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正处于这一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新型城镇化人本保障体系,必须落实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并提升保障能力,因此充分发挥教育的支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教育主要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财政教育制度如何演变?财政教育支出存在哪些问题?财政教育支出绩效如何(评价)?财政教育支出与新型城镇化是否存在耦合关系?哪些因素造成耦合关系以及影响程度差异?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对于财政教育支出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估研究》的核心研究的基本逻辑框架。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我国正处于这一进程的重要发展阶段,加快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人的城镇化关键在于新型城镇化人本保障体系,必须落实好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并提升保障能力,因此充分发挥教育的支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教育主要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财政教育制度如何演变?财政教育支出存在哪些问题?财政教育支出绩效如何(评价)?财政教育支出与新型城镇化是否存在耦合关系?哪些因素造成耦合关系以及影响程度差异?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对于财政教育支出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构建了本书的核心研究的基本逻辑框架。
基于我国财政教育的制度演变及问题分析,我国财政教育制度发生了深刻变革,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教育制度,主要表现在既定制度环境约束、兼顾公平与效率、法制建设逐步完善等特征;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主要存在财政教育支出总体规模不足、财政对教育的供给能力有限、我国教育事业在国际比较中未展现出明显优势等问题;财政教育支出经费结构主要存在城乡地区教育投入不均衡、教育层级投入不平衡、教育支出结构转型面临困难等问题;财政教育支出绩效主要存在认识上不到位、评价指标的设计欠缺科学性与系统性、评价体系不能适应新形势与新背景的发展需求等问题。
王凤羽,男,汉族,197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长江师范学院教授,财经学院院长。研究生学历,教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西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博士后。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中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重庆市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农村财政与金融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在《农业经济问题》、《改革》、《农业技术经济》《中国教育报》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研教改论文40多篇。在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等出版社出版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5部。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社科成果三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数据来源
1.7 创新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述评
2.1 理论基础
2.2 城镇化相关研究
2.3 财政教育支出相关研究
2.4 城镇化与教育交互作用
2.5 小结
第3章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历史演进与困境分析
3.1 财政教育支出相关制度的嬗变
3.2 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分析
3.3 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分析
3.4 财政教育支出绩效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最优规模:基于农村职业财政教育支出实证测度
4.1 研究对象及逻辑起点
4.2 最优规模经济学分析
4.3 内生经济增长与最优财政投入规模模型构建
4.4 财政教育支出最优规模的实证检验
4.5 财政教育支出最优筹资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最优结构:基于农村职业财政教育支出实证测度
5.1 研究对象及逻辑起点
5.2 最优结构经济学分析
5.3 财政教育支出最优结构模型的构建
5.4 财政教育支出最优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
5.5 财政教育支出最优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财政教育支出与新型城镇化机理分析
6.1 理论渊源
6.2 财政教育支出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系的核心
6.3 财政教育支出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系的机理
……
第7章 新型城镇化水平与财政教育支出水平实证测度
第8章 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耦合程度分析
第9章 城镇化进程中国外典型国家财政教育支出的经验与启示
第10章 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估模式设计
第11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