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46 元
丛书名:教师教育学科精品教材/朱宁波主编辽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精品教材专项资助
- 作者:薛猛编著
- 出版时间:2019/1/1
- ISBN:9787562199267
- 出 版 社:西南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193.9
- 页码:225页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本书围绕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论知识、教学实务和教师发展等主题进行论述,包括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内涵与演进、语文课程的基本理解、语文课程的目标与评价、语文课程的资源与教材、语文教学的设计与义理、语文教学:阅读与鉴赏、语文与现代教学媒体、语文教师与专业发展共八章内容。
课程与教学是老师的基本工作,担负着培养学生教育素养中基础、核心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任务;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正确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唤起学生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薛猛,男,汉族,沈阳人,教育学博士。现为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课程论分会理事、中华文化促进会朗读专业委员会理事、全民悦读大连阅读会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语文教育、审美教育和普通话理论实践研究。
近年来出版专著《审美教育个性化论稿:基于语文学科》,独立编写的教材《中学语文教育实习行动策略》获批为教育都“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另外,在《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科学》等学*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7项。2010年以来,获得辽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二等奖、辽宁省科研成果二等奖、辽宁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荣获辽宁省普通话*测试先进工作者称号。
章 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内涵与演进
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沿革
一、课程论的历史演进与反思
二、教学论的历史沿革与特征
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内涵与关系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界定与内涵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科学范畴与关系
三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哲学基础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论基础
二章 语文课程的基本解读
节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节 我国语文课程的演进与发展
一、我国语文课程的演进与变化
二、现代语文课程的发展时段
三节 语文课程的转型与重构
一、语文课程理念的转型与重构
二、语文课程目标的转型与重构
三、语文课程结构的转型与重构
四、语文课程实践的转型与重构
三章 语文课程目标与评价
节 语文课程目标
二节 语文课程评价
四章 语文课程资源
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二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三节 语文教材
一、语文教材的界定与价值
二、语文教材的类型
三、语文教材的发展与创新
五章 语文教学的设计与义理
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涵义及原则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涵义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四、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节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确定语文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与方法
三节 语文教学任务
一、语文教学任务的内涵与要求
二、语文教学任务的分析
四节 语文教学范式与教学方法
一、教学范式的基本类型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六章 语文教学:阅读与鉴赏
七章 语文与现代教学媒体
八章 语文教师与专业化发展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坚持立德树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我国自古以来就强调德育对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语文课程理念也随之转型,强调立德树人的文化功能。
(二)增强文化自信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语文课程理念的重要转变之一。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只有增强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自信意味着对本国文化尊重、保护、继承和发展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以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为本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为本。要进一步改革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形价值,还要关注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内涵变化。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打破了以往各学科教育偏重知识能力、轻视综合素养的弊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这一语文课程理念的革新真正地遵循了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体现出了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
(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机会无处不在,因此要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不再把课堂视为的学习渠道,应学会积极利用信息技*以及身边的各种资源和机会,使学生积累言语经验,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学会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并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
这一课程理念的转型从根本上否定了以教师为中心和灌输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善于利用各类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这符合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五)注重时代性,构建多样化语文课程
时代的进步要求语文课程理念的革新,语文课程的理念、目标、教学内容、教材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应注重显示时代性特征,不能固步自封。语文课程适应时代性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满足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同样地,时代的进步也呼吁着多样化的语文课程。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态势,这要求语文课程要坚持实践与创新,不断调整课程与教学理念,改革教与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