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冶(简称“国家优才冶项目)是我国最高层次的中医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以“读经典、勤临床、跟名师冶为模式,以“基础层级高、研修要求高、验收标准高冶为特点,旨在培养继承创新的中医临床领军人才,深得业界领导和专家好评。研修项目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符合中医药学术发展和传承的特点,在研修项目的引领下,全国掀起了“读经典、勤临床、跟名师冶的学术风气。目前,研修项目已开展三批,近千名来自临床一线的主任医师(教授)入选“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冶。他们通过3年的经典学习、临床实践和参师襄诊,定将成为社会和群众认可的新一代名中医。
纵观中医药学术发展史,则知中医药学正是通过历代名医的不断继承和创新而不断发展的。两千余年来,历朝历代政府或个人采用书写、刻印、铅印等形式尽可能地保存了先贤的临证思辨精华,并将其汇集为中医药文献,为当代及后世中医药研究与开发留下了巨大的财富和发展的空间。我们作为中医药出版人,有义务和责任记录“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冶的研修心得和感悟,因此推出这套《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心得系列丛书》,以期为中医药同道参悟经典著作和提高临证水平提供帮助和参考。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4年5月
前言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心得系列丛书。我有幸成为全国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冶学员。研修3年期间,深感“读经典、勤临床、跟名师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聆听了国医大师们以及全国各地名医的讲座,不仅学到了大师们的临证经验,也学到了大师们的高尚医德,更是被他们对中医的理解和对中医的那份情感深深地感染着。我们这一批人,有幸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他们倾囊而出,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我们,让我们受益终生。本书记录了我在“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冶中“读经典、勤临床、跟名师冶的心得和感悟,以及我近十年的临证体会和典型医案。在3年的“读经典、勤临床、跟名师冶过程中,我在王国三、郝万山等名师的指导下,运用经方指导临床,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临证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本书上、中、下三篇分别记录了我“读经典、勤临床、跟名师冶的心得和体会,在临床中运用经方的感悟、理解和认识以及临证应用经方的心得体会和经验。
编写这本《刘玉洁临证心悟》的目的,主要是想将自己学习中医经典的见解和心得,以及多年来临证中应用经方的一些临床思路和经验体会,奉献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共同提高。抛砖引玉,希冀能够鼓舞大家学习经典、应用经方的信心,启迪大家经方方证辨证的思路,顿悟活用经方的医理,以使中医学术日益发扬光大,以期为中医药同道参悟经典著作和临证提供帮助和参考。
中医经典博大精深,经方医理法度严谨,由于个人学识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瑕疵纰漏不足之处,敬请同道予以指正,以便本人在今后的学习、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刘玉洁
2016年4月16日
郝万山序
每当人们发现,中医队伍在萎缩,中医疗效在滑坡,中医名医在减少,中医创新不增多的时候,去追溯一下其原因,你就会发现,这明显与其前的特殊历史阶段,取消或者削弱了中医经典的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人们在研究了历史上中医临床家培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之后,一致认为:熟读经典,多临证,问道名师,有悟性,这才是中医临床家成才的必由之路。
为了更好地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3年启动了“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冶,项目重点是进行中医经典著作及其临床应用的学习和研修,历时3年。刘玉洁大夫是此项目第一批的研修学员,我则是研修项目主讲《伤寒论理论与应用》的教师,由此相识。
这样的研修项目,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效果如何?我们来看看刘玉洁在研修前后工作情况的对比,就可以略知大概。刘玉洁日门诊量由2003年的30余人,增加到2007年的90余人。对原来没有治疗思路的顽固疾病,通过中医经典的研修,有了思路;对原来疗效不理想的难治病症,通过运用经方,疗效显著。这就使她在临证处理疑难病症的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跃,由唐山地区的一个普通医生,成了有很高群众威望的知名中医。
《刘玉洁临证心悟》上篇记录了刘玉洁读经典的体会和感悟;中篇收录了典型医案18例,都是她灵活运用经方和时方,取得满意疗效的实例;下篇记录了她跟师学习的心得,其中既有老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总结,又有个人跟师学习的感悟。
本书是刘玉洁读经典、勤临证、跟名师、深思考历程的真实记录。人们经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本书的出版,对后来中医临床家的成才,定会有诸多启迪。
因此在本书即将付印之际,欣然为之序。
郝万山
2016年4月15日
刘玉洁,女,主任中医师、教授,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学员,河北省第二、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先后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国三、郝万山、鲁兆麟、杨牧祥等。临床致力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根据“古今异轨,病不相能”的观点,提出了中风病多发于痰的观点,自拟益气通脉化痰系列方药治疗中风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获全国“郭春园式的好医生”奖。现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唐山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在各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10部,其中主编5部。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项12项,其中中华中医药学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