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一个“为所有人的社会”(a society for all)?不同的政治体系和文化体系下有不同的阐释和实践方式。本书从市场竞争进入乡村经济社会生活和资源禀赋两个点切入,探讨在国家式发展背景下,社会包容和社会排斥在独龙江地区乡村生活中的基本特点及生成过程,从而从现实生活的层面来展示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中国社会对包容性的理解和实践与西方社会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中很重要的是中国国家政府在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因此,包容性研究必须与具体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场景结合起来思考。本书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式,分别从理论、国家层面和个人叙事、村社生活等微观层面上来探讨国家式发展对乡村社会生活的变迁(特别是2005-2015年间独龙江地区的发展于变迁),从而思考中国式包容性再生产特点。
黄建生,男,傣族,1963年3月生,现任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人类学教授,主要从事乡村现代化进程、民族地区地方治理研究。本科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外语系,1987年留校任教。1998—2008年在挪威卑尔根大学社会人类学系学习(获生态人类学硕士学位,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其间曾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日本靠前文化会馆“亚洲基金项目(2007)”等访学。曾主持完成中国—欧盟合作项目“中国乡村可持续性的多样性前景”云南子项目、世界银行“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亚洲开发银行“在发展中纳入少数民族关切”、“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艾滋病防治的质性研究”等项目。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云南省社科、“独龙族社会历史再调查”等项目,长期关注独龙江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Building a shared &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an ethnic minority perspective. Development Vol. 57 No. 1, 2014? 《社会评估与民族地区发展》,人民出版社 2013年? 《农村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以云南定制村为例》,人民出版社2011年? 论文:“社会文化现象的过程分析研究:有关巴特的”策略与过程研究“方法的理解”“文化的实践逻辑与民族文化保护:有关大理、丽江地区民族文化保护的人类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