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传统疗法》内容包括针法、灸法、中药外治法、拔罐刮痧疗法、美容美体特色疗法、儿科特色疗法和骨伤类治疗技术,均为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中医传统特色疗法。每种疗法详细介绍其发展沿革、治疗原理、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辨析源流,有利于开阔思路、启迪创新,对加强传统疗法的系统研究、挖掘、整理、提高尤为重要;图文并茂,对教学传授、临床带教、临床应用、科研开发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文末列举该疗法的验案更是示人以实例,教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对读者具有很强的启迪性。
中医传统疗法内容丰富,适用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其理论体系及技术方案日臻完善。坚持继承创新,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正确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技术挖掘,加强对中医传统疗法的继承应用,永葆中医药薪火相传,是我们每个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暨辽宁省中医院,始建于1956年,是东北地区建立最早的中医医院。建院以来,医院始终坚持以提高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为核心,以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养生康复治疗方法为优势,经过60年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医院依托康复中心,精心挖掘、整理、规范和创新中医特色疗法100余项,通过临床应用和循证评价,建立了相关中医特色疗法的技术标准,创新了中医特色疗法的科学理论,揭示了中医特色疗法的作用机制,使中医特色疗法得到全面系统的继承、保护和推广,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特色疗法的应用与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简、便、验、廉”的需求。
《实用中医传统疗法》即是我院在上述背景及前期工作基础上,责成医院传统疗法中心、现代疗法中心、骨科、儿科、脑病科、风湿科、皮肤科等十余个相关科室的专家,搜集、整理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中医传统疗法,内容包括针法、灸法、中药外治法、拔罐疗法、美容美体特色疗法、儿科特色疗法、骨伤类技术七部分,每种疗法详细讲解了疗法的发展沿革、治疗原理、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操作规范、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意外和处理方法及验案举例等。内容翔实,图文并茂,不仅对教学传授、临床应用、科研开发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中医药传统疗法的继承创新和宣传推广亦有积极作用。
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编委会的大力支持,罗会斌、王利广老师在编辑加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书内容繁杂,加之编者的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不尽完善之处,祈盼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第一章 针法
第一节 耳针
第二节 鼻针
第三节 毫针
第四节 手针
第五节 头针
第六节 眼针
第七节 拨针
第八节 长圆针
第九节 锋勾针
第十节 铍针
第十一节 水针刀
第十二节 针刀
第十三节 中医微创技术
第十四节 鍉针
附:双极磁锟针
第十五节 火针
第十六节 芒针
第十七节 三棱针
第十八节 腕踝针
第十九节 皮内针
第二十节 平衡针
第二十一节 穴位埋线
第二十二节 穴位注射
第二十三节 电针
第二十四节 皮肤针
第二十五节 刃针
第二章 灸法
第一节 艾炷隔物灸
第二节 艾炷直接灸
第三节 艾条悬起灸
第四节 艾条实按灸
第五节 温针灸
第六节 温灸器灸
第三章 中药外治法
第一节 穴位贴敷
第二节 中药淋洗
第三节 中药泡洗
第四节 中药热罨包
第五节 中药热熨敷
第六节 中药湿热敷
第四章 拔罐刮痧疗法
第一节 拔罐(留罐、闪罐、走罐)
第二节 药罐
第三节 刺络拔罐
第四节 针罐
第五节 刮痧
第六节 放痧
第七节 撮痧
第五章 美容美体特色疗法
第一节 中药面膜美容
第二节 刮痧美容
第三节 面部经络疏通及按摩美容
第四节 针灸减肥
第五节 穴位埋线美容美体
第六节 刺血美容美体
第七节 游走罐美体
第八节 中药超声波导人美容
第九节 手足皲裂中药蜡疗
第六章 儿科特色疗法
第一节 小儿拔火罐
第二节 小儿贴敷
第三节 小儿刺络
第四节 小儿推拿
第五节 小儿捏脊
第六节 小儿中药洗浴
第七节 小儿中药熏蒸
第八节 小儿艾灸
第七章 骨伤类治疗技术
第一节 理筋技术
第二节 脱位整复技术
第三节 骨折整复技术
第四节 夹板固定技术
第五节 石膏固定技术
第六节 骨外固定支架技术
第七节 骨科牵引技术
第八节 练功康复技术
第九节 针刺运动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