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修订本 套装全二册)》旨在通过生活在北京城内不同区域的老北京人的口述,反映不同区域北京人的生活状态,进而形成一部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北京城市生活变迁史。《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修订本 套装全二册)》在编排上根据北京城环形结构的特点,分成内城篇、外城篇和郊区篇三部分。全书体现了口述历史的民间性和个人性,内容涉及官方文献不曾触及的领域,包括人的社会交往,如婚姻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等;也包括人的生活趣味,如吃喝玩乐、审美情趣等。
我生在北京,也长在北京。几十年来,除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到外地插队数年之外,我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北京。北京眼看着我一天天地长大、成熟,我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反反复复地、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它、感悟它,直至我本人也已成为它几十年变迁的见证。每当从外地回京,我赞赏它作为一国之都特有的雍容和璀璨;而自国外归来,我又常常叹息它因污染导致的尘昏。但无论灯明灯暗、天晴天阴,北京都与我肌肤相亲。
从踏人史学研究之门的那天起,我就想将北京史作为我的研究方向,始终未能如愿的原因,是苦于不得其门而人。直到十年前接触到口述史学的研究方法,我才终于找到一个能够进入北京历史的深处并且将它表达出来的门径,那就是通过对若干人进行口述访谈的方式,从个体的角度,亦即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过程的角度人手,来追溯百年来北京城的历史。我想通过访谈,来看北京人如何记忆和表述他们的过去,他们怎样把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怎样使过去变成现在的一部分,还有,就是他们如何运用过去来诠释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眼中的这个北京,正是这些,构成了历史记忆过程的本质,这是本书想做的尝试,也是本书的宗旨。
近年来,北京的历史与文化备受社会各界重视,但从城市史学①的学科要求来看,对于北京城市史的研究却还是落后于对上海、武汉、重庆等近代以来的新兴城市。除了历史地理学家对相关领域卓有成效的探讨之外,有关北京的更多作品还类似于在讲述“掌故”,而不属于学术研究范畴。举例来说,有关北京胡同的著作已出版多部,却都停留在介绍胡同的名称、来历方面,顶多再添加些胡同里住过哪位名人,或者名人有些什么逸事,等等,很少注意到生活在胡同里那成千上万活生生的普通人,注意到普通百姓在这个特定城市中生活的记忆与感受。而实际上,正是这些人的生活、人的生命,才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灵魂与神韵,是研究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
如今也有许多学者注意到北京史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他们提倡“走出单纯的风物掌故、京味小说,将‘北京城’带人严肃的学术领域”,他们希望“透过肌肤,深入其肌理与血脉”地来阅读、品味北京这个城市。他们也注意到要想做到这点,需要兼及史学与文学、文本分析与田野调查等各种方式。他们强调只有“把人的主观情感及想象力带入都市研究,城市才有喜怒哀乐,才可能既古老又新鲜”。所以呼吁要对北京城“驰骋想象”。②能够认识到这点固然十分可贵可喜,将百姓的喜怒哀乐带入历史也实在是太应该、太必要,但我认为,仅仅靠“驰骋想象”,百姓的喜怒哀乐却不可能被正确地带入历史。毕竟,想象与记忆并非同义词,对于今天的北京史研究来说,问题恰恰在于想象太多,因想象而衍生出的误解太多,而严肃的实证研究太少。而这一切,即以史学的实证而非想象的方式将百姓的喜怒哀乐带人北京城的历史之中,口述史很可能是最重要也最可行的一个途径,这也正是我想做的尝试。
定宜庄,女,满族,1948年出生于北京市。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清史、满族史。主要著述:《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最后的记忆:十六名旗人妇女的口述历史》、《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合著)、《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上下册)等。
上册
前言
第一卷内城编
一 故宫沧桑
父亲留下的精神
——单嘉筠口述
往事尽在不言中
——梁金生口述
皇圈圈里度童年
——张宗尧、张碧君口述
筒子河畔西连房
——吴效兰口述
犹记当初未嫁时
——张国庄口述
皇城内的百姓人家
——陈允庄口述
二 天潢贵胄
“府门儿”风雨
——爱新觉罗·毓蕴口述
没写入书中的历史
——毓旗口述
守坟的“四品宗室
(一)金秀珍口述
(二)金竹青口述
(三)金恒德口述
“恶果子市”的英王之后
——金励衡口述
三 王谢堂前
最要紧的是门第
(一)张寿蓉、张寿崇口述
(二)张寿椿口述
(三)蒋亚男、蒋亚娴口述
过眼云烟说往事
——奎垣口述
四 商家岁月
“当铺刘”今昔
——刘汝舟口述
中药铺的“洋派”儿孙
(一)乐曙青口述
(二)沈芳畦口述
五 朔漠迢遥
科尔沁王公的子孙
(一)包义、包平口述
(二)包安口述
吾家曾在瀚海西
——策美迪口述
马镫形状的戒指
——戴鑫英口述
六 寻常巷陌
纯粹的老北京人
——胡秀清口述
下册
第二卷 外城编
“天留忠骨伴将军”
(一)佘幼芝口述
(二)张先生口述
阅尽人间春色
——刘曾复口述
不让须眉是此行
(一)李滨口述
(二)萧成口述
回民开的买卖
——满恒亮口述
红尘内外九十载
——李荣口述
坛根儿下的日月
——王春茂、严秀芹夫妇口述
第三卷城郊编
那条进京的古粮道
——刘子扬口述
架松,架松
——白四口述
“勤行”的手艺
——张强口述
坟户春秋
——何淑玉口述
清华园边“内三旗”
——司文琴口述
蓝靛厂几代回民之后
——金宝琴口述
西苑一条街
(一)周桂芳口述
(二)高淑瑞口述
圆明园变成废墟以后
——李新建、陈之林口述
京北回族第一村
——黄炳成、李守勋口述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