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下简称《百部经典》)编纂项目是一项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在中宣部支持指导下,由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该项目被列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中。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一种传统医学。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信仰和比类取象、司外揣内的认识论是中医生命观、疾病观、药物观以及各种诊疗实践的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这些思想和理论都见载于《黄帝内经》之中。在中国的历史上,人们习惯把某种知识的创造者归到某个"圣人"头上,这是中华文明的特质。黄帝既为"人文初祖",也是创造中医的代表人物。《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真实不虚的中华文化的优秀代表,从古至今,一直是学医必读之书。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导读
一、《黄帝内经》解题 1
二、《黄帝内经》的成书 4
三、《黄帝内经》是传训诂之作 10
四、《黄帝内经》的版本 14
五、《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和价值评述 17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3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36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39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45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50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58
阴阳别论篇第七 61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三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65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68
五脏生成篇第十 73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78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四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81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84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87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91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94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98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107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六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113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122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七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127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130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136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139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八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142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147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151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155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158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160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162
刺热篇第三十二 165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167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171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
疟论篇第三十五 174
刺疟篇第三十六 178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180
咳论篇第三十八 182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185
腹中论篇第四十 188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192
痹论篇第四十三 194
痿论篇第四十四 198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三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201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205
脉解篇第四十九 209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四
刺要论篇第五十 213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215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216
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219
针解篇第五十四 221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224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五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228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231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六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232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七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234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八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243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245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十九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248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二十二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52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二十三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264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267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270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274
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二十四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277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281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285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一
九针十二原第一(法天) 287
本输第二(法地) 297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二
小针解第三(法人) 306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法时) 310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三
根结第五( 法音) 322
寿夭刚柔第六( 法律) 328
官针第七(法星) 334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四
本神第八(法风) 340
终始第九(法野) 345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五
经脉第十 355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六
经别第十一 370
经水第十二 373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七
经筋第十三 376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八
五十营第十五 383
营气第十六 385
脉度第十七 387
营卫生会第十八 390
四时气第十九 395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九
癫狂第二十二 397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十
口问第二十八 402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十一
师传第二十九 407
决气第三十 412
海论第三十三 414
五乱第三十四 417
胀论第三十五 420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十二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424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427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430
阴阳清浊第四十 435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十三
病传第四十二 437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440
外揣第四十五 444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十四
五变第四十六 446
本脏第四十七 450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十五
禁服第四十八 456
五色第四十九 460
论勇第五十 465
背腧第五十一 468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十六
卫气第五十二 470
天年第五十四 474
逆顺第五十五 477
五味第五十六 479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十七
水胀第五十七 482
贼风第五十八 485
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487
玉版第六十 492
五禁第六十一 497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十八
动输第六十二 499
五味论第六十三 501
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503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十九
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510
行针第六十七 514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二十
寒热第七十 516
邪客第七十一 518
通天第七十二 523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二十一
官能第七十三 528
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533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536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二十二
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545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二十三
岁露论第七十九 549
黄帝内经灵枢卷第二十四
大惑论第八十 552
痈疽第八十一 554
主要参考文献 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