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学术经典全集》是鲁迅学术著作的一个作品集,全书收入了鲁迅学术方面经典的著作,集为一个全集,所收主要有《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这些众所周知的作品。另外,在鲁迅所写的序跋、译序中,也有一些学术价值极高的经典之作,如《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序例》《<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等。
★《中国小说史略》,是第一部小说史专著,总结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和成就,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
★《中国小说史略》被蔡元培称为“著述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
★《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尝试写作《中国文学史》的工作成果,从远古一直写到司马迁时代,或称断代文学史,其中既有对各时期文学情况的概述,也有以重点作家为论述对象,体现了鲁迅文学研究的另一种方向。
★《中国小说史略》所显示的著者的作品阅读量、文史知识、比较意识、鉴赏水平和独特眼光,说明鲁迅早有充分的学识积累和思想积累。
★鲁迅的文字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食粮,《鲁迅小全集》是值得每个家庭必备的收藏经典。
出版说明
“鲁迅小全集”是一套为满足读者收藏、研读鲁迅经典著作而辑录的系列作品集。我们紧扣原创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三个编选视角,从鲁迅数十卷大作中,精选出大师的必读原创著作四卷本,分别编排为:《鲁迅小说全集》,《鲁迅散文诗歌全集》,《鲁迅杂文全集》(上下),《鲁迅学术经典全集》。借此“小全集”形式,展现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的文学成就和思想风采,以飨读者。
编辑体例及特点如下:
一、所收作品皆为鲁迅原创。非原创作品,如译作、古籍丛编等不选。
二、《鲁迅散文诗歌全集》收入鲁迅创作的所有散文、散文诗、新旧体诗,适当收录鲁迅重要书信,包括《两地书》的大部分;《鲁迅小说全集》收入了鲁迅创作的所有小说作品,还附录了“鲁迅论小说创作选编”;《鲁迅杂文全集》精选具备思想性、文学性和史料价值的重要杂文篇什;鲁迅日记等不在编选范围;《鲁迅学术经典全集》重在经典,其学术经典全数辑入,并另选入有学术意义的重要序跋若干篇。
三、各全集尽量保持鲁迅生前所编各集原貌,依写作发表时间排序(个别以阴历记时者,编入时以公历为准)。
四、所选篇目,整篇收入,无删减或节选。
五、作品收入时,字词、句法及繁体字,最大程度上尊重原著原貌,个别错别字后括号内附正确字。
六、所收部分书信、序跋原著无标点,编入时由编者加以句读。
七、文章中外国人名、地名译法(同一人、地名前后不统一者),皆尊重原著。对读者理解困难者,加注说明。
八、全集对文中生僻人名、古籍、历史事件等,请国内鲁迅研究学者、专家加以精练的注释。
九、各全集文前配精美插画。插画由著名艺术家裘沙、王伟君夫妇创作,是国内同类插画中的杰作。
这套“小全集”,从鲁迅原创经典的阅读看,其内容含量堪称“精而全”、“小而全”。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能够拥有、收藏并反复诵读汲取精神文化养料者,即为当代华夏子孙自尊自强的佼佼者。从这一套入门、精读,再去研读十数本、数十本的“鲁迅全集”“鲁迅大全集”,更会彰显读者的学养志向。需要说明的是,鲁迅先生的创作博大精深,编者虽秉承谨慎笃实、精益求精的态度选辑,错漏、局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方家、读者指教批评。
编者
二〇一三年十月
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9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ǘ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中国小说史略
题记
序言
第一篇史家对于小说之著录及论述
第二篇神话与传说
第三篇《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
第四篇今所见汉人小说
第五篇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上)
第六篇六朝之鬼神志怪书(下)
第七篇《世说新语》与其前后
第八篇唐之传奇文(上)
第九篇唐之传奇文(下)
第十篇唐之传奇集及杂俎
第十一篇宋之志怪及传奇文
第十二篇宋之话本
第十三篇宋元之拟话本
第十四篇元明传来之讲史(上)
第十五篇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第十六篇明之神魔小说(上)
第十七篇明之神魔小说(中)
第十八篇明之神魔小说(下)
第十九篇明之人情小说(上)
第二十篇明之人情小说(下)
第二十一篇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及后来选本
第二十二篇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第二十三篇清之讽刺小说
第二十四篇清之人情小说
第二十五篇清之以小说见才学者
第二十六篇清之狭邪小说
第二十七篇清之侠义小说及公案
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责小说
后记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第一讲从神话到神仙传
第二讲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第三讲唐之传奇文
第四讲宋人之“说话”及其影响
第五讲明小说之两大主潮
第六讲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
汉文学史纲要
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
第二篇《书》与《诗》
第三篇老庄
第四篇屈原及宋玉
第五篇李斯
第六篇汉宫之楚声
第七篇贾谊与晁错
第八篇藩国之文术
第九篇武帝时文术之盛
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序跋辑
《古小说钩沉》序
谢承《后汉书》序
《范子计然》序
《会稽郡故书襍集》序
《嵇康集》著录考
《嵇康集》序
《小说旧闻钞》序言
《小说旧闻抄》再版序言
《唐宋传奇集》序例
《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
《域外小说集》序
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