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社交礼仪》一书以高校学生为主要对象,从培养学生的个人礼仪修养开始,逐步延伸到日常社会交往场所的礼仪。在内容上,以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为根本,融入现代礼仪内容。全书以基本礼仪知识为载体,基本理论与实用性相结合,强调礼仪“尊重”的内涵,注重细节培养教育,并以实训体验活动为创新点,具有简单、实用、明了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礼,待人以礼,应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在大学校园仍存在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以及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与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可见,对大学行社交礼仪教育具有跨时代的特殊意义。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步的强烈要求。当前。职业院校注重对学行“职业人”的培养,而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社会人”的培养。要想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人,先决条件是先成为一个“社会人”。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交际。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东西很多,而社交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课。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地接受社会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称为“成熟的人”,是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惊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社会就会以道德和舆论的手段来对他加以约束。
《社交礼仪》全书共分为:知礼篇——人不学不知礼;重礼篇——先尊重自己再尊重他人;习礼篇——随地学礼仪;守礼篇——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礼仪四个部分,分别介绍和阐述了个人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会务礼仪、仪典仪礼、行业服务礼仪和涉外礼仪等基本知识。
本书对礼仪方面的真知灼见和有益探索,必将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深刻理解知礼、重礼的内涵,并通过各种场合的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大幅提高礼仪素养。本书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本学科的已有成果,力求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并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既注重理论高度,对礼仪实行概括结,又结合礼仪的时代特点,突出其应用性;力求通过社交礼仪教一步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学生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让文明之花遍地开放。
本书由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学林、黄河科技学院王嘉文、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王磊担任主编,由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高娓娓、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尹瑞、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王芳和张亦刚、玉林师范学院农成敏担任副主编。其中张学林编写了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王嘉文编写了第二章、第七章;王磊编写了章、第四章;高娓娓编写了第五章、第八章;尹瑞编写了第十三章及附录;王芳、张亦刚共同编写了第六章、第九章、第十章;农成敏编写了第三章,全书由王嘉文统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在此谨向原书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知礼篇
人不学不知礼
章 礼仪引论
节礼仪的起源与
第二节现代礼仪的含义、要素和类别
第三节现代礼仪的特性和原则
第四节现代礼能和作用
思考练习
重礼篇先尊重自己再尊重他人
第二章个人形象礼仪
节仪容
第二节仪态
第三节仪表
思考练习
第三章语言礼仪
节谈话礼仪
第二节倾听的艺术
第三节应答的语言艺术
思考练习
习礼篇随地学礼仪
第四章公共礼仪
节公德礼仪
第二节交通礼仪
第三节公共场所礼仪
第四节通信礼仪
思考练习
第五章学校礼仪
节学校礼仪概述
第二节校园礼仪
第三节课堂礼仪
第四节师生礼仪
第五节同窗礼仪
第六节恋爱礼仪
思考练习
第六章家庭礼仪
节家庭礼仪概述
第二节家庭称谓礼仪
第三节家庭祝贺礼仪
第四节家庭应酬礼仪
思考练习
第七章社交礼仪
节日常交往礼仪
第二节舞会、派对礼仪
第三节宴请礼仪
第四节娱乐礼仪
第五节运动礼仪
第六节婚丧礼仪
思考练习
守礼篇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礼仪
第八章职场礼仪
节求职礼仪
第二节就业礼仪
第三节办公室礼仪
第四节迎送、接待与馈赠礼仪
思考练习
第九章商务礼仪
节商务会议礼仪
第二节商务洽谈礼仪
第三节 商务应酬礼仪
思考练习
第十章会务礼仪
节新闻发布会会务礼仪
第二节会展会务礼仪
第三节茶话会会务礼仪
第四节赞助活动会务礼仪
思考练习
第十一章仪典礼仪
节庆典仪式礼仪
第二节开业仪式礼仪
第三节剪彩仪式礼仪
第四节签约仪式礼仪
第五节交接仪式礼仪
思考练习
第十二章行业服务礼仪
节民航服务礼仪
第二节商场服务礼仪
第三节 银行服务礼仪
第四节 第四节旅游服务礼仪
第五节饭店服务礼仪
思考练习
第十三章涉外礼仪
节涉外接待礼仪
第二节西餐礼仪
第三节涉外馈赠礼仪
第四节国外主要禁忌
思考练习
附录
附录一自我形象十大检查
附录二鲜花礼仪
附录三中国主要节日
附录四称呼礼仪
知礼篇人不学不知礼
章礼仪引论
案例传真
玉帛成干戈
公元前592年,当时的齐国国君齐顷公在朝堂接见来自晋国、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臣,各国使臣都带来了墨玉、币帛等贵重礼品献给齐顷公。献礼的时候,齐顷公向下一看,只见晋国的亚卿郁克是个独眼,鲁国的上卿季孙行父是个秃头,卫国的上卿孙良夫是个跛脚,而曹国的大夫公子驼背,不禁暗自发笑:怎么四国的使臣都是的?
当晚,齐顷公见到自己的母亲萧夫人,便把白天看到的四个人当笑话说给萧夫人听。萧夫人一听便乐了,执意要亲眼见识一下。正好第二天是设宴招待各国使臣的日子,于是齐顷公便答应让萧夫人届时躲在帷帐的后面观看。
第二天,当四国使臣的车子到达后,众人依次入厅时,萧夫人掀开帷帐向外张望。她一看见四个使臣便忍不住大笑起来,她的随从也个个笑得前俯后仰。笑声惊动了众使者,当他们弄明白原来是齐顷公为了让母亲开心,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时,个个怒不可遏,拂袖而去,并约定各自回国请兵伐齐,雪洗在齐国所受的耻辱。四年后,四国联合起来讨伐齐国,齐国不敌,大败,齐顷公只得讲和。这便是春秋时的“鞍之战”。
礼仪在正式的外交场合是重要的,玩忽礼仪,只会像齐顷公那样,自食恶果。
节礼仪的起源与
一、我国古代礼仪的起源与
中国自古称“华夏”,取“服章之美是为华,礼仪之大是为夏”之意,正所谓“礼仪之邦,衣冠上国”。时至今日,中国人更是与时,在古代礼仪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柏”,赋于了中国现代礼仪新的内容,中华民族也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通过本书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现代礼仪的基本内容,做到知礼、重礼,并通过各种场合的不断练习,养成习礼、守礼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人类的文明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历史形成的同时,作为文明的表现形式之一的礼仪也随之出现。礼仪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人类逐渐走向文明的历史,了解礼仪的起源和发展演变,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礼仪文化,并通过对传统礼仪的扬弃,正确地指导现代礼仪实践。
(一)我国礼仪的起源阶段(公元前5万年一前22世纪)
据考证,我国礼仪早起源于祭杞神灵。这是因为原始社会时,生产力低下人们还处于一种愚昧无知的状态,对种种自然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认为各种自然现象是受某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的,于是神秘化、人格化自然的力量,想象出各种神灵作为祟拜的对象。为了表达这种祟拜之意,人类生活中有了祭祀活动,并在祭祀活动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地完善了相应的规范、制度,形成了祭祀礼仪。所以,汉代许慎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中也指出,“礼之起,起于祀神,其后扩展而为人,更其后而为吉、凶、军、宾、嘉”等多种仪制。
公元前pan>万年左右,人人新石器时期。该时期原始的婚姻制度也始具维形。根据古代历史文献记载,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就有“夫妻之道”。从伏羲时始,即有嫁娶的礼仪,规定以“俪皮”为礼。“俪皮”即两张鹿皮,由男方送给女方作为聘礼。“俪”为成双、两者匹配之意,故称夫妻为“伉俪”。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有别,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尧舜时代,国家已具雏形,民间交往礼仪得一步发展,拜、作揖、拱手等礼仪广泛运用于社交活动中。
(二)我国古代礼仪的形成阶段(公元前2pan>世纪一前77pan>年)
大约在奴隶社会的夏、商、周三代,我国传统礼入了飞速发展乃至成熟时期。尤其到周代以后,人们由对自然神的崇拜扩展到对人自身的崇拜,统治阶级为统治权力的法定化、神圣化,制定了一整套礼教制度。西周时期,我国历部记载“礼”的书——《周礼》产生,随后《仪礼》《礼记》相继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礼入了成熟阶段。《周礼》偏重政治制度,《仪礼》偏重礼仪规范,《礼记》偏重对礼的各个分支作出符合统治者需要的理论说明。当时,统治者以“三礼”为依托,十分重视对贵族及其子弟的礼仪教化。当时的“国学”就以“六艺”为基本的教学内容。“六艺”就是礼(礼节仪式)乐(音乐舞蹈)、射(箭术)、御(驾车)、书(写信)、数(算法),其中礼仪教育列于首位。这种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懂得制礼的精神,而且还要让学生“演礼”,使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符合礼仪规范的要求。
《周礼》《仪礼》《礼记》这三部礼仪著作作为我国礼仪发展的里程碑,不仅对人的正确行为和社会公德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还对人际交往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