: 从理工女到京剧名旦/ 361
杜近芳: 拼命的东方皇后 / 365
王芳: 昆曲是我心中的恋人 / 369
史依弘: 爱折腾的京剧探险者/ 373
赵燕侠: 父亲打出来的阿庆嫂 / 377
吴琼: 行走在古典与时尚间的小严凤英 / 381
杨俊: 心中有观众,无处不舞台/ 385
张金兰: 从卖唱艺人到柳琴戏掌门人 / 389
郎咸芬: 永远的李二嫂 / 393
王志洪: 厕所里观众发表的意见真实/ 397
李岱江: 唱戏不出汗,累死没人看/ 401
茅威涛: 被骂大的越剧艺术家/ 405
张学浩: 从武生到名旦/ 409
李树建: 苦思冥想才会出现奇思妙想/ 413
叶金援: 戏曲传承切勿五六祖,越传越糊涂 / 417
王平: 学艺该拜名师还是明师/ 421
濮存昕: 演员应该是液体,越像水越好/ 425
彭青莲: 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内外兼修/ 429
尚长荣: 京剧艺术永远属于青年人/ 433
影视
黄会林: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真实模样/ 439
韩志君:尘土中开出金蔷薇/ 443
王铁成:庭前海棠依旧/ 447
陈力:观众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动力/ 451
游本昌:一部戏,一段缘,一辈子/ 455
于蓝:97 岁还在拍电影/ 459
瞿弦和:他的声音里燃烧着一团火/ 463
丁荫楠:为伟人塑像的电影诗人/ 467
牛犇: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471
李文启:你的表演观众不相信,就是失败的/ 475
刘家成:我不反对流量,但反对唯流量/ 479
王晓棠:银幕上几秒钟,银幕下千般功/ 483
刘进:演员岂能光注重颜值而忽略角色塑造/ 487
丁柳元:每个角色,我都豁出命去演/ 491
黄伟:观众不会辜负创作者的每一份真诚/ 495
王扶林:一部剧为什么能够重播一千五百多次/ 499
谢飞:为中国电影叩开一扇走出去的门/ 503
张筠英:扮演每个角色都要保证完成任务/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