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和沿黄灌区间套作种植技术/农业生态实用技术丛书
定 价:40 元
丛书名:农业生态实用技术丛书
当前图书已被 4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李隆 编
- 出版时间:2020/5/1
- ISBN:9787109246676
- 出 版 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S344.3
- 页码:14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间作套种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之一,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种植技术,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间套作能够高效利用土地,提高光、热、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化肥施用量和化学农药使用等。该技术在河西走廊和沿黄灌区大面积推广,为该地区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河西走廊和沿黄灌区间套作种植技术/农业生态实用技术丛书》对河西走廊灌区和甘肃宁夏沿黄灌区生产中常见的间套作模式(如大豆/玉米间作模式、小麦/大豆间套作模式等)进行了总结,阐述从种到收的关键种植技术及其经济效益。
《河西走廊和沿黄灌区间套作种植技术/农业生态实用技术丛书》为实用技术类图书,可操作性强,图文并茂,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户及农民实用的指导书,可供广大农民和农村技术推广人员学习使用。
在农业生产越来越集约化的背景下,农田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物种趋向单一化,现代农业生产也追求整齐划一,造成了很多问题,如病虫害泛滥,连作障碍普遍,农药用量越来越多,土壤肥力下降,化肥用量越来越多,农业面源污染等。如何在不降低粮食产量的同时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做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以及如何高效利用包括土地和养分在内的有限资源都是众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间套作种植方式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之一,不仅能够高效利用土地和增加粮食单产,而且能够提高光、热、水、肥等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用量。适当的作物搭配能够发挥生物固氮潜力,活化土壤中难以利用的磷素,还能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所以间套作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生态种植技术,是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
河西走廊地区和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夏)的沿黄灌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供应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利用间套作种植方式能实现一年两熟,可明显增加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临泽县用小麦、玉米间套作(带田成为了“吨粮县”。在甘肃河西走廊灌区大面积推广,为该地区粮食产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现代农业中间套作种植的模式和分布具有多样性。通过在中文数据库的检索,我们对中文期刊发表的相关间套作的种类分省进行了统计,发现间套作种植模式遍布我国每个省份(缺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数据)。全国间套作种类有200多种,总的特点是东部间套作种类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
我们组织在甘肃和宁夏生产第一线从事间套作研究与推广的部分专家和技术人员对生产中常见的间套作模式进行了总结,期望对间套作种植方式的应用有所推动。
实际上,各编写人员也是多年来研究与应用间套作种植方面的合作者,多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对间套作种植方式深有体会。在本书出版之际,非常感谢对本书编写提供帮助的各单位、同事、朋友。
编写过程中,我们争取做到内容的通俗、易懂和可操作性强。因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序
前言
一、概述
二、河西走廊灌区间套作种植技术
(一)大豆、玉米间作模式
(二)蚕豆、玉米间套作模式
(三)小麦、玉米间套作模式
(四)马铃薯、玉米套作模式
(五)甘蓝、玉米套作模式
(六)针叶豌豆、玉米间套作模式
(七)绿肥、玉米间作模式
(八)玉米、大蒜间作模式
(九)孜然、玉米间作模式
(十)早熟西瓜、玉米套作模式
(十一)小茴香、玉米间作模式
(十二)小麦、大豆间作模式
(十三)针叶豌豆、马铃薯间套作模式
(十四)春油菜、马铃薯间套作模式
(十五)西瓜、白菜、马铃薯间套作模式
(十六)西瓜、向日葵间套作模式
三、甘肃、宁夏沿黄灌区间套作种植技术
(一)马铃薯、玉米间套作模式
(二)胡麻、玉米间套作模式
(三)洋葱、玉米间套作模式
(四)大豆、玉米间作模式
(五)小麦、玉米间套作模式
(六)小麦、大豆间套作模式
(七)黄花菜、大豆套作模式
(八)黄花菜、打籽西葫芦套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