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红移:语言相遇,汉语曾经把梵语的佛改写成禅——丰富了自己,也丰富了世界。汉语还能不能够红移过拉丁诸语横亘在主体本体之间千年的苏格拉底线,扩展自己也扩展世界?
Red Shift宇宙学的“红移现象”……词语红移的曹雪芹运动也就是生命又一次青春的运动。红颜,红妆,红笺,红袖……红,汉语的青春色,一座红楼,一次青春,一个绯色的空间。被诱惑的唇一读,吃尽了胭脂,每一个黑色的汉字都绚丽一回,呈现生命最纯粹的色;比孔子的春秋更真实。比庄子的鲲鹏更自由。比佛祖的涅檠更空明。由于第一推动力,宇宙爆炸了,燃烧的星团以每秒几百公里的速度红移——每一个夜晚的星空都烨烨远去。也由于第一推动力,词语随着生命红移——一个新的主语,一个新的语言世界。这是一场真正的生命/语言的狂欢。 汉语红移:语言相遇,汉语曾经把梵语的佛改写成禅——丰富了自己,也丰富了世界。汉语还能不能够红移过拉丁诸语横亘在主体本体之间千年的苏格拉底线,扩展自己也扩展世界? 多文体写作;哲学的思辨;小说的叙事;戏剧的场景;电影蒙太奇的时空切换;诗的意趣与散文流动的词语。
任洪渊,1937年夏历8月14日生于四川邛崃,一个将圆未圆的先兆。又为了祓除一场注定的水劫,前辈中某个乡野的智者相信,是水就不怕被水淹没,于是便有了一个水分过多的名字。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61届毕业。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著有诗与诗学合集《女娲的语言》、汉语文化诗学导论《墨写的黄河》等。台湾出版《大陆当代诗选·任洪渊诗选》一辑。作品收入国内外多种选集。
任洪渊词典
导言
导言1 还是那个太阳
我的2007独白
1 一个没有明天的黄昏,不是前夜
2 21世纪的第一次日出,第一个眼神
3 在同一个太阳下,欧洲“一”法的历史与明天的“+”法
4 在同一个太阳下,同样写进《圣经》《古兰经》的词语与记忆
5 在同一个太阳下,由宇宙年龄的地球到人生岁月的地球
6 世纪日食:假如工具理性的头颅遮断了阳光
导言2 面对希腊逻各斯的中国智慧
汉语与拉丁诸语世纪对话的一次语言学准备
1 在西方“语言转向”中重新发现汉语a
2 在西方“语言转向”中重新发现汉语b
3 在西方“时间再发现”中回到中国时间
4 在奥林匹斯众神前回望龙飞凤舞
5 从非逻各斯中心到汉语智慧的重新临场
内篇
1 汉语改写的西方诸神:水仙花何时开放?
1.0 1999独白:追问自己
1.1 20世纪的象和隐喻
1.2 再文艺复兴——返回苏格拉底前神话的希腊
1.3 尼采:阿波罗的自照与狄奥尼索斯的第一推动力
1.4 叶芝:丽达与天鹅,神的灵智与野性的力
1.5 弗洛伊德:20世纪的《出埃及记》与希腊人性——希伯来神性的再次相遇
1.6 由俄狄浦斯的弑父到寻找摩西寻找父亲
1.7 加缪:石头推动的人
1.8 西西弗斯的黑色的太阳
1.9 世纪黄昏的马尔库塞
1.10 俄耳甫斯的歌与那喀索斯的影
1.11 水,水仙花
2 非格林威治:在时问里抗拒时问
2.1 生命的“现在”与历史的“现代”
2.2 托尔斯泰的时间词:历史编年中的生命瞬间
2.3 普鲁斯特的回忆:在现在经历的过去
2.4 米兰·昆德拉的不朽:堆积历史的脸与无纪年的姿势
2.5 海德格尔的此在:时间是存在公开自身的地平线
2.6 从爱因斯坦到普里戈金:现代物理学重新发现时间
2.7 中国时间:老子庄子的“始”,“极”,“返”,与惠子的时空维度与向度
3 语言相遇:汉语智慧的三度自由空间
3.1 巴尔特:本文的快乐——由写作的“零”到符号的“空”
3.2 德里达:Trace的文,Diff6rance的新文字,Writingingeneral的“无”
3.3 语言相遇:现代法语的“零”“空”“无”与汉语的“无名”“无言”
3.4 聆听与回答:汉语智慧的三度自由空间
4 主语的诞生:词语红移的曹雪芹运动
4.1 生于语言也葬于语言:词语的器官化与器官化的词语
4.2 命名与再命名:在无尽叙述中的人和世界
4.3 主语的诞生:语言的复写改写,阅读生命书写死亡
4.4 生命和语言的狂欢:词语红移的曹雪芹运动
4.5 又一届汉语青春:吃尽胭脂的词语碰击儒的头道的头佛的头
5 眺望21世纪的第一个汉语词
5.0 世纪之交的一场语言仪式
5.1 在另一种语言中认识自己
5.2 一个词改变了自己
5.3 词语太阳一样每天都是新的
5.4 人体器官延伸的象形文字
5.5 汉语的曹雪芹红移
5.6 提前的告别——侧身走过同代人身边
5.7 从所有的侧影中看到了自己的正面
5.8 世纪末的开始:由走出汉语到回到汉语
5.9.词语在前面,创造怎样的今天也就重建怎样的传统
6 为了叫出自己的汉语世纪
与女儿T.T和她的同龄人论诗论语言
6.1 命名者,诗准备了名词、动词、形容词
6.2 在克隆人面前重新发现人
6.3 在屏幕面前重新发现语言
6.4 在与西方语言相遇中重新发现汉语
6.5 在一首现代汉语诗中读一部中国文学史
外篇
找回女娲的语言
一个诗人的哲学导言
人:本体的黑暗语言的自明
生命文化
时间空间
今天历史
语言:叛乱征服,有言无言
我生命中的三个文学世纪
代跋我的第二个二十岁
初夏,我们系有两位同事在夜大兼了一门写作课,该讲诗了,他们便推我去代课,好像在逃避什么。想必他们也是不愿用一种最坏的汉语破坏一种最好的汉语吧,我却非常高兴去“广告”一下自己刚发表的诗。我一进教室就看见了这双眼睛。两个没有固定轨迹的生命,这样一次再次地相遇,肯定是牛顿天体力学之外的神秘。
四年前,我在这双眼睛里第一次看见了自己。
那是1976年4月的一次“大批判会”。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唯一的目的和意义,只是为了给一个伟大的思想作一次渺小的证明,十二亿分之一的证明。我们因为有自己的美,智慧,想象,激情,生来就有罪了。我们是如此害怕自己,害怕安娜·卡列尼娜的让人不能不回头的眼光,害怕蒙娜·丽莎的谜一样的笑,害怕罗丹的空白了身躯和四肢的无名无姓的《思》。
我终于在1976年4月5日的天安门广场找到了地上的希望。4月4日夜,当天安门广场被武装的“工人”封锁以后,我隐在警戒线外徘徊了很久。还有几百个青年坚守在纪念碑下。夜幕也掩藏不住镇压。我突然想起了普希金。想起了参政院广场上的十二月党人被镇压后,他和沙皇尼古拉一世的一段对话。沙皇问他,假如事变发生时他在彼得堡,他将怎样行动。“陛下,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会站到他们的队列中去的。”这是普希金的回答。大颗大颗的泪滴从我的眼眶里滚下。我只是一个警戒线外的徘徊者。天安门广场最后被捕的战士都是青年。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的中年人。没有,一个也没有。这一次,不是“广场上的十二月党人离人民十分遥远”,而是我们离广场上的青年十分遥远。我们的悲伤不敢洒成泪水。我们的愤怒不敢发为吼声。我们的怀疑甚至不敢生长成语言。5日晨,我写了《清明祭》,故作勇敢地把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句题在篇首:“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因为我们的普希金还没有诞生。
文学的19世纪当然不完全是诗人们的。我也曾把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奉为19世纪的经典。请不要以为我在这里弄错了年代,也不是罗曼。罗兰犯了历史的错误。托尔斯泰的安德烈和彼埃尔,与罗兰的克利斯朵夫,都是一个时代的人,19世纪的人。无论是奥斯特里茨战场上空的云,童山的古渡落日,安德烈的老橡树与彼埃尔1812年的彗星,还是从摇篮中就开始荡漾在克利斯朵夫血脉里和音乐里的莱茵河,无一不是在展示人的崇高或者崇高的人。崇高的英雄主义使20世纪的罗曼·罗兰属于文学的1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