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因研究所需,我们开始有关东北历史地理文献的收集、归纳和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决定把手中的文献资料以《明代辽东珍稀文献解读》的题目出版。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一辑,其中包括张宁的《奉使录》、龚用卿的《出使朝鲜行经辽东诗文选》、朱之蕃的《奉使朝鲜稿》等,均为明朝使臣行经辽东时所著,是研究东此历史地理特别是辽东历史地理非常宝贵的资料。整理注释文献,费时费力,但又不得不做。前辈们研究区域历史,总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进行课题探索,一方面整理资料,在深入研究的同时,做些修桥铺路的工作。今天,虽然社会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历史研究的手段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规则仍然需要遵守,所以我们今天的工作,既不是什么创造,也不是什么发明,而是沿着前人已经开辟的道路,亦步亦趋,做些应该做的工作。
历史研究实际上是对事实的认证和澄清,有人说历史学就是史料学,是很有道理的。就明代东此历史地理研究而言,现存史料虽不能和清代相此,但也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不妨把明代有关东此历史地理的主要史料简单归为如下几类:
一是馆藏档案和已经出版的馆藏档案。有关东此的明代馆藏档案原本不多,且主要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中。1979年,辽宁大学历史系郑川水教授摘录整理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明代档案的部分内容,以《明代辽东残档选编》的书名出版。1985年,辽宁省档案馆从馆藏明代档案中整理出上下两册,以《明代辽东档案汇编》的书名由辽沈书社出版。2001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合作,把现存明代档案整理后交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中国明朝档案总汇》(101册)的书名影印出版。至此,馆藏明代档案几乎全部出版,也就是说,人们再研究明代的历史问题,不去档案馆就可以查阅到过去很难看到的明代档案了。
二是历朝实录和起居注。研究明代历史,历朝实录是最为重要的史料,甚至有时是唯一的史料,但因其卷帙浩繁,且深藏图书馆中,利用起来困难多多,故出现了很多辑本,如《明实录东此史资料辑》(5册)等。如今国内外所藏《明实录》有数个版本,但多为抄本和残本,最为完整的是清内阁大库本。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国立北平图书馆所藏红格钞本《明实录》进行大规模的整理和校勘,1967年完成,7962年由黄彰健先生署名影印出版。全书称台本,总计183册,进入大陆以后,对大陆的明史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台本外,2015年,大陆中国书店出版社出版了《明实录》(100册);2016年中华书局也出版了《明实录》(183册)。明代留下的起居注不多,主要有抄本《万历起居注》《泰昌、天启起居注》,均为残本。200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编委会整理的《明抄本万历起居注》(16册),由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一心出版;2010年,由南炳文先生辑校的《辑校万历起居注》(6册),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人;2072年,同样由南炳文先生辑校的《校正泰昌、天启起居注》,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三是境外的汉文史料。由于中国大陆与日、韩等国山水相连,且处于同一个儒学文化圈中,故在这些国家中,留下了很多有关明代历史的汉文文献,其中最为突出且与东北历史地理关系较为密切的文献有《朝鲜李朝实录》。现存的《朝鲜李朝实录》有三个版本,即鼎足山本(1187册)、太白山本(848册)、五台山本(27册)。虽然李朝实录卷帙浩繁,但对明代历史研究,特别是东此历史地理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有鉴于此,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吴晗先生牵头,组织大陆学者从李朝实录中摘录和编辑有关中国的史料,井干1980年以《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12册)为名由中华书局出版。1953年,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出版了《李朝实录》(56册)。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研究室池内宏教授也编辑了《明代满蒙史料——李朝实录抄》(15册),1975年由文海版社出版。2072年,国家图书馆编辑《李朝实录》(52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除《李朝实录》外,散见在境外文集中的有关东北历史地理的汉文史料也有很多,近年摘录整理较多,此较突出的有韩国东国大学林基中教授整理的《燕行录》(100册),自2001年出版后,至今已经出版了150多册。
四是有关东此历史地理的文集。陈子龙等选辑的《皇明经世文编》(6册),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程开枯辑《筹辽硕画》(44册),1963年由此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熊廷弼《熊延弼集》,2018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管葛山人撰《山中闻见录》,1985年由辽宁省图书馆出版;郭造卿《卢龙塞略》(上下册),1987年由台湾学生书局出版;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上中下册),2002年由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会刊出版;明冯瑷等编《九边图说》《开原图说》等,1987年由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出版。
五是地方志书。谈到明代东此地方志书,主要有《辽东志》和《全辽志》。《辽东志》创修干明正统八年(1443),为都指挥佥事毕恭纂。此志曾干弘治年间由陈宽主诗刻即,嘉靖十六年(1537)任洛担任辽东巡抚时重修。嘉靖四十四年(1565),辽东巡按御史李辅重修《辽东志》,并改名《全辽志》。有清一代,《辽东志》和《全辽志》属于禁书,知道的人不多,1972年,日本前田利根据自己的藏本出版;20世纪20年代,金毓黻先生编辑《辽海丛书》,把其收入其中,刊行以后,影响很大。建国以后,《辽海丛书》数次重印,现在人们使用的《辽东志》和《全辽志》,多属《辽海丛书》本。
以上罗列了这么多,无外乎想说明,要研究明代东此历史地理,主要的文献资料都可以在图书馆中找到,甚至不进入图书馆,在网上资源库中也可以找到。但这并不等于说,现在可资利用的所有文献都可以轻易到手,有些文献还没有现代版本,仍深藏在卷帙浩繁的丛书之中,如《四库全书》《续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目》等,而且有些文献中人名、地名和生僻词语,对某些初次涉猎者也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把某些同类性质的文献汇集起来,井适当加以注释,就成为当务之急。
数年前,因研究所需,我们开始有关东北历史地理文献的收集、归纳和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决定把手中的文献资料以《明代辽东珍稀文献解读》的题目出版。今天我们看到的是第一辑,其中包括张宁的《奉使录》、龚用卿的《出使朝鲜行经辽东诗文选》、朱之蕃的《奉使朝鲜稿》等,均为明朝使臣行经辽东时所著,是研究东此历史地理特别是辽东历史地理非常宝贵的资料。整理注释文献,费时费力,但又不得不做。前辈们研究区域历史,总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进行课题探索,一方面整理资料,在深入研究的同时,做些修桥铺路的工作。今天,虽然社会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历史研究的手段也有所不同,但最为基本的规则仍然需要遵守,所以我们今天的工作,既不是什么创造,也不是什么发明,而是沿着前人已经开辟的道路,亦步亦趋,做些应该做的工作。
本书注释,我只作了个提议,并象征性地做了些前期准备,且由于乱事缠身,加之疏懒成性,故迟迟没有进展,转到苏卫国博士手中以后,工作才见成效。苏卫国博士毕业于此京大学历史系,主修泰汉史,对释文注疏较为熟悉,近年兼作东此历史地理研究,对诸多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做这样的工作可以说轻车熟路,再恰当不过。苏博士接手以后,不畏烦琐,重新设计,逐字逐词,反复琢磨。历经年余,终于把张宁、龚用卿、朱之蕃等人路经辽东所著丈集注释完成,虽不能说厥功甚伟,但付出很多劳动和汗水是肯定的。
一本书,就是一座里程碑。对作者而言,它是个新的起点,可以从这里开始,继续前行;而对读者来说,它其实也是个新的起点,可以从这里开始,弯道超车,取得曼大的成就。作为本书的参与者,我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给您的教学科研工作带来更多的帮助。
第一种:张宁《奉使录》
关于张宁《奉使录》一书
《明史·张宁传》注释
录文及解读凡例
张方洲奉使录卷上
张方洲奉使录卷下
第二种:龚用卿《出使朝鲜行经辽东诗文选》
龚用卿其人
《使朝鲜录》介绍
《云冈选稿》介绍
录文及解读凡例
《使朝鲜录》部分
《云冈选稿:》部分
第三种:朱之蕃《奉使朝鲜稿》
朱之蕃其人
《奉使朝鲜稿》介绍
录文及解读凡例
奉使朝鲜稿
东方和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