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源:大连海事大学校友口述实录》以访谈的形式,充实海大“档案”——口述记忆,是收集学校记忆的尝试。这种尝试,不仅保护了学校的历史文化遗产,填补了历史空白,弥补了传统文献的不足,而且深化了对学校的认知,对海大的文化传承和校史研究工作大有裨益。
《泽源:大连海事大学校友口述实录》首批选录了30位90岁左右高龄的老校友的所忆所感,并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老校友们的亲历亲闻、对海大的情感和对海大未来的期许,真实地记录了经历过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三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时期的老校友的精彩故事和奋斗历程,以及老校友对并校前后一段历史的回顾,对学校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老师的回忆,对后来学子的殷殷期望等。桩桩件件事,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是老校友对母校的无限深情和良好祝愿。
过去,是走向未来的镜鉴。
在每个海大人的心目中,都珍藏着一份关于海大的记忆。
站在大连海事大学一百一十年行程的节点上,我们回顾过去,无疑会引发感叹,激发情怀,开发畅想,因为,由大连海事大学创榛辟莽开拓的这条中国高等航海教育之路,是伴随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屈辱、抗争、奋斗、自强与自信而开辟的,航运事业也是伴随着国家的兴衰而兴衰的。让高等教育与民族复兴血脉紧密通联、心神互济,成为代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展历程的大连海事大学的鲜明精神和必然基因。
虽然校园生活常变、常新,但由于有了这种基因一以贯之地摄护与支撑,大连海事大学的师生得以代复一代地传承一笔丰厚的精神资产——海大精神:让职业知识为建设海运强国升华,让个人志愿向建设海洋强国融汇,让个人理想与中国梦联结。
在这一百一十年的行程中,有多少艰难困苦,有多少不凡历程,似水流年,往事如烟。对先贤的崇敬之心,对未来的发展之求,促使我们把这些当成“家珍”,“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让这些往事熠熠生辉,砥砺我们前行,以保持大连海事大学历久弥新的发展动力和德济四海的树业目标。让我们在我国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指引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指引下,继往开来,温故知新,力追“双一流”建设目标,为民族复兴助力。这也是我们这一代高等航运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本书以访谈的形式,充实海大“档案”——口述记忆,是收集学校记忆的尝试。这种尝试,不仅保护了学校的历史文化遗产,填补了历史空白,弥补了传统文献的不足,而且深化了对学校的认知,对海大的文化传承和校史研究工作大有裨益。
本书首批选录了30位90岁左右高龄的老校友的所忆所感,并以对话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老校友们的亲历亲闻、对海大的情感和对海大未来的期许,真实地记录了经历过上海航务学院、东北航海学院、福建航海专科学校三校合并成立大连海运学院时期的老校友的精彩故事和奋斗历程,以及老校友对并校前后一段历史的回顾,对学校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老师的回忆,对后来学子的殷殷期望等。桩桩件件事,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是老校友对母校的无限深情和良好祝愿。
我们希望,随着口述历史工作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师生、校友能够主动加入口述者行列,讲述自己记忆中的海大,共同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出一分力,提升学校软实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海事大学营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
愿此书出版后能化作一颗颗种子,落在大众心中,绽放出一朵朵鲜艳的历史心花。
我一生引以为荣的——我是大连海运学院的首届毕业生
从吴淞到凌水,不变的是航海人的初心
深化教学与研究,在实践中探究航运新技术
从吴淞到IMO,一路成长,一路追随
拼搏的热血铸就海大精神
我愿意努力为“双一流”再贡献一分力量
两次并校和三所学校
追赶老师们的步伐
我们开创了新中国的航海事业
我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航海事业
在校七十载,助力中国高等航海教育
只要祖国和党的事业需要,我必定全力以赴
我们学校在世界上是被高度认可的
二次并校追忆温暖
第一个率队收复永兴岛的海大人
海大几件事让我受益终生
条件再艰苦也要发展新中国的航运事业
扎根内陆,护航长江,积极投身祖国航运事业发展建设
我们要大力发展国际航运事业
为祖国造船事业奋斗一生
感恩母校造就了我
我的一生离不开母校的培养
缅怀的书没有最后一页
我的一生都交给了热爱的航海事业
出自中国航海世家,开创地方远洋先河
母校成就了我的一生
为国家国防科工事业奉献的海大人
母校让我一生为之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