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古老而神奇。它穿越时间的阻隔,承载着中华浩浩五千年的文明,记录了悠久的历史;它超出空间的界限,维系着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同方言区的信息沟通;它生发出的书法、篆刻艺术,成为中华艺术世界中的瑰宝。同时,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其形体本身也充满了文化元素,与汉文化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修订版)》主要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汉字进行全方位解读,在讲解说明汉字的性质、起源、形义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释寓含在汉字形体中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继而讲述正确认识、规范使用汉字的原则和规律,使读者从根本上了解汉字,热爱汉字,规范使用汉字,并从中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修订版)》对普及汉字基本知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汉字规范和汉语推广,提升读者汉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古老而神奇。它穿越时间的阻隔,承载着中华浩浩五千年的文明,记录了汉民族悠久的历史;它超越空间的界限,维系着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同方言区的信息沟通;它生发出的书法、篆刻艺术,成为中华艺术殿堂中的瑰宝。同时,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形体构成方面也充满了文化元素,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息息相关。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汉字的工具性特质日益凸显,使用日趋广泛,加上书写工具和材料的变化,导致汉字的形体发生了重大改变,汉字的表意性及其所寓含的大量文化信息日趋隐没。今日大多数汉字使用者对汉字的性质及其文化特征知之不多。在他们眼里,汉字仅仅是一种书写符号,再加上以英语为代表的外来语言大量介入及网络语言不断冲击,导致人们对汉字的理解和使用产生了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
21世纪以来,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民共识,汉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日益受到关注。于是,通过分析汉字形体,解说汉字意义,进而谈论传统文化的现象日益增多。其中有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注意和思考。
李索,博士、教授,辽宁省高校教学名师、大连大学文学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审专家、辽宁省中文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等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5项,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出版《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校证》《敦煌写卷<春秋经传集解>异文研究》等著作11部。主讲***精品课、***本科课程2门,获省教学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多项。
第一章 汉字性质、特色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作用与特色
第二节 汉字的起源
第三节 汉字的形义关系
第四节 汉字形体记载传统文化的原因与方式
第五节 汉字文化的层累性特征
第二章 汉字形体记录中华传统文化示例(上)
第一节 衣着服饰类
第二节 食物饮品类
第三节 宫室居处类
第四节 舟车行旅类
第五节 婚姻生育类
第六节 肢体发肤类
第七节 德行修养类
第三章 汉字形体记录中华传统文化示例(下)
第一节 祭祀福祉类
第二节 邦国政事类
第三节 征伐武备类
第四节 农牧猎渔类
第五节 财宝商贾类
第六节 文教技艺类
第七节 色泽祥瑞类
第八节 时令节庆类
第九节 时间方位类
第四章 汉字形体分析的现代应用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简化与据形析义
第三节 汉字形体分析与文献阅读
第四节 汉字形体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析字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