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张玉来教授主编。本刊敦聘戴庆厦、丁邦新、江蓝生、蒋绍愚、孙宏开、王士元等先生为学术顾问,丁邦新先生题写刊名。本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本刊主要栏目有: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汉语史、汉藏语及东亚语言比较、出土文献语言、传统小学文献、学术史研究等,特别欢迎理论与史实相结合的反映学术前沿问题的佳作。本刊适量发表有学术价值的书评、人物评介及争鸣文章。
张玉来,男,1963年生,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等。张玉来主要从事汉语语音史(汉语音韵学)的研究,也旁及汉语研究的其他方面,已出版学术著作9部,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他的学术研究扎根汉语实际,努力探求汉语的历史演变规律,力求既能发现问题又能提升理性认识;也十分注意研究领域的相对集中、研究成果之间的内在系统性,在诸多领域都有重要贡献,是国内外知名的汉语史研究专家。
纪念方光焘、黄淬伯先生诞辰120周年
在纪念方光焘、黄淬伯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方光焘理论语言学的思想方法底层是形上学——纪念方光焘先生诞辰120周年
方光焘的语言观与汉语时体研究
东亚海岸语言区域及群体制图
苗瑶语唇齿擦音的来源
基于超声检测的汉语普通话基础元音声带运动研究
山东莒县方言尖团音变异的初步考察
山东莱阳话儿化标记的完成体与声调的互动
析庄延龄《扬州方言》所记19世纪80年代的扬州方音
从黑水城文献八思巴字习字材料看蒙、汉声母的清、浊错位对应
论《晋书音义》的唇音声母并及唐五代唇音声母的演变
尖团合流在清代初期的演变
“齐梁陈”时期诗人用韵的数理统计分析
谈唐兰先生“三书”说中的形声字
秦汉玺印姓名考析(续三)
汉隶类化现象考辨
廿年一剑下苦功
慢工细活成巨帙——黄仁瑄教授《大唐众经音义校注》读后
名家经典
《切韵》音系的本质特征
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