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在技术创新理论、后发国家技术追赶理论、创新价值链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考察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其历史变化,并分析影响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各项因素。另外,从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两个维度测度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推动了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新的国际宏观经济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重挤压,如何深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而建设制造业强国,则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书在技术创新理论、后发国家技术追赶理论、创新价值链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从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考察制造业各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其历史变化,并分析影响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各项因素。另外,从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两个维度测度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以创新产出指标衡量技术创新,从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两个维度分析其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产业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
从创新投入指标来看,我国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和研发人员投入的绝对规模及其相对比重均增长较快,各行业在研发密集度和专利密集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从创新产出指标来看,我国制造业专利申请数及新产品销售收入均增长较快,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但创新产出的质量层次较低,且创新成果产业化的速度相对缓慢。
从出口规模来看,我国制造业中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为具有要素禀赋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其成本比较优势趋于下降;资本密集型产业占比最低,但其竞争力上升较快;技术密集型产业虽已占据主导地位,但存在出口规模上的“统计幻象”,除个别行业外,主要从事出口加工贸易,依然缺乏竞争优势。从出口质量来看,我国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大多技术含量较低且增长缓慢,主要基于价格竞争,缺乏质量竞争力;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出口占比较高的行业技术复杂度相对较高,即通过技术水平升级提高了其产业国际竞争力。
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1项,主持完成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度量指标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辨析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度量指标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特征化事实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特征事实
第二节 中国制造业出口的特征事实
第三节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出口规模的度量
第四节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出口质量的度量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引进与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出口规模的经验检验
第六章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基于出口质量的经验检验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