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该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称Corona Virus Disease2019,英文简称COVID-19)。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经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新冠肺炎作为烈性传染病,病情凶险,变化迅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疫情的发生,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要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尽快明确诊疗程序、~有效治疗药物、重症病人的抢救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通知,要求建立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机制,提升医务人员中西医结合救治能力,规范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建的医疗救治专家组中应当有中医药专家参与,必要时,中医药专家可单独设组.建立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推动中医药全面参与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确诊病例共计6万余例,占比为85.20%,而且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西医组。中医药在治疗轻症方面,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在治疗重症方面,减少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而且重症向普通病情转变的概率比较高。这都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特别是新冠肺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传染病在古代称为疫病,《说文解字》:“疫,民皆疾也。”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瘟疫不断,有史可考的疫情从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都有发生。在这2000余年里;中国共发生重大疫情350余次。中医疫病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中医药学家与疫病作斗争经验的智慧结晶。医家们面对各种瘟疫毫不退缩,在实践中反复研究治法,得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挽救了无数生命,为古代社会防疫抗疫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从古至今积累的经验与教训,都被历代中医药学家著书立说,以各自的著作为载体流传下来,值得后人们回顾、思考及取鉴。
邱模炎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师从三代御医之后、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温病学大家赵绍琴先生。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外事办公室主任、国际中医药培训部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一直致力于中医疫病学的研究,主编的《中医疫病学》曾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著作)奖三等奖。
绪论
第一节 中医疫病学简史
第二节 中医疫病的概念、分类及病因病机
第三节 中医疫病辨证与预防
第四节 中医疫病论治
第五节 针灸防治简介
第六节 民族医疫病论治简介
第一章 《黄帝内经》疫病理论节选
《素问》疫病理论节选
《灵枢经》疫病理论节选
第二章 寒疫类
《伤寒论》四诊类编
《伤寒论》
第三章 温疫类
温疫名著四诊类编
《温疫论》
《湿热条辨》
《疫疹一得》
第四章 杂疫类
《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鼠疫汇编》
第五章 综合类
《伤寒瘟疫条辨》
《松峰说疫》
附录一
《温热论》
《温病条辨》
附录二
疫病防治常用名方选论
疫病防治常用中药选介
跋 从SARS到新冠肺炎看中医学术争鸣与中医药参与和研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