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最终成果(项目批准号12FYY002)。主要内容如项目名称“改革开放40年汉语的变化和发展”。其中“绪论”和“结语”从事理论探讨,在批评“汉语危机”论的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可能语言”“可能汉语”“可能规范”等理论观念,探讨并提出语言发展的规律性机制。主体部分为8章,分别从词汇系统、词义、造词方式、句法构造、修辞手段、语体、标题语言的变化发展以及语言规范化等方面描述改革开放以来40年汉语与社会共变的实况,并论析其动因,从而揭示汉语在适应社会变革和为社会转型服务过程中表现出的巨大社会功能和强大生命力,以树立民族语言自信。本书稿有理论观念的创新性、全面性显示的集成性、独到性表现的原创性等特色,是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当代汉语变化的新成果。
戴昭铭,男,1943年生,浙江天台县人。1968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硕士学位。1982至2015年在黑龙江大学工作,博士生导师。现退休。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曾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方言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语言学科评委、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规范语言学探索》、《文化语言学导论》、《天台方言研究》、《现代汉语规范化答问》和语言学论文数十篇。专著《文化语言学导论》和《天台方言研究》分别于1998年和2009年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前言
凡例
绪论:汉语变化和汉语可能性
汉语是变坏了,还是变好了?
功能标准:方法论的核心
汉语可能性的全方位展现
一、精神内容丰富多样表现的可能性
二、结构单位丰富、结构方式灵活的可能性
三、语体类型和修辞风格丰富多样的可能性
小结
第一章 词汇的系统变化和发展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文革词语”的隐退和旧词语的复活
……
第二章 词义的变化和发展
第三章 造词方式的变化与发展
第四章 句法构造的变化和发展
第五章 修辞手段的发展变化
第六章 传统语体的发展和新生语体的流行
第七章 标题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第八章 语文混乱的治理和新时期汉语规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40年汉语新词语消退词目年份清单
附录2 本项研究作为统计依据的具有年代连续性的24部
新词语辞书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