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真诚的祝福
小新
1 上周五,我买了五本《我的二本学生》,送给了周围的五个教师朋友,他们其中有两位是教授,还有两位是副教授。
这本书的作者黄灯老师,在南方一所普通二本院校任教了十几年,没做老师之前,黄灯老师对二本学校的学生带着一些刻板的偏见,但后来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学生的能力一点不比重点大学的学生差,他们做事踏实,不好高骛远,心态也更加平和,更能够接受注定平凡的人生。
黄灯老师以极具个人化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二本学生这个群体的生存图景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不用租房的时代,无法想象一个年轻就该拥有爱情的时代,他们隐藏在各类小确幸里,隐藏在社会坚硬的阴影下,拥有年轻躯体,却任由青春缄默……
黄老师写道:
如何理解年轻人,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代沟这个词,根本无法描述代际之间的隔膜。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身上为真实地铭刻了信息时代的特征,如何理解这代年轻人,对我而言,既是现实需求,也是工作的客观挑战,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在短短的九年时光之内,就能导致我作为一个班主任的经验,如此快速地失效。
如何理解年轻人,不止困扰她。
正如同,在我结束《广播电视节目策划》课程时,学生的个提问是:老师,你被潜规则过吗?
正如同,我去一所大学做讲座时,有学生举手问我:小新老师,大学生应该怎么应对自己的性冲动?
我从来没有预料过这些问题会出现在我的课堂上或者我的讲座现场,我也不知道当我红着脸转移话题后,学生们会不会内心鄙夷地切一下。
七岁那年,我在大热天里用零花钱买了一支雪糕,跑了很远的路,送给在地里干活的妈妈。
妈妈接过雪糕的那一刻,雪糕已经化了一半,但她仍满脸欣慰,不料一转头,把雪糕递给了邻居家的小朋友。
现在想想,我的老妈是多么不理解一个小孩的心情。
后来再想想,我的老妈是在用一支雪糕维持着乡邻间的友好,这是何等难得。
你看,理解,从来都是一个奢侈的词。
2 除了电视直播之外,我也在做广播节目。
昨晚直播前,我的实习生,绒绒,一个还没有走出大学校园的长得很清爽的 22 岁的女孩子,沮丧又无助。绒绒骑着电瓶车来台里的路上,电瓶没电了,她就用脚蹬啊蹬啊,一边用力蹬,一边不停地看手机,生怕耽误了直播,迎着风擦眼泪。
我怎么就那么艰难?
这样的日子到底还要过多久?
人间果然不值得!
听完绒绒的话,我没有回答她,而是拍了拍她的肩膀,进了直播间。
说完开场白,我说要跟听友们征集一个问题:说说你曾经经历过的柔软。
有不同的听友给我留言:
他们是异地恋,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变革,初要去售票处排队,之后是打电话订票,再之后是网络抢票和 APP 订票。某个晚上,她有点低落,他说:我拯救你吧。她回复了一句:相互拯救吧。第二天,风和日暖,两个人见了面。七天后,他们结了婚。一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叫扑通。
大前天上班,公交车堵了整整两个小时,他和公交车上的保安大哥齐心协力,把一位腿脚不方便的坐轮椅的老大爷抱下了车。老大爷拍了拍他的手背,一直说谢谢。
前天早饭,她又去了那家早餐店,听着不同的人对老板说老规矩,老板就知道给对方递来一份煎饼果子,或者一块把子肉,额头上浸着汗的老板娘的眼睛里含着笑。
昨晚下了夜班,她回到小区楼下,一个妈妈在打电话,旁边的女儿吹着泡泡,路灯下,泡泡闪着五颜六色的光。
念完这几个听友的留言,导播间外的绒绒,一直在擦眼泪,之前还铁青着的脸,此刻青春又红润。
20岁左右的你,是否跟我当年一样,一直在迷茫,常常很沮丧
你看着苍穹难登,你看着苦难眼圈泛红,你看着众生皆苦,你看着流离奔波。
可真实世界里真实的生活,永远都不是只有 A 面。
你终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事,和情投意合的朋友同居,和饭量旗鼓相当的朋友聚餐,和一直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和解。
这是我对年轻的你的真诚的祝福,也是由衷的嘱咐。
3 跟中兴协力的创始人彦彬兄相识,缘于一场规模很大的教育论坛,我是主持人,他是主办方请来的圆桌论坛的嘉宾。
彦彬兄一身深色的西装,脸上看不到惯有的其他嘉宾对主持人的逢迎,而是抿着嘴巴,浅浅的表情,透着肉眼可见的倔强。
第二次见面,是在我的书店想书坊。
他说:听说你开了一家书店,我必须来看看,开书店的人不一般。
很多时候,人的缘分,只有一次,有些被我们抓住了,还有更多被我们错过了。
我和彦彬兄都是不喜欢应酬的人,我们都是喜欢读书的人,我们都不擅长寒暄,我们都有点老套的坚持自己要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
我们也聊到了彼此对教育的认知:
他说自己深耕教育这么多年,深知教育是个慢功夫,着急不得;
他说因为在大学阶段的书摊上买到了一本经管类图书,此后创业就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
他说真希望有一本书能写到学生们的心里,哪怕暂时不如意,也能因这本书的陪伴,让他们懂得善良和宽容,启迪他们成长与挑战自我。
这就是你手里拿到的这本书的缘起。
这本书里,我写到了方向、迷惘、社团、学生会、学业、考研、工作、自卑、内向、爱情、友情、亲情……这每一个词既是你的生活,也可能是你的问题。
这本书里,我还写到了理想、英雄、善良、未来、理性、认知、家庭、死亡教育、界限感……这每一个词都有可能成为你未来的困惑,却也都在阐明着这个世界会好的。
教育,从来都不仅仅发生在大学毕业前,人生也从来没有什么开挂,有的只是厚积薄发。
我和彦彬兄都认同一个道理: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哪怕做不到完全抵达我们心内所尊崇的教育,至少,我们又靠近了一点。
4 这本书,想要写给怎样的一个你呢?
写给想要野蛮生长的你;
写给被偏见着的你;
写给总感觉孤独的你;
写给不被理解的你;
写给迷茫却又找不到出路的你;
写给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你;
写给刚进到大学却不知道如何规划未来的你;
……
弗洛伊德在《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3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女人回应说:你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愿正年轻的你,人生里的每个转角处,都能遇见光,都是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