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时代出题目,改革做文章。面对历史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我们回答得好不好,工作完成得实不实,需要历史给出客观评价。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农产品生产流通体制、农民集体合作、劳动力就业、脱贫攻坚等领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举措,使农业生产得到极大的改善,农村面貌与农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我们党持续推进发展“三农”的重要体现。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客观、系统、深入的总结研究,讲好中国的改革故事,做好新时代“三农”文章,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开展当代农史研究是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中心于1992年成立当代农史研究室,在此后的三十年中,始终把当代农史研究作为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基础学科,给予有力的支持。当代农史研究室持之以恒地收集、整理、研究我国当代农业农村发展史料,组织农村改革当事人、知情人回忆撰写反映改革重点领域重大事件的文章,持续多年整理集结《共和国史料征集与研究报告》。同时,研究室还以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当代农史专业委员会为平台依托,组织全国农史研究力量开展当代农史研究,尤其重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历程的总结研究,接连出版了《当代中国农业史研究文稿》《当代农史研究文集》《2018:纪念农村改革40年》《当代农史研究文集: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著作成果。本书亦是当代农史研究室统筹汇总形成的成果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改革进程中,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和关键决策,在本书中得以生动再现。比如,书中的访谈篇回忆了包产到户、农村改革、农业合作化等重要事项在领导层面讨论酝酿和决策推进的过程。回忆篇中收录了杜润生、张根生等改革推进者在其职能部门和主政地方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自述。除此之外,本书的理论篇收录了权威学者对毛泽东、邓小平“三农”思想的研究,还从理论层面对农村改革逻辑、农民权利、集体经济等作出专门论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出于抢救史料的考虑,本书在文章的选择上,特别是访谈篇、回忆篇侧重选择了反映主要领导人关心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文章,时间跨度也较长,主要落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阶段到改革开放初期。这些文章,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回顾,又为当下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未来“三农”发展趋势提供启发参考。
非常荣幸,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将包括“三农”领域的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需要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智慧和本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当代农史研究室以此为使命,努力在相关领域做出更大贡献,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
多年来,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学科的发展,得益于各级领导与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得益于有关单位与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也得益于一大批老领导、老干部和老朋友积极提供材料和建议。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史料收集的整理编校存在一定难度,很多农史资料的组稿不能到位,留下或多或少的遗憾。而且由于编者水平的局限,书中也难免有疏漏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0年11月
前??言 / 1
理论篇
毛泽东关于“三农”问题的思想 / 002
邓小平“三农”理论与农村改革 / 019
张闻天与供销合作社赢利分红决策始末 / 0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权利重构历程及特点分析 / 04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变迁与发展 / 067
农村改革先行的意义 / 083
访谈篇
中共领导人与延安大生产运动 / 092
王震与石河子军垦事业 / 101
邓子恢与包产到户 / 116
万里与农村改革在安徽的兴起 / 131
“三农”问题专家王观澜与毛泽东
????——徐明清访谈录 / 140
1942年陕北农村问题调查
????——于光远回忆 / 164
有关农业合作化的争论
????——霍泛访谈录 / 170
周恩来两访河北沙石峪
????——王振扬访谈录 / 186
回忆篇
杜润生:50年代初我与毛主席的几次会面 / 204
张根生:我所亲历的广东土地改革 / 219
朱丕荣:我在农业部工作的回忆 / 228
黄佩民:我所亲历的农业学苏联 /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