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典名方异功散一方著书,《古代经典名方异功散的研究》涵盖古籍中有关该方的历史源流、组方、剂量、炮制方法、古代医案和现代应用研究。
《古代经典名方异功散的研究》内容分两大部分,首部分为异功散古籍研究,第二部分为异功散现代研究。
《古代经典名方异功散的研究》中一方面深度挖掘异功散的起源、古代应用范围、加减变化规律等;一方面总结作者团队及近代国内外学者对异功散的新认识、新研究,旨在全面整理异功散的古籍研究和近现代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提供工具书,为中医爱好者提供古典文献参考。
中医学的理法方药是一个完整且完善的体系,环环相扣,浑然一体,不仅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而且是中医临床思维的具体体现。理、法是方、药之据,方、药是理、法之具。理是揭示疾病本质的特有方式,也是“治病求本”的具体要求。法是临床具体的治疗方法,是原则、是方向。方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是药物的有机组合,既能突出主题,显示协同作用,又能物尽其用,扬长避短,方从法出、方随证设。药是组成方剂的基本元素,药有个性专长(四气五味),需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因此理、法属形而上,是道;方、药属形而下,是术。当代社会的疾病经常出现新情况、新特点,社会对疾病疗效也有新期望、新要求,这就需要中医的理论与临床有新发展、新提升。对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也是如此。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必须从理、法着手,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系统详尽地阐释其内涵精髓,才能从方、药层面有实质的突破。
慢性病贫血虽然不是疑难杂症,但却是非常难治的一种血液疾病。几乎每日都见,也常因继发于其他疾病后而导致治疗办法不多或治疗更加复杂困难。罗梅宏主任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天资聪慧、勤于思考,学贵沉潜,融中汇西,多年来一直聚焦慢性病贫血问题,她深知理、法层面的突破才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经过十余年系统研究,基本明确了“脾运无权”是慢性病贫血的中医核心病机,运脾法自然是不二之选,运脾法的代表名方“异功散”出自宋代名医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专为小儿脾胃虚弱而设,现临床应用九百余年,方证(方剂的适应证)也由小儿脾胃病扩展至内科杂病,甚至包括部分外科疾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异功散治疗慢性病贫血进行系统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示异功散通过调整铁稳态、改善铁利用实现治疗作用。系列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脾主运化”与“运脾生血”的理论内涵和物质基础,也对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法,让古老的中医再放华光。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医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具有真心、热心、恒心,罗梅宏教授便是代表。其系列研究成果整理成册,名曰《古代经典名方异功散的研究》,内容丰富,字若珠玑,尽显中医现代精粹,令见者如品珍茗,唇齿留香,其中妙思,亟待后学潜心探究,推陈出新。文字材料洋洋洒洒,虽不能尽言,但其精华可窥八九,其用心令学者肃然。
今书稿即将付梓,欣然之际,遂研墨润毫为之作序,若有不逮,还祈同道见宥。
第一部分 异功散源流考证
第一章 历史源流
第一节 异功散同名异方
一、治疗风疾之异功散
二、治疗久咳之异功散
三、治疗吐血之异功散
四、治疗痔疮之异功散
五、治疗儿科疾病之异功散
六、治疗咽喉疾病之异功散
七、治疗妇科疾病之异功散
八、治疗盗汗之异功散
九、治疗郁病之异功散
十、治疗痢疾之异功散
十一、治疗三焦痛之异功散
十二、治疗痘疮之异功散
第二节 异功散释名与源流
第三节 异功散同方异名
第二章 组方
第一节 异功散方论举要
一、《小儿药证直诀》
二、《景岳全书·卷之五十三图集·古方八阵·补阵》
三、《明医杂著·卷之六·附方》
四、《时方歌括》
五、《医方集解·补养之剂第一》
六、《成方便读》
七、《目经大成》
八、《温病通论》
第二节 内科应用举要
一、主治病及辨证分析
二、主治症状例举
三、变方
第三节 儿科应用举要
一、主治病及辨证分析
二、主治症状例举
第四节 妇科应用举要
一、主治病及辨证分析
二、主治症状列举
三、变方
第五节 外科应用举要
第三章 剂量
第一节 异功散用置的度量衡变化
一、标注各等分
二、标注定量
三、标注不定量
四、标注“各一钱”
五、标注均为“钱”
六、标注为“钱或分”
第二节 “异功散”组成药物不同时期的用量演变
一、人参不同时期的用量演变情况
二、茯苓不同时期的用量演变情况
……
第二部分 异功散的现代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