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插图版)》为国学今读系列之一,《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导言
《古文观止》为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选。两位都是精通文史的读书人,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了这本古代散文选本。这本书本是讲授古文的教材,名为观止,是因为吴氏叔侄认为其中的古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精华之作,此书尽善尽美,故称观止。
《古文观止》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12卷,共222篇文章,基本上能够较全面地展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历程。收录的文章在题材和文体风格上较为丰富多样,散文为主,兼有骈文和韵文,有史传文、论述文也兼有山水游记、杂文小品等,展示我国古代散文的绚烂多姿、色彩纷呈。选择的篇目也难易相当,篇幅适中,便于理解和阅读,基本上囊括了各个朝代的散文精品,文质兼美,可读性强。此外,文章的选取重点突出,先秦散文是散文的源头,也是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故而,占据了全书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汉文以《史记》为主,唐宋以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为主。编者尽可能将各个时期的散文大家的代表作编录进来,传承千秋,施惠后人。本书是清代以来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是古时书塾的启蒙读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
本《古文观止(插图版)》主要选录其中的精华编辑成书。意在面向大众,传承经典,普及文化。故而,在文章的注解和翻译上都本着平实浅易、清晰简明的原则,力求生动,妇孺可解,但又尽量不失其本来的文学美感和艺术特色。在选文上,更倾向于选择经典中的经典,旨在让读者感受品味中国古代散文长廊中美的景致。此外,本文还就选文的精彩之处进行赏析,让读者直接品味其深厚的韵味和情感,体会文章的妙处,欣赏文章中的妙语珠华和真知灼见。
在这个崇尚碎片阅读和浅阅读的时代里,传统的阅读越来越受到排斥。然而,传承文化,丰富个人的内涵和文学底蕴,仍然是个人发展中迫在眉睫之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这本《古文观止》,不必行千里,却能上下千年,纵横古今,在优美的文章和充沛的情感中寻得内心的宁静,让奔跑的步伐停下来等等落后的灵魂。
当然,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也存在着不足和纰漏,望广大读者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
编著者
2016年5月
杨增良,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毕业,任教于云南临沧师专,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郑伯克段于鄢 / 1
《周郑交质》 / 5
石碏谏宠州吁 / 7
臧僖伯谏观鱼 / 9
臧哀伯谏纳郜鼎 / 11
曹刿论战 / 13
宫之奇谏假道 / 15
齐桓公下拜受胙 / 18
子鱼论战 / 19
介之推不言禄 / 21
展喜犒师 / 23
烛之武退秦师 / 24
蹇叔哭师 / 27
郑子家告赵宣子 / 28
王孙满对楚子 / 30
楚归晋知罃 / 32
晏子不死君难 / 34
子产坏晋馆垣 / 35
子产论政宽猛 / 38
召公谏厉王弭谤 / 40
叔向贺贫 / 42
王孙圉论楚宝 / 44
春王正月 / 46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 48
苏秦以连横说 / 49
范雎说秦王 / 54
邹忌讽齐王纳谏 / 57
颜斶说齐王 / 59
冯谖客孟尝君 / 61
赵威后问齐使 / 65
触龙说赵太后 / 67
鲁仲连义不帝秦 / 70
唐雎不辱使命 / 75
谏逐客书 / 78
卜居 / 81
对楚王问 / 83
五帝本纪赞 / 85
项羽本纪赞 / 86
秦楚之际月表 / 88
孔子世家赞 / 90
伯夷列传 / 91
管晏列传 / 95
酷吏列传序 / 100
游侠列传序 / 101
滑稽列传 / 104
货殖列传序 / 108
太史公自序 / 112
报任安书 / 116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 125
过秦论 / 126
论贵粟疏 / 130
狱中上梁王书 / 134
前出师表 / 140
后出师表 / 143
兰亭集序 / 148
陈情表 / 150
归去来兮辞 / 153
桃花源记 / 156
五柳先生传 / 158
北山移文 / 160
谏太宗十思疏 / 164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 167
滕王阁序 / 169
春夜宴桃李园序 / 174
陋室铭 / 176
阿房宫赋 / 177
原道 / 180
原毁 / 185
杂说一 / 188
马说 / 189
师说 / 190
送孟东野序 / 193
送李愿归盘谷序 / 196
送董邵南序 / 199
祭十二郎文 / 200
柳子厚墓志铭 / 205
捕蛇者说 / 209
梓人传 / 212
愚溪诗序 / 216
种树郭橐驼传 / 218
小石城山记 / 221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 222
待漏院记 / 225
黄冈竹楼记 / 228
岳阳楼记 / 230
谏院题名记 / 233
袁州州学记 / 234
朋党论 / 236br释秘演诗集序 / 239
梅圣俞诗集序 / 242
五代史伶官传序 / 244
五代史宦官传论 / 246
醉翁亭记 / 248
秋声赋 / 250
祭石曼卿文 / 252
泷冈阡表 / 255
刑赏忠厚之至论 / 259
范增论 / 262
石钟山记 / 264
前赤壁赋 / 267
后赤壁赋 / 270
方山子传 / 272
六国论 / 274
上枢密使韩太尉书 / 276
黄州快哉亭记 / 278
读孟尝君传 / 281
游褒禅山记 / 282
司马季主论卜 / 284
卖柑者言 / 286
尊经阁记 / 288
象祠记 / 292
瘗旅文 / 294
《吴山图》记 / 297
沧浪亭记 / 299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 301
徐文长传 / 303
五人墓碑记 / 306
参考文献 /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