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主体生成协调研究——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新视角

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主体生成协调研究——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新视角

定  价:39.5 元

        

  • 作者:于文明 著
  • 出版时间:2007/12/1
  • ISBN:9787040246773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49.22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9
7
2
8
4
7
6
0
7
4
7
0
3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中国公立高校深化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实现健康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从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与协调出发来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考与设计现代大学制度的新视角,以期对推进构建规范有序的中国公立高校现代大学制度有所裨益。
本文研究发现,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中国公立高校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单一的利益垄断格局变化为政府、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工群体、以书记、校(院)长为代表的校(院)级管理者群体、学生群体以及合作办学者构成的多元利益主体并存的局面。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在激发中国公立高校的办学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对中国公立高校现行大学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政府在公立高校发展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但管理公立高校的理念与方式滞后,使其陷入管则越位、不管则失控的尴尬境地;第二,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工群体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缺失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制约公立高校的健康发展;第三,以书记、校(院)长为代表的校(院)级管理者可能产生的短期行为和权力寻租现象给公立高校带来风险;第四,学生在教育中主体地位的权力诉求与公立高校现行管理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五,获取经济回报的合作办学者或因权益受到损害而使合作难以为继,或因投资者的急功近利而伤害了教育的公益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面对利益格局的变化,中国公立高校现行大学制度已经明显地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利益主体并存的格局“不适应”和“不符合”。中国公立高校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应该从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与协调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管理经验,从中国高校实际出发,建立起一个适应高校发展需要、将和谐与发展两种价值取向有机统一、将发展与和谐之间的动态平衡规范化的现代大学制度,从而为实现中国公立高校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本研究除导言外,分为三个大的部分:
部分,生成篇。对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入手,考察了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生成过程,从而奠定本文研究的基础,具体研究分三步进行。首先,分析了多元利益主体生成的社会背景。其次,阐释了中国公立高校的性质与特征在两种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下发生的变化。后,在讨论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职工群体、以书记、校(院)长为代表的校(院)级管理者群体、学生群体及合作办学者,并对他们在中国公立高校运行过程中的利益诉求进行诠释,对多元利益主体生成带来的积极作用及其对现行大学制度的挑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目前还在运行的大学制度由于“不适应”、“不符合”多元利益主体生成的局面,给公立高校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第二部分,借鉴篇。借鉴国外公立高校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经验,为探索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协调模式提供参考。论文选取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四个国家进行个案研究,考察了国外公立高校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主要模式,又着重阐述了四国协调模式的优点及其对中国公立高校的启示。具体包括: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美国公立高校董事会制度、德国公立高校的“教授治校”制度、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等,这些都是中国公立高校创新制度安排、构建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有益借鉴。
第三部分,协调篇。对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协调问题进行了设计与论证。论文阐述了公共选择理论和治理理论对协调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制度设计起到的支撑作用,讨论了构建协调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大学制度设计思路,设计了协调中国公立高校多元利益主体的现代大学制度框架,这个框架是:建立以党委会为主导的大学委员会决策体制,建立以校长为枢纽的专业委员会执行体制,建立以政府、高校与社会相结合的监督反馈体制。同时建议,走向现代大学制度的路径是政府主导的渐进式高等教育制度创新。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