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与朝鲜古代汉诗的发展》以接受者为主体,从接受者的视角考察朝鲜古代汉诗对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吸收和借鉴,研究接受者的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寻找接受过程中的中间媒介,从作家、理论观点和创作考察接受的实际,探索朝鲜汉诗接受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影响的规律和对汉诗创作的深远影响。研究的时间范围是从朝鲜古代高丽后期到朝鲜朝前期(13-16世纪),这是朝鲜汉诗接受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影响积极、主动的时期,经历了发生、发展到高峰的过程。资料范围以本时期的朝鲜古代诗话为中心,并参考诗人、理论家的序、跋、书信、诗作等其他著述以及朝鲜朝中后期诗话对前代的评述,力图全面、深入、系统地阐释黄庭坚及江西诗派影响在朝鲜发生的全过程,并挖掘其影响产生的内在原因。
马金科,文学博士,延边大学教授,《东疆学刊》主编。1986年在延边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在朝文系获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在朝鲜金曰成综合大学做访问学者,2006年在韩国世明大学讲学。现任中国朝鲜一韩国文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比较文学研究会理事。
绪论
第一章 黄庭坚及其诗学理论
第一节 黄庭坚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 黄庭坚的诗学理论
第三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第四节 黄庭坚对中国诗学的贡献
第二章 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在朝鲜古代的传播状况
第一节 对“江西诗派”概念的接受
第二节 本时期传人朝鲜的江西诗派诗话集
第三章 朝鲜古代汉诗的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
第一节 高丽后期至朝鲜朝前期的接受屏幕
第二节 期待视野
第三节 朝鲜诗话话语中的语境和“学诗者”接受视角
第四章 朝鲜汉诗接受黄庭坚的中介
第一节 对宋朝图书的引进、刊行和注释、翻译
第二节 杜诗在传播中的奠基作用
第三节 苏轼的桥梁作用
第五章 朝鲜古代诗学对黄庭坚的接受
第一节 朝鲜诗学重视黄庭坚诗学的接受倾向
第二节 重视诗法的共同内因之一——天赋论
第三节 朝鲜诗学的“用事论”及其与黄庭坚的联系
第四节 朝鲜诗学的琢炼之法
第五节 朝鲜诗学和黄庭坚对拗体的共同关注
第六节 对诗“愈老愈奇”的共同认识
第六章 朝鲜批评家对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的接受
第一节 李仁老对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的接受
第二节 徐居正对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的接受
第七章 朝鲜汉诗对黄庭坚诗歌创作的接受
第一节 学习江西诗派文学潮流的形成
第二节 黄庭坚诗歌在体裁题材上的贡献
第三节 对黄庭坚诗歌用事的批评和接受
第四节 对“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的接受
第五节 对黄庭坚其他文艺创作的接受
第六节 对黄庭坚在汉诗发展史上地位的认同
第八章 黄庭坚对朝鲜汉诗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海东江西诗派”概念的提出和演进
第二节 海东江西诗派对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的接受
第三节 创作风格与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的关联
第九章 接受黄庭坚及其江西诗派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节 接受特点
第二节 接受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韩国诗话集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