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语法纲要》对汉语的历史、文字、音韵以及古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则作出了简要的说明;集中讨论了古汉语的主要句子类型。
本书共分十五章。在对汉语的历史、文字、音韵以及古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则作出简要说明之后,作者从对各种谓语的分析入手,集中探讨了古汉语的主要句子类型。然后,就一些颇具特色的语法现象如名词短语和名物化,话题化以及语法成分的突显,否定方式,代词及相关词语,体、时、语气,表示包含或限定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讨论的问题是复句。
前言
第一章 导言
1.历史梗概
2.语音
(a)反切
(b)声调
3.符号
4.音节和词
5.形态
第二章 古汉语句法的若干规则
1.词类
2.主语和谓语
3.词序
第三章 名词谓语
1.非动词性的名词谓语
(a)疑问
(b)与非动词性名词谓语相连的代词和小品词
(c)使用“犹”的非动词性比较句
(d)“也”的省略
(e)名词谓语后面表示“体”的小品词“已”
(f)“也”的其他意义
2.系词“为”
3.系词“日”
4.前古汉语中的系词“唯”(隹,惟,维)
第四章 动词性谓语
1.动词的分类
2.形容词
3.用如动词的名词
4.不及物动词
5.及物动词——主动与被动
6.行为动词和处所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及物
动词
7.动词“有”(拥有;存在)和“无”(不拥有;不
存在)
8.带双宾语的及物动词
9.被动结构
第五章 复杂的动词谓语
1.并列
2.宾语从句——用作及物动词宾语的动词短语
3.兼语结构——使成式
4.作为形容词的补语的动词短语
5.连用的动词
(a)基本结构——小品词“而”
(b)得(而)、率(而)等
6.次动词
(a)相当于介词的及物动词
(i)以(使用;用,通过)
(ii)用(义为“使用;以”)
(iii)与(义为“伴随;给予;以;和”)
(iv)为(义为“为了;因为的原因”)
(v)自、由、从
(b)方位次动词:于、於、乎——处所补语
(j)于(去;向,在)
(ii)於(意思是“在、从、比”等)
(iii)乎
(iv)处所补语
(v)处所补语中次动词的省略
(vi)代词性的替换词“爰”和“焉”
(诃)x之於Y
(c)用“如”和“犹”的描写性补语
(d)作为从属连词的次动词
第六章 数词表达形式
1.作为谓语
2.作为补语
3.作为名词的修饰语
4.有(义为“和”)
第七章 名词短语和名词化
1.名词间的并列关系和从属关系
(a)并列关系
(b)从属关系
2.名物化
(a)无标记的名物化
(b)通过插入“之”字而实现的有标记的名
物化
(c)者
(d)所
第八章 话题化与突显
1.非主语成分的突显
2.主语的突显
3.表示突显的“则”
4.X之於Y
5.用以标记话题或者对比性突显的其他小品词
(a)也(b)唯(隹,惟,维)
(c)者(d)夫(e)若夫
第九章 代词及相关的词
1.人称代词
(a)第一人称代词(b)第二人称代词(c)第三人
称代词(d)反身人称代词(e)连带否定性小品词
的人称代词
2.指示代词
(a)是(b)此(c)彼(d)斯(e)兹(f)“实”和“窘”
(g)时(h)夫(i)尔(j)若
3.疑问词
4.不定代词
第十章 副词
1.名词用作状语
2.用如副词的形容词
3.用如副词的动词
4.用如副词的数词表达形式
5.有“然‘如”等小品词的富有表现力的副词
第十一章 否定
1.p/f否定词
(a)不(b)否(c)弗(d)非(e)叵(f)盍
2.m/w否定词
(a)毋、无、无(b)勿(c)亡(d)罔(e)莫
(f)未(g)微(h)靡(i)蔑(j)末
第十二章 体、时、语气
1.动词的体——动词前的小品词
(a)既(b)未(c)动词前的“已”
2.句子的“体”——句末小品词
(a)矣(b)也(c)已(也已、也已矣)
3.表示时间的词
(a)话题位置上的时间表达(b)尝(c)曾
(d)将(e)且(f)方(g)始(h)初
4.语气
(a)其(b)殆、庶几(c)盖(d)毋(无)和勿
(e)宁
第十三章 表示包含和限定的名前词和副词性的词
1.表示包含的词
(a)诸(全部;表示属于某一类别的成员)
(b)凡(c)“皆”和“举”(d)俱(e)各
(f)每(g)源于动词的词
2.限定
(a)唯(惟,维)(b)独(c)其他相似的词
(d)用句末小品词表示的限定
3.一些、没有谁(没有什么)
4.表示自指和复指的具有代词性的副词
第十四章 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
1.祈使句
2.疑问句
3.感叹句
第十五章 复句
1.意合连接与形合连接
2.条件从句
3.让步从句
4.时间分句
5.起因、原因
注释
例证出处
参考文献
中文词语索引
词语索引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