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接纳,给孩子一个好性格》一书作者沉淀之后,结合自身在培训机构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为父母打造的一本30天养成接纳孩子习惯的实操性教材。内容体系完整,易于父母学习和应用,是上一本畅销书的延续和补充。
做父母是这个世界上难的工作。我们习惯于用管理的方式来培养我们的孩子,但我们更希望他们能够独立。我们比上一代的父母更偏向于溺爱孩子,却也常常焦虑、担心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恶魔。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先天气质类型和脾气秉性,有的文静乖巧,有的活泼好动。家长只要坦然地接纳孩子的性格特点,孩子各种情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并逐渐成为一个具有优秀性格的人。
书中主要展示了30天,每天一个任务,通过完成这项任务,让父母有意识地注意到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以接纳的姿态对待孩子的成长。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10年前,我的大儿子刚刚出生,记得有一天,我跟我的先生闲聊,如很多父母一样,自然而然就谈到了儿子的未来。我轻描淡写地说,儿子将来要考北大。先生很惊讶,问我为什么。我说,北大是所好学校啊。先生说,可是好学校有的是啊,清华也很好,英国的牛津、剑桥,美国的藤校,不都很好吗?我说,不管怎么讲,反正他一定得考上北大。争执不休之后,先生说:你觉得北大这么好,你自己考去啊,不要要求儿子。这句话犹如当头一棒,敲醒了我。我才猛然发现,我之所以那么期望儿子考上北大,是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北大梦,但是阴差阳错,这个梦想没有实现。没有实现的梦想渐渐变成了情结,我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情结毫无保留地投射给了孩子,期待儿子去完成我没有实现的梦想。推想下去,我的生命中肯定还有更多的情结,如果我不去调整和改变,也必将投射给孩子,让他背负着我的期望。孩子轻则承载着无限的压力,重则会导致他努力拼搏一生而不知为什么。要命的是,也许那个期望从一开始就是幼稚而可笑的,比如现在看来,那么多名校摆在那里,孩子承载着我的期望,偏偏只指向北大,岂不是有些可笑?!那一刻,我下定了自我改变的决心,虽然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改变。
后来我非常幸运,进入了早教行业,我的工作是指导家长如何养育和教育孩子。我发现,我接触的家长多数都有类似的问题,就是喜欢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到孩子身上。一个明明很正常的慢热的孩子,家长总觉得孩子胆子小,怕孩子受欺负,总希望孩子胆子大一些。等我跟家长深入沟通之后,我确定我看到了一个曾经因为胆子小而受委屈不敢表达的家长,因无力改变而成为情结,把自己的问题投射给了孩子。很多家长听完我的课,一下子就明白了,但是真正改变还是挺难的。我见过很多困惑无助的父母,他们带着焦虑和紧张来找我,我想帮助他们,给了他们很多的方法和建议,他们千恩万谢地走了。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又回来找我,我再一次倾尽所有,告知他们该如何去做,他们又神采奕奕地走了。只是我知道,他们还会回来。所以多年来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让这些困惑无助的父母真正完成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养育和教育孩子不再依赖于老师,不再反反复复。
4年前,我生了小儿子,给他制作的手足印上,需要一句父母的祝福语。我看着工作人员给我的一堆参考建议,如从零岁开始写出精彩人生迈好步,成功千万步等,我没有任何感觉。我当时觉得对孩子美好的祝愿就是简单的一句话活出真实的自己。从对大儿子投射无限的期望,到对小儿子的衷心祝福,我发现六七年的时间,我已经成长了,我懂得了对孩子来说什么才是好的爱。父母唯有自己成长了,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爱,才可能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发现改变从来不会一蹴而就,而是润物细无声。从一件件小事开始,尝试、实践、改变。一点点积累,终会发生质的飞跃,再回头看,你已经成长起来了。
我把理论和经验细化成一个个家庭作业,安排上过我的课的家长们回家做作业,然后去检查他们的作业。我惊讶地发现,效果惊人的好。我带领大家从知道到做到,从改变一点点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在发生着。所以,我要把这一切过程整理成书,让更多的人看到它,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受益。
如何做一个身心开放的家长
改变和成长是永恒的功课,而做一个身心开放的家长是重要的前提。来找我咨询的家长,他们的问题再棘手我都不怕,但是如果来找我的家长没有开放性,我就会觉得这是的问题,会非常棘手。身心开放的家长能够敞开心扉,接受新事物,尝试改变,是能够客观认识世界、走出自我局限的人。这样的人当下有再多的困惑和问题都没关系,他能改变。
敞开心扉,其实是需要真诚和勇气的,越小的孩子开放性越好,他们的内心是完全敞开的,所以,小孩子接受新事物非常快。你给孩子讲什么故事、知识,给他看新奇的东西,他通通都是接受的态度,他不会评判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应该、那个不应该。但是,随着孩子长大,他会接受一些来自父母和社会的信念、信条。比如,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要,有些人是需要提防的,危险的事情不能做,改变就意味着很大的风险,人与人之间是要保持距离的,等等。伴随着这些信念系统的建立,人的内心就逐渐变得封闭起来,遇到事情就先看符不符合自己的信念系统,符合了就接受,不符合就排斥。可是,大家想一想,如果你的信念系统错了,你再用这套模式继续生活下去,你只会越错越多,无法回归正确。但是,如果我们在接受一些信念系统之后,还能保持身心开放,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新的东西,就是勇气可嘉的人;愿意抱着即使错了,我也愿意尝试一下的态度,就是非常勇敢的人。同时,这样的人会让不一样的信念系统进入自己,改变就可能发生。所以,我特别看重开放性这个特质,没有这个特质,人就不能越变越好。
敞开心扉,需要我们减少评判,需要我们跳出个人的主观世界来真正看看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子。一个孩子哭闹不止,你从自己的角度看孩子,怎么看都是他在无理取闹。但是,如果你能跳出自己的主观判断,站在孩子的角度,你会看到一个需要妈妈关注的孩子。如果你能客观地看待孩子,客观地看待家人,客观地看待同事,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而不是你认为的只有缺点。有很多人觉得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很难相处,就是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他人,而是只站在了自己的主观世界,这就是内心封闭的人。内心封闭的人很难看到别人、看到自己之外的真实事物,会在看待事情、对待他人的时候,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旦自己错了,也非常难改变。
所以,在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真心希望大家能敞开心扉,尝试接受和改变,这样收获会非常大。当然,这本书也是为了帮助大家做一个身心开放的家长而写。认真听故事,完成作业就好了。
如何使用这本书
这不是一本一次性读完的书,这本书的力量和效果在于每天阅读,并且认真练习当日的作业。这一天需要尽可能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作业任务上,这个过程要求我们保持对作业的觉知。日复一日,每一天、每一节课都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孩子,接纳孩子,接纳自己。
这本书是一套作业练习,每天一个作业,一共30天。我们需要先通读一遍这本书。读完整本书之后,从天的作业开始做,每天早晨看一遍书中作业,一整天保持思考、觉察,认真完成作业,晚上打卡,记录作业完成情况。
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坚持,不要小看一点点感受和改变的发生,量的积累就会导致质的改变。坚持打卡完成作业,这是自我改变之路。30天下来,你会发现这比你听再多的课和看再多的书都有效。
真诚而热情的分享,是学习的推动力。我们可以尝试跟家人、同伴、朋友分享自己的作业,当然有效的学习是加入我们的学习小组。改变一套信念系统没有那么容易,但是同伴的支持和督促会促进学习和进步。不要急于求成,温和而循序渐进的改变才是真实而有效的。
也许你会发现,改变可以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