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销书系列“知心书”第五辑,三联生活书店引进推出同系列经典《亲情操纵者》。
?? 他们不愿意听到你的好消息,也不愿意你和外面的世界建立快乐的链接——他们怎能让你就此逃脱?让你发现这世上还有其他获得爱的途径?
?? 他们挑拨你的亲密关系,你的恋人不怎么地,你的孩子简直养得差劲,甚至连你本人从头到脚,都是那么糟糕!
?? 他们钳制你的自由,无视你的求助,克扣你的快乐,甚至剥夺你的权利——不然你怎么能惟命是从呢?
引言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就操纵者这一主题,我曾出版过两部面向广大读者的作品,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书中呈现了一些在人们相处中有害且具有破坏性的关系,这些关系可能涉及爱情、家庭、友谊或是职场。几十万读者表示,看完书中的描述后,立刻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20年来,关于很多人跟那些病态的人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有害关系且得不到任何改善,我分析过多种潜在原因。这些原因分析集中于两个核心问题:“他们能够容忍此种关系的原因。 ”“当事实每天都在表明这个人有多疯狂时,他们是如何做到长期保持视而不见的?”
操纵者——无论男女都有一个特点,即当处于社交场合时,他们是不会露出真面目的。相反,他们的伴侣以及孩子却经年累月地经受着暗地里的创伤。这样的创伤会在其中大部分人身上制造出身体、精神及行为上的一些不可思议的症状。受害者会出现质疑自己的倾向,然而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在别人身上。
1997年我出版了我的第一本书,在书中我定义过 30种操纵者身上具备的特征,每一个操纵者至少有这 30种特征中的 14种。可是他们的行为、言辞和态度会随着他们实施控制的范围不同,而相应发生变化。在 2000年,我曾描写过他们处于不同状态(恋爱 /单身,已婚 /未婚,已育 /未育)时的不同生活方式。然而,涉及孩子时,他们又会表现出一种固有模式。这正构成了本书的主题。
那么,本书目的何在?一方面,我希望通过一部分人的案例,给那些可能拥有控制型家长的人提供充足信息,以便他们最终能够道出他们所经历的困难。另一方面,我认为能从临床角度认可此类人群存在是有意义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卫生领域、社会服务及司法行业的从业人员共同付出努力。
每当我去征询某个家庭里是否存在着控制型父亲或母亲时,总是会发现控制型母亲的数量是其他控制型家庭成员数量的五倍。这一点并不让我意外。
但,单凭此点就推断出控制型母亲的数量要多于控制型父亲,未免有些操之过急(反之,若是变态型人格,即 pervers de caractère,则 90%涉及男性群体)。确实,我们需要保持谨慎,切勿把揭露出来的案例数量和真实情况混为一谈。有人揭露出某个现象或一些病态人格,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社会一定大量存在着这样的人。
那么,为何涉及控制型母亲的倾诉会特别多?当人们意识到母亲未尽到职责,未付出无条件的爱时,似乎对于创伤和情感的记忆就会很鲜活。在控制型女性身上,往往缺乏我们认为正常的母性本能。在精神病学中,我们把控制型女性称为自恋型人格。时至今日,观察到此类案例令我们感到沉痛,然而它们仍旧难以激起人们对于“子女缺乏来自父母的爱”这一话题的讨论。而“父母对子女进行精神虐待”那样的话题就更是禁忌。人们总是说:“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所有的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给予孩子”……很不幸,这得看是什么样的父母!
本书将帮助那些孩子们去认识到,他们在父母亲身上注意到的某些行为、言语、意图正是属于某种病态人格。看到这一恶劣事实的各方各面,大概会让未曾有过类似经历的读者感到困惑。
与当事人通常要求匿名这一惯例相反,本书中的部分成年当事人要求保留他们的名字。这样做,一是希望让周围的人意识到他们不曾言说的遭遇。另一个动机在于,以此来促使社会更加关注不被关爱且其父母具有毒害性的孩子们,从而使他们感到自己有价值。有的人从中感受到很大的宽慰,而有的人则表示“焦虑不安”……所有案例均详细清晰,尽管部分事件已经过去了 40多年,这些鲜活的案例依然给我的言论提供了养分。
“政治正确”这一规矩要求我们宣称这种病态存在于所有社会阶层。然而事实证明,具有控制狂倾向的超级自恋者并非存在于任何社会阶层。此类父母珍爱自己的形象和金钱胜过一切,孩子并非他们的首要牵挂。反之,孩子却可以成为他们用以增强自恋情感,从而对自己感到安心的工具。他们是如何去做的?而我们又当如何辨认出他们来?
家庭里有控制型家长时,通常会导致亲子关系出现一些障碍。本书中揭示了这些障碍的典型 /常见症状。
当父母是控制型家长时,我们会观察到如下常见情形:高压下的家庭聚会、父母抵触孩子的喜悦和幸福、父母倾向于让孩子们远离爱他们的人。那些贬低孩子的话语这时往往会派上用场,那本是父母们很少在公共场合说出的话。
控制型家长会从根本上打击孩子的自尊。然而,有的家长也会对不同孩子进行区别对待,要么提供特权,要么让其遭受拒绝。我的分析所基于的案例中,既有来自青少年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唯有拉开一定的距离之后,这些成年人才意识到,父母某种深深的吝啬或者奇怪的计较能够在某些情况下给子女造成破坏,例如有害于其大学学业。
此外,控制型家长对自己的后代缺乏同理心这一点也令人费解,因为他们对待别人时是不乏同理心的。具有此种人格的个体在公共场合中可自行控制自己的某些方面,到了私底下就完全放任了。多么掩人耳目的假象……他们周围的人很少意识到他们的言辞是多么具有侮辱性,多么前后不一且不合理,他们的行为又是多么反常。造成这种盲目的原因之一是,操纵者的说谎能力强,善于故弄玄虚,或者能够非常镇定地肯定某事,以至于没有人产生怀疑。
控制型家长的另一典型特征是,在孩子生重病受苦时表现出冷漠甚至是怀疑。相反,控制型母亲却倾向于夸大自己健康上哪怕最微不足道的问题,并常常宣称自己“疲惫”。
我同样还破译了控制型父母的多种招数。通过这些招数,他们利用孩子滋养了自己极大的自恋需求。
部分极端案例虽不常见,却也不在少数。这些案例多见于控制型父母同时还具有变态型人格的时候。我将会讲述几例令人困惑的故事,它们展示出了这样的父母令子女承受着怎样的惊恐。
最后,我会把关注点放到受害者身上。长期同控制型家长生活在一起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要如何包扎伤口,减轻后遗症,并保护自己免受新的打击?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彻底走出来,或者至少帮助人们弱化或抵消控制型家长的影响力。
但是,欲懂得如何合理应对控制型家长的言语和行为,必须首先准确地确定其特征,了解其人格。我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用于识别的所有工具,并最终给这一持续了太久的痛苦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