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浙江工商大学孙鹏飞老师的专著《现代汉语形容词谓语句认知及功能研究》即将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鹏飞的博士生导师,得此讯息,自然感到十分欣慰。鹏飞嘱我为作序,我当然是十分乐意的。
现代汉语形容词作为三大类实词之一,其词类、句法和功能独具特质,由此而 构成的形容词谓语句,自然也就情形复杂、性质迥异、功能多样,因而也就成为现代 语法研究的一块“硬骨头”。
自《马氏文通》出版以来,汉语学界对现代汉语形容词及形容词谓语句,在各个 历史阶段,都做了理论和视角不同的研究,成果之丰硕,不胜枚举,其中自然不乏优 秀的成果:黎锦熙(1924/1992)《新著国语文法》(北京:商务印书馆)、朱德熙(1956/ 1999)《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朱德熙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当属奠基之作;崔 永华(1990)《汉语形容词分类的现状和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王启龙 (2003)《现代汉语形容词计量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是改革开放后基 于结构主义思想的重要成果;张国宪(2006)《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北 京:商务印书馆)、李劲荣(2014)《现代汉语形容词生动形式的语用价值》(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李泉(2014)《单音形容词原型特征模式研究》(北京:商务印书 馆)则是进入21世纪后在认知语法理论背景下完成的形容词(谓语句)研究中十分 突出的成果。因此,要想在现代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研究上推陈出新,其难其险, 不言而喻。说实话,鹏飞2015年确定这一博士论文选题时,我是有些担心的。
时光飞逝,五年已过。今天,当鹏飞把这本厚重的专著样稿放在我的面前时,我感到当初那份担心是多余的。鹏飞以他的勤奋好学、深思笃行,高质量地完成了 这部专著。我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这部《现代汉语形容词谓语句认知及功能研究》, 会是现代汉语形容词及其谓语句研究领域的又一部上乘力作。
我之所以愿意下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看到了这部专著的字里行间,闪耀着四 个方面的学术锐气和特质。
一、多元相谐的理论意识
俗话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学问。汉语形容词研究历经120年的斗转星移,从 传统语法到结构主义,从语义语法再到认知与功能研究,每一代学者都在各自所处 的时代精神感召下做出自己应有的学术贡献。进入21世纪,汉语研究,特别是汉 语语法研究迎来了由认知功能语法主导的新潮流,形容词(谓语句)研究当然也不 会置身世外。这部专著,很好地顺应了这一历史大潮,将认知语法思想及其主要理 论,如构式语法、认知入场、“有界—无界”、理想化认知模型等,恰当应用于对形容 词(谓语句)的观察、描写与解释,加之对语言类型学思想和研究范式的引入,使得 形容词(谓语句)这一并不新的话题能常讲常新。鹏飞在研究中做到了多元理论的 协调与共荣,相辅而相成。
二、分类操作的研究范式
科学研究,尤其是以语料分析为基础的认知和功能语法研究,我以为,核心之 一就是要做好分类、分类再分类的工作。有了科学的分类,语言现象自然得以观察 充分、描写充分,现象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便也跃然纸上,解释自然也就能 够做到充分。因此,分类做得好不好,决定了研究的水平和研究质量的高低。鹏飞在对现代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多元、全面的研究中,始终贯穿着分类、分类再分 类的思想,这是让我深感钦佩的。
本书对形容词(谓语句),首先从结构类型、语义类型、功能类型三个维度进行大的分类。在结构类型之中,又从谓语结构类型、主语结构类型进行分类,一是把谓语结构类型分为九个小类(此不赘述),二是把主语结构类型再分为谓词性词组、 体词性词组和小句三类;在语义类型上,本书把形容词谓语句分为定性句和定量句,再把定量句又分为比较义、程度义、变化义、状态义;从功能类型的角度,本书把 形容词谓语句分为描写、评价、陈述三类。如此等等。我想,当我们能对一个语言现象做出如此通透的分类观察和描写时,我们还愁对这一现象解释不清楚、不充 分吗?
三、以量级和序列为核心的认知观
本书的理论主体当属认知语法。而在认知语法研究中,量的特征(显性/隐性)处在一个非常核心的范畴:世间万事万物,除了质便是量,而相较于质,量是更 为普遍、更易观察的现象。因此,认知语法观照语言的量性特征,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有些令人遗憾的是,就汉语认知语法研究来说,人们对语言量性特征的把握还是不够的,已有的一些研究(包括我自己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鹏飞能在本书的研究当中,特别关注到形容词(谓语句)的量级和序列问题,确为难能可贵。 我看到,本书对形容词谓语句内部的量性特征及量级共现等问题进行了考察:从 “定量/非定量”的角度对形容词进行了语义分类,并找出形容词谓语句对“定量形 容词”与“非定量形容词”的选择限制。由量级而到等级序列,这是一个十分自然的 逻辑过程。本书指出,形容词谓语句内部存在三种不同形式的等级序列,这些等级序列决定了形容词谓语句对形容词及其实现方式的选择。看到这样的研究结论, 我是十分欣喜的。
由量性特征的考察,本书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认知语义概念——语义表达倾向。一般而言,语言中的一个表达单位,常常会指向某种语义表达的方向,比如主观大量或是主观小量。本书第八章主要考察了形容词谓语句相关构式 (“X还来不及呢”“X比Y都A”)的语义表达倾向问题,得出“主观大量/高量评 价”是这两个形容词谓语句构式所具有的区别性、倾向性规律。我以为,“语义表达 倾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新概念,它的提出,将有助于汉语认知语法研究的深化,我们应当做更多、更深的挖掘。
四、系联观照的研究视野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问。随着语言学理论的不断多元化,语言研究的手段在不断多样化,语言研究的范式更在不断出新,这些都必然要求研究者的学术视 野更宽更广,要求研究者的学术敏锐性更高。在本书中,我看到鹏飞对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研究,较之前贤而言,似乎有了更多一些的系联观照的特征。这主要体现在类型学的视野、标记模式与功能透视以及对“的”和“很”的功能统一性的论证上。
除了认知语言学之外,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背景便是语言类型学。本书把汉语放在与亲属语言的系联中进行研究,认为汉语形容词充当谓语时,需要附加各 种形式上的标记,因而并不是典型的“谓词型”形容词语言,而是介于典型的“体词型”语言与典型的“谓词型”语言之间的某种状态。另一个体现作者系联观照视角 的是标记模式与功能透视的提出。本书十分明确地提出了“结构—语义—功能”平行观。本书认为,现代汉语形容词谓语句的标记手段主要有“句法”“形态”化和“语 篇”三种;“有界化”“量级核查”和“认知入场”是标记手段具有的独特功能。同时本 书也认为,形容词谓语句并不单单用于“描写”,还包含了“评价”“陈述”等重要功 能。形容词谓语句功能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其形式的差异。更能体现系联观照视 角并让人眼界大开的是本书对“的”与“很”的功能统一性的论证。本书第七章探讨了形容词定谓转换的类型与实现条件,打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把“的”与“很”结合起 来进行分析。本书认为,“定量化”“主观化”与“述谓化”是二者具有的统一认知功 能。这一结论不仅对形容词定谓转换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说明,也为“性质形容词单独做谓语总是加‘很’才比较自然”这一现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思路。看到这样的结论,我不禁为鹏飞的独到观察拍案叫绝。
本书是鹏飞在他2016年提交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同名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鹏飞得有今日之成果,亦实属不易。
鹏飞为人沉稳、性格内敛,然敏而好学,勤耕不辍。我相信,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鹏飞一定能绵绵发力,久久为功,日日维新。
是为序。
张旺熹
2020年11月
孙鹏飞,男,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为浙江工商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
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汉语学习》《中国语文法研究》(日本)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曾获得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语法新秀”二等奖,浙江省语言学会“青年论文奖”二等奖、“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一等奖等奖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已结题),杭州市哲社重点项目一项(结题优秀)、杭州市哲社一般项目一项(在研),参与国家项目多项。主编教材一部,与人合著两部。并作为教育部公派教师赴韩国忠南大学、泰国华侨崇圣大学等地从事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