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全国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
定 价:68 元
丛书名:全国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 全国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
当前图书已被 10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韩海荣 编
- 出版时间:2019/8/1
- ISBN:9787503898174
- 出 版 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S718.55
- 页码:46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全国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编者自林业硕士设立以来一直负责“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深感缺乏一本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材,而利用PPT讲义授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在阅读国内外重要文献和书籍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授课经验以及教学体会,分工合作编写了《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全国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全国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系列教材》参考国内外森林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森林保护学以及森林经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中心,试图从理论和应用上积极探索并形成特色。在理论上,把生态学基础知识穿插于各个相关章节,内容上按个体及生态因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顺序,先从具体点上进行剖析,再在宏观整体上把握,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上认识森林生态系统问题;在应用上,运用森林生态系统基本原理及景观生态学原理,介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及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景观生态规划,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对象和特点,尽可能地反映本学科具有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森林是人类和多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仅为人类提供食品、药品、住所以及其他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更重要的是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对全球生态环境与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森林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但不能替代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的兴衰直接关系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生态环境质量。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的森林面积约2.08×10(8)hm2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覆盖率为21.63%,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积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7。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林业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主要体现在:①森林面积增长缓慢,现有宜林地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越来越大、成本投入越来越高,见效也越来越慢;②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生态建设的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违法违规占用林地现象依然突出,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压力日益加大;③林地生产力低,龄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面积比例高达65%。林分过疏、过密的面积占乔木林的36%,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要求非常紧迫;④森林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现有用材林可利用资源少,大径材林木和珍贵用材树种紧缺,森林生态产品短缺的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功能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林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了改善我国在林业与生态建设结合培养人才方面长期空缺,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对林业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林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林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林业人才培养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0年批准新增设的硕士专业(Masterof Forestry)学位。林业硕士依托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林学下的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和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生态学等学科群,充分立足行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紧密围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手段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人才。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课程以森林生态学、生物学、土壤学等为知识基础,服务于森林营造、森林经营、森林病虫害防治、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景观生态规划等领域。课程内容包括森林环境因子及作用规律、森林群落结构及演替、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与有害生物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与技术、生态系统的管理和规划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森林生态系统基本原理,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相关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和属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林业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综合应用森林生态学的知识和理念,兼顾和维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构建合理的森林生态安全格局。
编者自林业硕士设立以来一直负责“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深感缺乏一本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林业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材,而利用PPT讲义授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在阅读国内外重要文献和书籍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授课经验以及教学体会,分工合作编写了本书。
本书参考国内外森林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森林保护学以及森林经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中心,试图从理论和应用上积极探索并形成特色。在理论上,把生态学基础知识穿插于各个相关章节,内容上按个体及生态因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顺序,先从具体点上进行剖析,再在宏观整体上把握,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上认识森林生态系统问题;在应用上,运用森林生态系统基本原理及景观生态学原理,介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及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景观生态规划,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对象和特点,尽可能地反映本学科具有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考虑到林业硕士的特点,本书参考案例教学的特点,在每一章节内汇编运用该章节以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践案例。案例选取遵循典型性、综合性、实用性、启发性原则。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将森林生态原理和概念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森林生态系统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创造性,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了解林业现代技术的应用现状,在生产实践中综合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此外,在本书最后一章详细介绍了生态规划管理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包括植被调查方法、土壤等环境因子的调查方法与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森林生态系统规划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指导林业专业硕士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北京林业大学韩海荣教授主编。本书第1章至第5章由韩海荣(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科教授)编写,第6章由程小琴(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科讲师)编写,第7章由田呈明(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科教授)编写,第8章由王新杰(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科副教授)编写,第9章由康峰峰(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科讲师)编写,第10章由程小琴和周文嵩编写,第11章由韩海荣和周文嵩编写,全书由韩海荣进行统稿。朱江、王甜、田平、王泺鑫、张雯雯、马莹等人参与本书部分内容编写,为本书付出了大量精力和时间,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林学类、环境科学类及生态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为从事农林业工作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及农林院校的师生提供重要参考。本书得到了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处重点课程建设的资助。中国林业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付出大量劳动,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一门通识课教材,本书涉及内容非常广泛,由于首次编写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生教材,又限于水平和时间,在编写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缺憾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前言
第1章 绪言
1.1 森林生态学的概念
1.1.1 森林的概念
1.1.2 生态学及森林生态学的概念
1.1.3 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属性
1.2 森林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1.2.1 生态学的发展
1.2.2 森林生态学的发展
1.3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课程教学
1.3.1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的基本研究内容
1.3.2 教材内容体系
1.3.3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的课程重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森林的区域分布规律
2.1 森林分类方法
2.1.1 森林分类的植物群落学途径
2.1.2 森林分类的立地类型途径
2.1.3 森林分类的生态土地分类途径
2.2 森林植被分布规律
2.2.1 我国的森林分类
2.2.2 我国的森林分区
2.2.3 我国的主要森林分布
2.3 世界森林分布
2.3.1 热带雨林和季雨林
2.3.2 温带森林
2.3.3 北方针叶林
参考文献
第3章 森林生态因子及作用规律
3.1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规律及特点
3.1.1 生态因子概念与类型
3.1.2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3.2 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
3.2.1 植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
3.2.2 植物对生态因子适应性的调整
3.2.3 森林生态系统对生态因子变化的响应
3.3 森林生态因子及作用规律案例
案例1:抚育间伐对森林植被的影响——以北京地区油松人工林为例
案例2:森林公园植被对环境的调节——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案例3: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管理
案例4: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机制及恢复技术
参考文献
第4章 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
4.1 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
4.2 森林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4.2.1 群落种类组成
4.2.2 群落的结构特征
4.2.3 影响植物群落的因素
4.2.4 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共存机制
4.3 森林群落的动态
4.3.1 演替的概念及分类
4.3.2 演替的过程及环境因子变化
4.3.3 森林顶极群落学假说
4.4 森林群落结构与演替案例
案例1:秦岭地区典型植被群落结构
案例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规律和特征
案例3:杉木人工混交林种内和种间竞争
案例4:辽河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保护
参考文献
……
第5章 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第6章 森林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
第7章 森林生态系统与有害生物管理
第8章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与技术
第9章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规划
第10章 森林与自然保护区
第11章 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案例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