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兰中全会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序幕。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国民经济大踏步前进、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中国发展的宏伟监图,只要我们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血缘/鸢都文库》以1978年以来,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为背景展开。小说的主人公王东雷自幼跟随做铁匠手艺的父亲流落到梨村,历经种种变故,失去生育能力。1978年王东雷独自流落到西营机械厂,得到厂长赏识,成为上门女婿,后来接替了厂长的职务。他虽然没有生育能力,但他的爱人苏丽叶却生了两个女儿。王东雷为了财富传承,回到梨村寻找当年的私生子松山,松山来到王东雷身边后,又因生产事故失去生育能力。为取得继承人资格,松山与苏丽叶、副厂长李长海等合伙导演了一幕骗剧,殊不知这一切,又尽在王东雷谋划之中。
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既是一曲悲欢离合的人生之歌,又是一部民营企业跌宕发展的编年史。西营机械集团早只是一个手工作坊,其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堪称新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历程的缩影;主人公王东雷的创业历程,也是新****代民营企业家创业历程的缩影。
小时候,最喜欢听姥姥讲故事。
姥姥把讲故事,叫作讲“古”。“古”的开头一般是这样的:在早些年间,有一个人(或有一座山)……
姥姥喜抽烟,抽的是旱烟。她的手哆嗦半天,才能填满一烟袋锅旱烟末。她先长长地吸一口,一锅烟末燃去了一半,然后才吧嗒、吧嗒地慢口吸,一刻钟才把这一袋烟吸完。
姥姥好喝茶,也不讲究,不管绿茶红茶,是茶就喝,一顿不喝,就浑身不自在。有时实在没茶了,就泡上一把晾干的红薯叶,一样喝得有滋有味。
姥姥爱讲“古”。冬天的夜里,我们很早就钻进被窝,借着淡淡的月光,她抽着旱烟,喝着“末子茶”,一个“古”接着一个“古”地讲,讲得月亮睡着了,讲得星星睡着了,讲得我也睡着了……真难想到,在她那瘦小的身躯里竟藏了那么多的“古”。
我娘笑着对我说:“你姥姥的‘古’都是瞎编的,都是骗人的。”姥姥便板着脸对我娘说:“怎么会是瞎编的呢,怎么会是骗人的呢,这些都是我的姥姥讲给我的,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
姥姥在七十九岁时仙去,随后,她的户口也被注销了。从此,除了我的母亲、姨、舅等至亲之人外,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她的身世。姥姥姓曹,生于1923年,时为山东省胶东道昌乐县营丘厂邢家庙村人(现为山东省昌乐县营丘镇邢李村人)。十九岁那年,她嫁到李家官庄村。由于姥爷姓田,故而姥姥以后的名字就叫田曹氏。而更为人罕知的是,姥姥的弟弟,在十九岁时就远赴援朝战场,二十二岁时,牺牲于鸭绿江对岸,至今尚安眠于那里。
俱往矣!只有姥姥讲给我听的那些“古”,还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
现在想想,姥姥的话是对的。所有的故事,就像我们面对的平淡又不可或缺的日常琐事,在岁月中沉淀且流传着,并且不断地丰富和演绎着。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安然度日,才能在悠然而逝的时光里,编织出一个又一个饱含期待的“古”来。
“古”的本质是编织和虚构,“古”的生命是演绎和流传。
我编的这个“古”(也可以说是我写的这部小说),在若干年后,可能会成为姥姥们口中的一个“古”,也可能会被姥姥们舍弃遗忘。所以,这个“古”生命的久暂,最终不是取决于我,而是取决于所有听(读)这个“古”的人。
编这个“古”的动机,产生得很早。当时,我年少无知,将主题设置得很是宏大,总想通过这个“古”表达什么、歌颂什么……但因为阅历和思想的浅薄,对设定的所谓“主题”总是无法把握,所以几次中断,又几次重拾,断断续续编了多年,最后才呈现出这样的面貌。
人有男女,光有阴阳,这些都是天然的;山有高低,水有长短,这些都是绝对的;人有是非,事有曲直,这些却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但从“古”的角度来讲,有了这些已经足够了。
作为实际存在的人,我们每天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人和事:高尚的、卑鄙的;伟大的、渺小的;正确的、错误的;积极的、消极的……我们耳闻目睹的与生存有关的幸福或苦难的传说已经够多。每一个人对其所面对的生存处境,都有着不同的体验:接纳时是享受的,排斥时是痛苦的。所以我知道,无论我如何修饰我这个“古”,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那么,就放弃那些刻意的修饰和功利的堆砌吧!我只想通过自然的、简单的笔触,把一种最本质的生存状态描述给大家。
于是,我编了这个以《血缘》为题目的“古”。
我在完成这个“古”的初稿后,曾给几个朋友看过。他们看后问我:你为什么要编这个“古”?你要反映的主题是什么?你想借这个“古”表达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在此,我非常感谢我的朋友能耐心地、费时费力地看完这么一个篇幅不短又非常乏味的“古”。至于他们的问题,我实在无法回答,因为我在编这个“古”时,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也根本没有预设过答案。相反,这些问题恰恰是我想向我的朋友或者读者请教的。
其实,你若能读完这个“古”,就已经是对我的莫大肯定了。我不奢求你因它而喜怒哀乐,只愿你把它仅仅当作一个“古”,在若干日子之后,在偶尔闲下来的某一刻,你能想起曾读过一个名为《血缘》的“古”,那么,我编这个“古”的目的就达到了。
承蒙各界厚爱,本书被推荐为“潍坊市重点文艺作品”,我在自喜之余,亦是诚惶诚恐,生怕有负众望。各位老师和读者若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的创作水平能有所提升,则为我最庆幸之事。
同时,还要感谢济南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们,经过他们的认真编审和精心雕琢,让我编的这个“古”,更为真实、生动、流畅。
最后,我还要声明一下,“古”就是“古”,若与某人的经历或社会中曾经发生的事件有雷同之处,也仅是萍水人生中的一些巧合罢了!
张国柱,昌乐县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2005年至2007年在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作家研究生班进修。2009年起任潍坊市坊子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已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地里长出一棵花》等。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