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对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创新和开拓性教学法的尝试过程的记录。书中主要倡导的是开放型的教与学的法则。以显示生活作为基本的出发点,视点拓及到生物学、物理学、数学、音乐、舞蹈、天文、地理、文字学、心理学等多方领域。试图调动设计教学分配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注点来设置其设计的出发点,通过其点子创意,寻找能够表达点子创意的建筑手段,将点子转化成为一个富有意味的建筑形式。这种将创意和创作过程加以展示以及概括其*终呈现的结果。通过不同的同学的对其设计的出发点的介绍和描述,展示同学们在课程过程中对于点子的更换和对应手段的选择,为创新型教学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可以打破固有的设计思维的疆界,为设计教学中新的领域的拓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本书的*特点是具体、生动、形象同时拥有每一个同学的学习过程的展示。这将为没有参与的其他的同学提供一本可学性强同时又可能产生新的创意思路的教材。
2015 年1 月27 日13:26:47(星期二)我向徐卫国老师邮件提交了本次建筑设计课的教学任务书,任务书如下:点子·手段·空间研究·2015 春季学期指导教师:王 昀一、建筑是什么?建筑不是文学,不是诗歌,不是绘画,不是雕塑,不是电影,不是舞蹈,不是服装、不是······建筑就是建筑。建筑不是建筑之外的任何事情。建筑有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二、点子对于建筑设计而言,点子是重要的,点子就是想法,是构思,是设计师在自己进行设计时的所有知性的综合体现。当然点子本身也包含着设计师对于建筑功能的全部理解。三、手段" 点子" 的确是重要的,但所有人都会有点子。这个世界实际上不缺少点子和馊主意。" 手段" 是使点子转化为被设计对象物的通道。建筑设计的手段是建筑师的专属。四、课程目标解决点子和手段的关系问题。关注空间研究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五、课程描述根据既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相应的题目设定。重要的教学内容不是设计的对象物,而是设计本身。六、成果相关的表现图纸、模型和关于这个题目整体过程的460 页的小册子注意事项:本教学内容仅仅在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需要同学们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请大家利用假期时间锻炼好身体并尽可能提前安排本来计划安排在下学期前半学期预计要做的工作。
写在前面的话:《我的教学》是我在 2015 年作为设计导师在清华大学以《点子·手段·空间研究》为题所进行的 8 周设计教学内容的总结。 点子·手段·空间研究,是一个概念和内容都非常宽泛的设计题目。之所以决定用这个题目来作为本次建筑设计的课题,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少想法和所谓的设计理念,更不缺少点子和 馊主意,但我们当下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的那些冠以新思潮、新理念、新材料、新做法、新结构、新技术 等所谓非常有设计思想和谈起来贴满设计理论标签的丑陋房子,恰恰说明我们建筑学人缺少一种能够 将一系列的点子和设计思路以一种空间形态语言进行转换的手段。而对于这种手段的发现、 训练和使用,就是我选择这个设计课题的主要意图和这次建筑设计课的主要教学目的。 参与我设计课题的共有 14 位本科三年级上学期的同学。想到他们之前对于功能分析、图纸表达、 模型在设计过程中的作用等设计基础问题的训练已经完成,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不再对上述方面进行 强调,而是重点关注和训练学生们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利用和寻求不同的手段与点子进行呼应的问题。 这 14 位同学的最终设计成果展现出他们在未来作为建筑师的优秀素质和潜质。虽然同学们都很 年轻,对生活的理解在深度上还有局限,对于相应的建筑内容在空间使用方面以及对于手段的转换 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那些丰富而且富于多种可能性的空间与行为的适应性方面还显得薄弱,但是同学们 利用手段的能力已经得到充分的训练并显示出对于手段本身意义的理解。这本书实际上正是这 个过程的展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这 8 周设计课程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书的篇幅有限,而内容本身又是在 大量的课程录音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删节工作之后所呈现的状态,因此书中仅仅保留的师生对话内容 或许会有不连贯和片段感,有些对话中并不能够一一地列举所指相关的图片内容,一切都是在尽可能保 证通顺和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所进行的挑选,整体也只能算作简明版的过程呈现,这一点也希望大家 能够谅解。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庄惟敏院长、单军副院长、徐卫国主任等多 位老师的多方面帮助,也得到了参加课题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本科三年级学生陈梓瑜、丁惟迟、杜光瑜、 杜京良、高钧怡、侯兰青、李金赫、李明玺、吴之恒、谢志乐、徐逸、杨隽然、叶雪粲、周桐 14 位同学在 历时 8 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和积极回应,谨此一并致谢。 同时还要感谢参与教学评图环节的 王丽方老师、张利老师、李兴钢老师、刘亦师老师等评图老师 在重要节点上所给予的批评。也要感谢作为同事共同参与到本次清华开放式建筑设计课的其他组的 7 位设计导师:齐欣、崔彤、李虎、马岩松、朱锫、王辉和徐全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所给予的相互促进与 支持。 感谢本书编辑王倩女士在出版过程中所给予的帮助,感谢本次设计课程我的两位助教老师张捍平 和赵冠男老师在整个教学及本书相关资料整理过程中所给予的全程协助。王 昀2016 年 10 月于 ADA 研究中心
王昀,工作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研究中心,职称教授,主要技术经历日本东京大学硕士 博士毕业,聚落研究专家,著名建筑师现在为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方体空间主持建筑师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设计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设计展览,多个研究性的建筑作品被国内外的建筑杂志报道专长学科建筑学学历博士。主要作品《传统聚落结构中的空间概念》《空间的界限》《一座房子的哲学观》《空间穿越》《空谈空间》《向世界聚落学习》繁体字版《向世界聚落学习》简体字平、精装版《从风景到风景》《空间的潜像》《建筑与音乐》《中国当代建筑师系列王昀》。
我的教学目录:01 第一课 课题的理解02 第二课 空间寻找与试做103 第三课 空间寻找与试做204 第四课 空间寻找与试做305 第五课 空间寻找与试做406 第六课 空间寻找与试做507 第七课 空间寻找与试做608 第八课 中期评图09 第九课 总结与评议10 第十课 空间深化与评议111 第十一课 空间深化与评议212 第十二课 空间深化与评议313 第十三课 空间深化与评议414/15 第十四、十五课 制图日16 第十六课 终期评图附录 作业总汇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