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轻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期待目光中,“隔代养育智慧丛书”出版了。
打开“隔代养育智慧丛书”的每一页,我们首先要寻找祖辈的智慧究竟在哪里。很多老人升格为祖辈后,既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又在参与养育第三代的过程中找回了失落的童心;但也有不少老人却说:“如今我等于自己又生了一个孩子,成了孙辈的爸妈。”有的祖辈忙碌并快乐着,在“得”与“失”的天平上找到了平衡;有的却在焦虑和烦恼中期待哪一天能拿到“解放证书”。同样是祖辈,体验到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原因是什么?界限在哪里?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个字,那便是: 智慧。有智慧者必幸福,无智慧者则痛苦。
隔代亲是我国传统文化在家庭生活中的生动体现,祖辈参与第三代养育是我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与亮点,全国有80%的老人在不同程度参与养育第三代。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梦,不管是育儿梦还是育孙梦,不同的父母、不同的祖辈,必定有不同的梦,因为在梦的背后,便是孩子父母的智慧和祖辈的智慧。
祖辈的智慧在哪里?在现代价值观念里。祖辈与自己的儿女相比,他们早在几十年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当年老人头脑中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与今天相比,当然不能同日而语。比如“树大自然直”,比如“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等等,如果今天的祖辈依然抱着过去的陈旧观念不放,不终身学习,不自我改变,怎么可能成为智慧的祖辈?
祖辈的智慧在哪里?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人际关系里。究竟是“孙子第一”还是“关系第一”?其实,家庭是一个生态系统,祖辈教育学其核心是家庭人际关系学。如果祖辈自身不能正确定位,不能处理好与儿女辈、孙辈和亲家的关系,过度介入儿女小家庭的生活,怎么可能成为智慧的祖辈?
祖辈的智慧在哪里?在祖辈的多元角色里。今天的社会是多元的,祖辈在参与养育第三代的家庭生活中,他们的角色也是多元的。有的老人以主人自居,倚老卖老;有的号称自己是客人,把孙子当作宠物;也有的心甘情愿为孙子当仆人。俗话说“没有孙子想孙子,有了孙子当孙子”,这样的祖辈有智慧吗?
祖辈的智慧在哪里?在祖辈健康阳光的心态里。如果祖辈整天为孙辈的健康而烦恼,为孙辈的分数而焦虑,不懂得适时而得体地退出,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没有阳光的心态,这样的祖辈有智慧吗?
为了寻找智慧的祖辈,2019年12月24日,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通过“育孙宝”微信公众号向全国老人发起“祖辈参与养育第三代的故事”征文活动。活动启动后,吸引了很多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积极参与。很多祖辈通过自己参与养育第三代的经历,与大家分享自己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孙辈健康成长的体会;叙述自己如何协助儿女,当好帮手,协调两亲家的关系,传好接力棒,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和感悟;也有老人总结了自己与孙辈一起成长,以适应家庭多重角色的人生智慧;更有介绍自己争做开明、开心、开窍的阳光老人,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体验和感悟。
一个个祖辈参与养育的小故事,有血有肉,有温度,有深度。故事的主人,有的来自城市,有的是从农村进入大城市的新上海人;有的退休前是大学教授、基层领导,也有的曾经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在他们的来稿中,无不体现了现代老人在新时代的价值观念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们用自己再成长的体会道出一个共同的心声: 隔代养育是一门大学问,只有终身学习,才能与时俱进。他们说: 有智慧的祖辈,才是快乐的祖辈;有智慧的祖辈,才是阳光的祖辈;有智慧的祖辈,才是幸福的祖辈。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上海开放大学是老人终身学习的加油站,是实现老人再成长的助跑器。上海开放大学于2019年成立了上海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以推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己任,积极开展“建设和美家庭、培育智慧父母、推广科学育儿、提升隔代养育”等各项活动。为了让广大祖辈在家庭中都能成为智慧的长者,享受天伦之乐,与孙辈共度幸福晚年,上海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着力打造“祖辈成长课堂”,并组织专家队伍编写“隔代养育智慧丛书”。
“隔代养育智慧丛书”共分五册,从教育学、心理学、家庭人际关系学、家庭生态学和家庭幸福学等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共同探讨同一个主题——隔代养育。
“隔代养育智慧丛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大量案例来自生活第一线。不同家庭虽千差万别,但每个案例兼顾共性和个性,每个案例都接地气,都在你我身边,具有真实性、可读性和典型性。
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读者提供方法指南,具有可操作性。给不同家庭结构、不同地域的祖辈和他们的儿女提供育孙、育儿智慧,并收获家庭快乐和幸福。
第三,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笔触,面向新时代,揭示家庭教育的新特点,解决祖辈参与育孙的新矛盾,打造家庭和谐的人际新关系,为千家万户开创幸福美满的新天地。本丛书不仅适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阅读,也适合年轻的父母阅读。
“隔代养育智慧丛书”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装有满满的爱和智慧,把它带给蓝天下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孩子父母,让每个家庭都能收获一个接一个快乐,让幸福装满你我和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