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36 元
丛书名: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课题
当前图书已被 11 所学校荐购过!
查看明细
- 作者:汲广运,王厚香 著
- 出版时间:2017/12/1
- ISBN:9787209112239
- 出 版 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48
- 页码:301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沂蒙精神的地域文化渊源研究》是《沂蒙精神研究丛书》的其中一本。它是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沂蒙精神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6ALJJ15)和临沂大学优势特色学科研究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沂蒙精神的地域文化渊源研究》主要探讨沂蒙精神形成的地域传统文化和红色地域文化渊源,是作者在多年学习、研究沂蒙精神的基础上,在撰写《临沂文化通览》《沂蒙精神代代传》《沂蒙精神故事读本》《沂蒙文化若干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的成果。
《沂蒙精神的地域文化渊源研究》分上下两篇,仅从沂蒙精神形成的角度探讨沂蒙地域文化,偏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分别论述沂蒙传统地域文化和沂蒙红色地域文化。
沂蒙山区,大致包括山东省临沂市的三区九县和淄博市的沂源县、日照市的莒县、潍坊市的临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枣庄市中区、台儿庄区、山亭区的一部分,江苏省连云港、新沂、赣榆、东海等县市的一部分地区等。沂蒙山区不是一个特定的行政区域,是指以蒙山和沂水为地域标志的革命老区。“沂蒙”一词最早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是红色文化的产物。沂蒙山既不是一座山,也不是一道山脉,国家正式版图上本没有“沂蒙山”这三个字的山脉或地名,它始于党中央对一一五师东进“建立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从这个意义上说,沂蒙山是一座革命的高山、精神的高山。尽管沂蒙山区的地域范围很广,但今天人们所说的沂蒙山区,主要是以临沂市为代表。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辖三区九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市级行政区。
沂蒙山区是山东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山东党的最早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就是沂蒙山区莒县北杏村(今属山东省诸城市)人。1927年春,沂蒙地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沂水支部诞生。之后,许多党的地方组织相继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沂蒙人民在黑暗迷茫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在实践中认定,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只有坚定不移地跟着共产党走,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穷人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沂蒙人民以极大的革命热情,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斗争中去。
在长达10多年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沂蒙山区成为全国著名的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之一。中共山东分局领导八路军山东纵队、一一五师和地方武装,在沂蒙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沂蒙军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8年的浴血苦战,粉碎了日军无数次的“扫荡”,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发展和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反动军队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沂蒙军民奋起反击,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扭转了华东战局,开始了战略大反攻。
总论
绪论
一、缘起与构成
二、沂蒙精神产生的民族文化背景
三、研究现状
上篇 沂蒙传统地域文化
一、“夷俗仁”,重德行
(一)“夷俗仁,仁者寿”
(二)重德行:仁的继承和发展
二、交汇融合,博采众长
(一)沂蒙文化与齐鲁楚文化交融
(二)先秦思想集大成者荀子
(三)博采众长的诸葛亮
(四)兼容交融的临沂城市文化
三、以孝为先,睦族好善
(一)沂蒙孝文化
(二)蒙阴公氏孝友纯厚、睦族好善
四、经世致用,追求卓越
(一)经世卓越的沂蒙世家大族
(二)精美绝伦的沂蒙汉画像石刻艺术
(三)卓越书法家王羲之
(四)伟大天文历算学家刘洪
(五)千古名相诸葛亮
(六)山左诗坛领袖公鼐
五、忠诚大义,鞠躬尽瘁
(一)王祥倡导礼乐加忠诚
(二)诸葛亮家族大义忠诚
(三)颜真卿忠烈
(四)左宝贵大义凛然
六、尚和尚志,倡俭倡廉
(一)沂蒙人尚和尚志
(二)沂蒙人倡俭倡廉
七、刚直不阿,疾恶如仇
(一)诸葛丰刚直、嫉恶
(二)诸葛亮凛然有正气
(三)东海于氏执法公正
(四)琅邪颜氏族人刚直
(五)萧望之威武不屈
(六)蒙阴公氏一门正气
下篇 沂蒙红色地域文化
一、信念坚定,砥砺前行
(一)信念坚定,重视思想宣传
(二)方法得当,组织武装群众
二、重视组织,创新发展
(一)党组织建设
(二)政权建设
(三)军队建设
三、立足长远,文化育人
(一)沂蒙教育
(二)沂蒙红色报刊
(三)沂蒙红色文艺团体
(四)沂蒙红色文艺作品
四、清正廉洁,依法施政
(一)倡导清正廉洁,预防惩治贪腐
(二)建立法治政府,坚持依法施政
五、人民至上,服务为先
(一)实行民主,保障民权
(二)立足人民,依靠人民
(三)维护人民利益,得到人民支持
六、爱党爱军,无私奉献
(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拥军支前,无私奉献
七、敢于斗争,不怕牺牲
(一)战斗案例
(二)牺牲者代表
结语
一、沂蒙文化孕育了沂蒙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早期形成的红色文化催生了沂蒙精神
三、山东党政军民合力铸就了沂蒙精神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