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rule of law),即“依法治国”,是“以法为根据和准则来治理国家”,是让法律成为我们生活的普遍根据。
“法”究竟是什么?为何要以它为根据?中国为何要建立法治?如何才能建立法治?要在中国推进和实现法治,需要多学科之间的对话和融合,需要对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展开全方位的理论思考。
《法治的哲学之维(第5辑)》由多学科学者从政治哲学与法哲学、康德与黑格尔法哲学、当代中国法治理论与实践、法治思维与法律推理、法文化史五个方面,共同探讨“法治”,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一些思想资源。
谈到国家治理问题,我们就想到建立一个法治国家。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我们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直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正式作了一个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决议。其中规定,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为指导来建设法治中国。这些是党史和国史上前所未有的。
那么,什么是法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它的理论体系是怎样的,这是亟待要完成的理论任务。2017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学校领导主动请缨:能不能由中国政法大学牵头,和全国的专家联合起来完成这个任务?习近平同志当场就拍板敲定了。接下来,就是我们怎么做的问题了。
笔者曾提出一个想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应该立足于“中、西、马”三大思想理论资源。在中国政法大学,以张晋藩教授为代表,长期研究中华法系。习近平同志对此很重视,在座谈会上专门请张晋藩做了六分钟的发言。张晋藩只讲了“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笔者认为,这是今天“人民主体”原则的中国传统思考先声。但是,用中国传统法制的思想能不能完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呢?显然不能。那么完全用西方的法治理论和经验来指导呢?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也是派别林立的,如大陆法系、英美法系,自然学法学派、实证主义法学派,等等,经常唇枪舌剑。按照某些人对西方经验的理解,要搞法治就得实行西式的宪政、多党制、司法独立等,总之就是不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然而现实却是,正是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持要实现法治,于是那些西方的套路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坚持党的领导,在理论上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那么,马克思主义的法治理论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究竟怎样理解法律和法治?这实际上是当前最紧迫、最重要、最前沿的基础理论建设任务之一。然而这里似乎有一个理论空白。笔者问了一些研究法理学的专家。他们说,马克思主义法学现在已经不大有人谈了,因为过去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实际是由苏联的维辛斯基法学所垄断。如今维辛斯基法学已经被历史否定了,人们就以为马克思主义没有法学,似乎马克思主义原本就是不讲法和法治的。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成立于2002年6月,隶属于人文学院,其前身非常早可追溯自1952年成立的哲学一党史教研室。经过多年发展,哲学系已经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反响良好的教学科研单位。
在人才培养上,哲学系逐渐形成了融汇中西、贯通古今、注重经典、关注现实的传统,营造出了崇尚学术、多元发展、兼容并包、鼓励创新的良好学术氛围和治学风气。在价值哲学、心灵哲学、现象学、儒家哲学、佛教哲学等基础学科研究领域和法治文化、法律逻辑、政治哲学、法哲学、宗教与法律等交叉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术积淀日益深厚,学术影响日益扩大。
政治哲学与法哲学
自然理性与自然法作为世界的整体秩序——论实证法先驱奥康的法哲学思想
拉兹的价值的社会依赖性理论及其意义
社会中的法律——重估哈特法理学中的社会理论面向
为权利优先性辩
王道与王权天理——北宋《春秋》学中的王道思想浅析
“以力得富”与“以法为教”——韩非子的富民与教民思想
前《王制》学:《礼记》之前的《王制》
康德与黑格尔法哲学专题
通古今之变推陈以出新——黑格尔法哲学的问题、创新与意义
个人的基本道德权利与法——黑格尔辩证法视野中的道德(morality)
所有权是如何可能的?——康德法哲学中的一个先验演绎
早期德国法治国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以康德和费希特为主要考察对象
关于私人财产所有权的当代哲学批判
现代国家启蒙的辩证法:从卢梭到马克思
当代中国法治理论与实践
从“三个根本性变化”看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
超越“市民社会”,重思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工具再造:政法智能化战略下的智慧检务实践思考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指向与实践契合
孔子、马克思与法治——论法治话语的两种非典型构境
法治思维与法律推理
法律程序为什么重要?——反思现代社会中程序与法治的关系
反面推论的逻辑分析
三维度的法律思维
反对形式法治
法治、相互责任与忠诚:基于第二人称视角
论法治思维和日常思维之间的比较
法文化史
中国近代的民事判例述要
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特性及其分析
晚清灾荒中的妇女拐卖及法律惩处
魏晋复仇文学作品中的司法审判及其叙写
文学、舆情与案件:近代化视野下的多元公案书写——以小说《春阿氏》为中心
欲望与法治——读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
肯定性行动与逆向歧视——美国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
会议综述
中国政法大学首届政治哲学和法哲学会议综述
世界哲学大会法哲学专场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