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国防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汉语和中国文化逐渐吸引了世界人民的目光。特别是孔子学院的开办,愈加为“汉语热”增温。全球首家孔子学院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截至2016年11月,“全球共有140个国家开设了510家孔子学院,学员总数近200万人,其中近100万学员是中学生”(郑超,2016)。2015年,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刘奕湛,2015)可以看出,汉语教学和中华文化的传播得到了迅速发展。
2005年5月,中亚的第一所孔子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方学院孔子学院正式建立。2007年11月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2007年12月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孔子学院先后建立,2009年2月哈萨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同时开办。截至2016年11月,中亚共有十余所孔子学院在开展汉语教学与培训,还有几十个孔子课堂在当地的中小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不断攀升,逐步掀起中亚各国的汉语学习热潮。
我国与中亚国家及俄罗斯长期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并分别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尤其是我国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使中亚国家分享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外溢效应。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进行国事访问;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塔吉克斯坦;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再访哈萨克斯坦;2016年6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在这一系列的访问中,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并不断深入推进,推动了我国与中亚国家在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同时也在中亚国家再度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
我国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有5600多公里的陆上边境线,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新疆现有47个民族,主要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满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在我国与中亚国家的交流方面具备地缘优势、语言优势和生活优势,成为中亚留学生留学中国的首选地。另外,新疆还是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经贸合作的重要节点,加之国家对新疆的大力援助,给新疆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新疆经济的增长点。近年来,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和城市功能愈益完善,初显国际商贸城市特征;同时,新疆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学校环境大为改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增强了新疆对中亚留学生的感召力,因此,近年来,在新疆来华留学生中,中亚留学生数量占比逐年上升,已高达70%,显现出新疆独特的中亚留学生教育特点。
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与中亚各国在经济上的合作日益密切,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亦保持合作关系,对语言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求高,更急需既具备语言能力又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而无论是语言人才还是专业人才,汉语都是必备的能力,汉语教学也因此显得十分重要。
新疆的留学生教育起步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疆的留学生人数已经从个位数上升到目前的每年近万人;学历层次也从最初的语言培训发展到今天的博士教育、硕士教育、本科教育、非学历培训、中小学教育等多层次的教育模式;除汉语外,专业也扩大到历史、文学、经济、法律、教育、地理、生物、旅游、财经等;经费也从单一的自费发展到各类奖学金资助、企业资助、校际交换、自费等多渠道、多来源,如今新疆的留学生教育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
随着来新疆学习汉语的中亚留学生的增多,加强对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中亚留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着不同之处,突出的一点就是中亚留学生的语言背景不同。中亚五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先后宣布独立后,纷纷恢复了主体民族语言的地位,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塔吉克语、乌兹别克语、土库曼语上升为国语,俄语为官方语或者族际语。这五种主体民族语言里,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乌兹别克语、土库曼语均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我国维吾尔语属于同一语族,语法体系基本相同。在中亚国家,俄语的地位虽发生了变化,但仍为通用语。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我们以俄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等为媒介语进行对比、辅助,教学效果明显。另外,中亚各国的文化习俗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些少数民族有相近之处,在进行文化教学时有着自然的亲近感。据此,我们力图通过对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进行梳理,将理论与我们经过摸索、探讨、总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提炼出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特点,进而指导自治区对外汉语教学更好地开展;在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的同时,我们注重提高汉语教学质量,不断丰富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同时也希望为同类的汉语教学提供一个参考。
本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的课题“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XJEDU040715A02)的结题成果,从课题立项到本书成稿,历经3年时间,经4次修改,课题组成员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课题组成员均为多年从事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教师,有的在中亚国家从事过汉语教学。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对中亚留学生十分了解,多数有俄语、少数民族语言背景,为本书的撰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由课题主持人梁云教授策划、组织、审稿,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完成,其中史淑珍参与了提纲拟定,并完成了绪论部分的撰写;第一章由尹春梅撰写,孔雪晴提供了相关资料;第二章由闫丽完成;第三章由张洁完成;第四章由李雅完成;第五章由刘伟乾完成;第六章由张丽、胡炯梅共同完成;插图由张庆伟提供。在本书完成之际,要感谢课题组成员,大家精诚团结,共同努力,精益求精,反复修改,才换来了今天的成书。在本书完成的过程中,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塔吉克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哈萨克斯坦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我国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领导及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是我们对多年面向中亚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研究和讨论进行的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的成果。限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不足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行和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们更好地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培养更多能够为中国与中亚留学生所属国服务的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