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评弹作家、小说家平襟亚传记。包括:早年生活、奋斗上海滩、办报开书店、律师生涯、在评弹创作的世界里等。
金晔,江苏常熟人,1971年生。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常熟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2007年起,先后在《苏州杂志》《苏州日报》《民主与法制时报》等报刊发表历史散文、民国地方史研究类文章百余篇,多篇文章被《半月选读》《作家文摘报》《姑苏晚报》等报刊转载。策划并参编《公羊寿文集》。近年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国地方史。
“《读书台》文丛”总序
第一章 早年的生活
第一节 少年丧父之痛
第二节 偷看书的小学徒
第三节 求学师范讲习所
第四节 小学穷校长
第二章 奋斗上海滩
第一节 一脚踏进大上海
第二节 组建襟霞阁图书馆
第三节 一本书发家
第四节 弄潮交易所
第三章 办报开书店
第一节 “鸳鸯蝴蝶派”的来历
第二节 办期刊迭遇挫折
第三节 沈知方化敌为友
第四节 东亚书局和共和书局
第四章 小报第一支笔
第一节 小报笔战健将
第二节 与吕碧城的“狗官司”
第三节 《人海潮》奠定文坛地位
第四节 和陆小曼的恩恩怨怨
第五章 中央书店的辉煌
第一节 开办中央书店
第二节 出版《金瓶梅》的故事
第三节 筹谋改革“一折八扣”书
第四节 小鬼跌金刚
第五节 书城猎奇
第六节 赚钞票的“花头经”
第七节 朋友的故事
第六章 律师生涯
第一节 上海法政学院
第二节 悬牌当律师
第三节 法林趣事
第四节 黎锦晖的秘密遗书
第七章 敌宪兵队28天
第一节 租界被捕
第二节 被通缉的“越狱”犯
第三节 身入魔穴
第四节 士可杀不可辱
第八章 独树一帜的“万象”杂志
第一节 《万象》风行上海滩
第二节 铁蹄下险伶伶地走钢丝
第三节 《万象》杂志特色
第四节 故事新编:《秋翁说集》
第五节 网中杂札
第六节 《万象》时期轶事
第九章 是是非非张爱玲
第一节 张爱玲腰斩《连环套》
第二节 一千元“灰钿”事件
第三节 《传奇》之后的传奇
第四节 和苏青的交往
第十章 渴望光明的年代
第一节 主编方型周刊《海光》
第二节 中央书店的进取与困境
第三节 平襟亚和越剧“十姐妹”
第四节 沪上谁人不识君
第十一章 在评弹创作的世界里
第一节 转折的年代
第二节 思想改造
第三节 新评弹作者联谊会
第四节 妙手著弹词
第十二章 岁月的尽头
第一节 加入上海文史馆
第二节 旧朋老友不寂寞
第三节 生命中暗淡的时光
第四节 最后的宁静
后记
《平襟亚传》:
张爱玲腰斩《连环套》
1943年夏季的某一天,福州路,张爱玲夹着一包稿件,走进了一家双开间石库门住宅。平襟亚和张爱玲的文坛故事,就从这一天的见面开始。那一天,谁也没想到一个女作者的投稿,一个没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开端,会延续出曲折的故事。关于张爱玲和《万象》的最初接触,平襟亚在一年后这样描述张爱玲初次携稿到《万象》杂志的情景:
记得一年前吧,那时我还不认识这位女作家,有一天下午,她独自捧了一束原稿来看我,意思间要我把她的作品推荐给编者柯灵先生,当然我没有使她失望。第一篇好像是《心经》,在我们《万象》上登了出来。往后又好像登过她几篇。
这是张爱玲给平襟亚的一个重要印象,这段比较简练的描述,往往被后来众多的张爱玲研究者所忽视。关于张爱玲初到《万象》书屋的情形,大部分研究者关注的是柯灵的《遥寄张爱玲》,文章最初刊登于1985年《读书》杂志。柯灵的描述更为细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最早的有关张爱玲的史料文章,影响极大,成为研究张爱玲的重要资料。
据柯灵介绍,1943年夏天他受聘担任《万象》杂志主编后,正在多方寻求作家的支持。偶然翻阅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杂志,发现了张爱玲的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深深为小说中漫溢的香港风情所折服。《紫罗兰》原是20年代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后来停刊,当时周瘦鹃筹划《紫罗兰》复刊,急需稿件。张爱玲通过一个亲戚的介绍把小说拿给周瘦鹃看,期望他能指点一下。周瘦鹃读后大为惊叹与赞赏,立即将小说刊登在《紫罗兰》创刊号上,这是张爱玲创作生涯登上巅峰时代的开端。
在40年代初期的上海沦陷区文坛,由于新文学家的撤离和沉默,留下了巨大的文学空间,为张爱玲的出头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从任何角度来看,张爱玲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奇迹。
周瘦鹃赏识张爱玲,柯灵同样也是。多年后,柯灵对她作了这样的评价:“我扳着指头算来算去,偌大的文坛,哪个阶段都安放不下一个张爱玲;上海沦陷,才给了她机会。”于是柯灵产生了找张爱玲为《万象》写稿的念头,但又苦于不认识她,想请周瘦鹃引荐,又觉有所不便,正在这时,张爱玲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张爱玲来到《万象》,无疑是冲着它庞大的读者群和在上海巨大的影响而来。对当时的情景,柯灵作了如下细腻逼真的描述:
出版《万象》的是中央书店,在福州路昼锦里附近的一个小弄堂里,一座双开间石库门住宅,楼下是店堂,《万象》编辑室设在楼上厢房里,隔着一道门,就是老板平襟亚夫妇的卧室。好在编辑室里除了我,就只有一位助手杨幼生(即洪荒,也就是现在《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的实际负责人之一),不至扰乱东家的安静。
当时上海的文化,相当一部分就是在这类屋檐下产生的。柯灵就在这间家庭式的厢房里,接见了这位初露锋芒的女作家。那大概是7月里的一天,张爱玲穿着丝质碎花旗袍,色泽淡雅,也就是当时上海小姐普通的装束,夹着一个报纸包,说有一篇稿子要柯灵看一看,那就是随后发表在《万象》上的小说《心经》,还附有她手绘的插图。会见和谈话很简短,却很愉快。谈的什么,柯灵在撰文时已很难回忆,但他当时的心情“至今清清楚楚,那就是喜出望外。虽然是初见,我对她并不陌生,我诚恳地希望她经常为《万象》写稿”。
柯灵的叙述当然是可信的,读者阅读之后都会认为张爱玲与《万象》的第一接触人是柯灵。但实际上,柯灵有意无意地遗漏了老板平襟亚的作用。按照平襟亚的说法,张爱玲最初应该是先找到他,然后由他推荐去见主编柯灵。《万象》编辑室设在楼上厢房里,“隔着一道门,就是老板平襟亚夫妇的卧室”。根据这个细节,张爱玲到了《万象》编辑部,必须先经过平襟亚夫妇的房间,然后再由平襟亚引见后,才能进到编辑室里见柯灵。
平襟亚此前就已经在《紫罗兰》上读过张爱玲的小说,对于张爱玲的横空出世,是很赞赏的。同时为了和老友周瘦鹃的友谊,从张爱玲的《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发表于《紫罗兰》开始,《万象》就开始揄扬她,“对她文字的美妙,身家的清白”,尽力称赞,尽力宣扬。周黎庵的描述也能证明:“近顷有以女作家名海上者,有张爱玲女士,吾友《万象》主者平君襟亚揄扬甚力,尝见平君之文于报章,谓女士南海人,方返自香港,其先人为《孽海花》说部中人物云云。”
平襟亚当然是识才的,可能是因为对张爱玲这位文坛新星的好感,他这次是特事特办,破例直接负责张爱玲与《万象》的稿约和稿费。按照常规,本来应该由主编柯灵经手。后来当平襟亚与张爱玲起了纠葛时,他对自己越俎代庖非常懊恼:
予所认为不能已于言者:不幸而站于《万象》出版人地位,出版人于稿件之征集原非分内事;向例由编者处理之,但某女作家连载一稿,却在例外。因当时多嘴之故每次“支费”与“索稿”均由本人负其责……
不过双方一开始的合作是很愉快的,这次见面书写了上海文坛的一段佳话。一个月后,张爱玲的小说《心经》在《万象》上就登出了上半部分,还附有她手绘的插图。这一期的《万象》,是这样赞扬张爱玲的:“《心经》的作者张爱玲女士,在近顷小说作者中颇引人注目,她同时擅长绘事,所以她的文字似乎也有色泽鲜明的特色。”
张爱玲的兴致也很高,她一向信奉“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张爱玲趁热打铁,和平襟亚约谈数次,目的是替她出版一册单行本短篇小说集。平襟亚在1944年9月15日的《海报》上,以笔名“秋翁”发表了一篇《张爱玲之创作》,谈到相关的情况:
……继以《心经》一稿投《万象》,同时投函及予,曾数次约谈,且以未刊稿三篇及已刊小说七篇,要求予代出单行本,复以纸贵如金箔,未成议。予将《倾城之恋》及另一篇长稿,退还爱玲,留下《琉璃瓦》一篇,备《万象》登载。爱玲之笔调得力于《红楼梦》说部,惜少变化。惟《琉璃瓦》俏皮流利,作风不同,伊自认为别出机杼之创作,不久将见《万象》。
张爱玲当时对出版小说集提出的具体要求,平襟亚在一年后又细细描述了一番。他说,张爱玲接连来见过他好多次,所谈论的无非是“生意眼”,怎样可以有把握风行一时,怎样可以多抽版税,还要中央书店包销1万册或8000册,版税最好先抽,一次预付给她。平襟亚给她难住了,凭他30年的出版经验,在这个饭都没有吃的时代,根本没有包销多少的本领。因此平襟亚称自己“才疏力薄”,把原稿退还给了张爱玲。
后来,渴望成名的张爱玲为了小说集的推销,还给平襟亚写过一封信,里面介绍了她的宣传计划:“我书出版后的宣传,我曾计划过,总在不费钱而受到相当的效果。如果有益于我的书的销路的话,我可以把曾朴的《孽海花》里有我祖父祖母的历史,告诉读者们,让读者和一般写小说的人去代我宣传—我的家庭是带有贵族气氛的……”张爱玲的外曾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鸿章,祖父是张佩纶,父亲张志沂是张佩纶的第三子,母亲是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对于张爱玲不惜以显赫身世来招徕读者,平襟亚是有看法的,他认为女作家身上有市侩气很不足取。
张爱玲抽回小说集原稿,其实还另有隐情。在和平襟亚协商时,张爱玲另外给柯灵写了一封信征询他的意见。而此时柯灵内心也有苦衷,著名作家、藏书家郑振铎面对张爱玲的走红,曾亲自去找柯灵,希望代为规劝她不要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下到处发表作品,文章可以由开明书店保存,并付给稿费,等到时局稳定后再行刊印。柯灵觉得和张爱玲交情尚浅,不便冒昧进言。
于是柯灵顺水推舟,告诉张爱玲万象书店出版“一折八扣”书,专门翻印古籍和通俗小说之类,质量低劣,只是靠低价倾销取胜,中央书店就是以此起家的。他还给张爱玲寄了一份店里的书目,供她参阅。她又是一个极为决绝的人,立即抽回自己的文稿。她又不肯耽误成名的大好时机,后来便投入了《杂志》月刊的怀抱。1944年8月,张爱玲的第一个小说集《传奇》由《杂志》社出版。
今天我们知道,《杂志》月刊实际上为中共上海地下党掌握,但是中共地下党为了掩护自己,故意让《杂志》以亲日的面目出现,当时《杂志》月刊就成了人所共知的汉奸杂志。柯灵到80年代还不知道《杂志》月刊的真实面目,所以,对《传奇》由《杂志》月刊出版,柯灵有点暗自懊悔:“早知如此,倒不如成全了中央书店。”
张爱玲和柯灵的私交确实很好。有一段时间,她常去柯灵家,有时带一点水果糖食之类的东西给柯灵的孩子,一去就和柯灵夫人闲谈。据战后小报报道,柯灵被日本宪兵逮捕时,张爱玲正好在柯家。张爱玲当时吓得脸色苍白,一句话也说不出,幸亏柯灵临难不慌,推说是自己太太的朋友,张爱玲就此逃避不测。张爱玲后来每逢提起此事,仍然惴惴不安。柯灵被捕后,张爱玲和已经与她秘密结婚的胡兰成去过柯家探望。胡兰成是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因其为汪精卫执笔而被列为著名汉奸。胡兰成在他的《今生今世》一书中宣称,张爱玲为柯灵的被捕四处奔走,而他曾要求日本宪兵队释放柯灵。
再回到1943年,合作出版小说集的失败,并没有影响张爱玲和《万象》的关系。当年11月,《琉璃瓦》在《万象》刊登。平襟亚又请张爱玲再写一篇小说连载。从1944年1月的第三卷第7期起,《万象》开始连载张爱玲的长篇小说《连环套》,这是她首次在刊物上连载长篇。《万象》对《连环套》寄予了很大的期待。然而,此时出现了一篇因爱才之心对张爱玲进行严厉批评的文章,在《连环套》连载到第4期时,迅雨(傅雷)的批评《论张爱玲的小说》在《万象》发表了。
这篇在张爱玲研究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文章,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毫不留情地严厉批评了她。傅雷是著名翻译家和文艺批评家,他对张爱玲的小说从题材选择、作品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他对张爱玲的小说有褒有贬,一方面认为《金锁记》“该是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另一方面又尖锐地指出,“《连环套》的主要弊病是内容的贫乏”,“错失了最有意义的主题,丢开了作者最擅长的心理刻画”,“不知不觉走上了纯粹趣味性的路”。
在编辑傅雷文章时,柯灵觉得有一段批评巴金艺术技巧不足不太妥当,他认为不宜批评正在后方从事抗日文化工作的战友,以免被敌伪利用,就删掉了这一部分。傅雷大为恼火,几与柯灵断交。
对于傅雷的当头棒喝,年轻气盛的张爱玲无法接受,不服气的她写了一篇《自己的文章》进行反驳。此后《连环套》在《万象》又出了一期,就中途停载了,从此张爱玲不再在《万象》出现。《万象》不无遗憾地向读者解释:“张爱玲先生的《连环套》这一期只好暂时缺席了……”称呼从“女士”改为“先生”,这中间包含着隔膜和疏远,甚至是某种讥讽。
因为,张爱玲与《万象》闹掰,绝不仅仅在于不肯接受傅雷中肯的批评,而是有各种别的因素在里面。柯灵的看法似乎更有深意:“《连环套》的中断有别的因素,并非这样斩钉截铁。我是当事人,可惜当时的细节已经在记忆中消失,说不清楚了。”
而这别的因素,就是平襟亚和张爱玲为了一千元稿费闹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