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纵向财政不平衡形成机制、激励结构与平衡策略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纵向财政不平衡形成机制、激励结构与平衡策略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定  价:188 元

丛书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作者:李永友 等 著
  • 出版时间:2021/3/1
  • ISBN:9787100196963
  •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 中图法分类:F812.2 
  • 页码:46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9
7
1
8
9
7
6
1
9
0
6
0
3
  研究按照如下逻辑展开:首先,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归纳已有文献基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提出的纵向财政不平衡(Vertical Fiscal Imbalance)测度方法,分析不同方法在中国运用的局限,并结合中国条块兼容管理体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纵向财政不平衡测度方法,利用这一方法,测度央地之间的纵向财政不平衡水平和县市政府的纵向财政不平衡程度,并对其趋势特征和地区结构做比较分析。
  其次,从两个视角分析纵向财政不平衡形成机制。研究分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回答纵向财政不平衡为什么有存在的理由,二是纵向财政不平衡加深的可能机制。对于纵向财政不平衡存在的逻辑,主要基于中央政府视角,将财政视为政治集权下的又一个激励工具,分析大国中的地方政府治理,提出纵向财政不平衡不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安排,而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于纵向财政不平衡的加深机制,重点讨论地方政府在竞争约束下的行为效应,通过分析揭示,纵向财政不平衡除了体制本身因素,软预算约束和财政竞争是造成纵向财政不平衡加深的两个重要机制。
  再次,对纵向财政不平衡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重点讨论纵向财政不平衡下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行为,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包括经济增长、投资消费等。纵向财政不平衡下的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行为研究分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纵向财政不平衡与地方政府支出结构关系;二是纵向财政不平衡与社会性公共品相对短缺关系。由于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经济,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必然影响经济增长等宏观变量,所以又进一步探究了纵向财政不平衡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的关系。
  基于研究发现,我们开始转向中国在现有体制下解决纵向财政不平衡的两种主要纠偏机制,一种是转移支付,一种是体制改革,分析两种机制产生的激励效应。其中关于转移支付的研究,重点集中于转移支付这种纠偏机制有没有在实现纠偏同时发挥协调地区间财政竞争的作用,如果没有,或效果很弱,这种大规模转移支付机制又会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由于在纵向财政不平衡下,转移支付是解决下级政府公共品成本补偿能力不足问题的重要机制,所以转移支付理应能激励地方政府更高行政效率,事实是否如此,研究对此展开了分析。而体制改革则集中于研究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和乡财县管两个致力于解决县乡财政因体制不平衡产生财政困难问题的改革。其中,对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研究,重点讨论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在纠偏纵向财政不平衡同时带来的软约束效应及其可能的传导机制。对乡财县管改革研究,重点讨论乡财县管这种纵向财政不平衡纠偏机制对提高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行为的影响,进而研究乡财县管改革对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的改善效果。
  面对两种纠偏机制存在的激励问题,研究开始从更为根本的问题出发,探究不平衡体制下的纠偏策略。由于在既有的政治集权体制和央地关系框架下,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是政府职责垂直配置和政府收入的垂直分配不对应,所以解决不平衡问题关键是厘清政府职责垂直配置和收人权的垂直分配。由于收入权垂直分配国内研究已经很多,并且在《总体方案》中已做了安排,所以我们的研究暂且集中于政府职责的垂直配置。研究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跨国经验,一是中国现实。其中,跨国经验重点讨论财政支出职责垂直配置的规律性和决定因素。中国现实重点研究政府层级以及政府职责在不同层级之间的垂直配置。在政府层级研究中,重点分析中国现有五级政府存在的历史传承性和相对合理性。在职责垂直配置研究中,重点分析政府职责对应的支出在中央-省-市-县-乡之间垂直分配的演化路径和空间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政府层级设置,讨论合理的政府职责垂直配置及其对应的支出分配。
  最后,项目又回到转移支付这一主要的纠偏机制。因为从跨国经验看,纵向财政不平衡实际上是一个普遍现象,各国用于纠偏这种不平衡的主要机制是转移支付,所以作为本书研究最后落脚点,重新回到转移支付机制设计。在这部分,重点研究不对称信息下的转移支付设计,以及转移支付设计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