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这么多年来,仍有很多小学语文老师上不好语文课,或者想上好语文课,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找不准努力的方向,摸不清语文课的脉搏。
本书的71位作者均是国内知名的学者、作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以深情、温暖的笔触,追忆个人早年母语教育的经历,勾勒出在新旧交替时期中*语教育的生动图景,留下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很多作者在写自己亲历的母语教育的同时,也塑造了国文教师的群像。他们的音容笑貌、学识修养、风骨情操,透过学生的追忆跃然纸上,感染着我们,令我们肃然起敬,也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师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相信本书可以给广大语文教师及家长带来启迪。
71位当代名家,以深情、温暖的笔触,追忆个人早年母语教育的经历。这些文字,是对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认真总结和回顾,也为新世纪的中国语文教育如何继承传统、面向未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
再版序言
眼下,我生长的江南正是芳草鲜美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时节。眼前的美景让这些借由中小学语文课本进入我们记忆的词语,又一次被激活。
就在这样一个季节,由我主编并于2002 年出版的《我们怎样学语文》,改名为《我们的语文课》,又一次再版。作为此书的编者,这已经是我第三次作序了。此书曾于2007 年由一家大学出版社再版,改名为《名家谈语文学习》,当时已有5 位作者辞世。而这一回,距离第一次出版已过去了16 年,书中的71 位作者,已有29 位不在人世了。其中最年长者是出生于1911 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何兹全先生,最年轻者是出生于1960 年的《求是》杂志原副总编朱铁志先生。看着目录中这一长行已逝作者的名字,想起当年他们的慷慨赐稿和那一张张亲切诚挚的面容,心中怎能不怃然!不过,转念一想:他们的情感、思想、经历,经由他们的文字,得以长留人间,惠及后世。念及此,又不能不悲欣交集。
这次再版,增加了一篇洪水平先生的《我的少年阅读经历》。另外,在目录编排上,重新按照作者的出生年份进行排序,从1910年始,到1969 年止,以10 年为一段,60 年共分六辑。每辑前面,均加了辑封文字,简要说明其时代背景和语文课特点,以反映百年间中国语文教育演变之历史轨迹,同时与每辑中的文章相呼应,即相当于文史互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
本书71 位作者中,出生于20 世纪20 年代与30 年代的居多,共计51 位,占总人数的一多半。这些作者均于民国时期完成中小学教育。我因为这本书的约稿,有幸与他们相识,得以亲炙他们的风仪。他们以深情、温暖的笔触,追忆个人早年母语教育的经历,勾勒出在新旧交替时期中国母语教育的生动图景,留下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民国教育的最后一批亲历者。因此,他们写下的这些命题作文(他们当年这样戏称我的约稿),为后世的人们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
而在我看来,这本书还有一层价值。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天、地、君、亲、师即是信仰。师是与天、地、君、亲并提的。中国人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深深植根于传统中。在西方文化中,差不多只有牧师可以相比。这本书中的不少文章,作者在写自己亲历的母语教育的同时,也塑造了国文教师的群像。他们的音容笑貌、学识修养、风骨情操,透过学生的追忆跃然纸上,感染着我们,令我们肃然起敬,也让我们更深切地理解师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书的一些篇目中,也有作者对自己语文学习的反思。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的钟沛璋先生说:至今回想起来,我深深地感到内疚。对我这样一个终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缺乏国学基础,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缺乏对我国精练的语言文字的认识,已成为我这一生难以弥补的缺憾。而著作等身的冯其庸先生则感叹:如果能给我加一倍年寿的话,我
一定从现在开始从头学起,以前学的,实在太少太浅了!我感到中国的学问实在太深太广了,如果真的让我再从头学起的话,现在我可能知道该如何学习了!那时冯先生已经77 岁了。其情其言,怎不令我后辈羞赧!
当年编此书时,21 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刚启动,很多作者对当时的语文教育现状表达了深切的忧虑。16
年过去了,在社会各界持续不断的努力其中包括一批批先后参与语文课程改革的学者、教师,中国语文教育已开始慢慢步入正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继承传统,开放创新,已然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通过中小学语文课本,成为哺育下一代成长的精神养料。这也是当年许多作者的殷切希望。在这样一个时刻,重新出版这本书,无疑有新的意义。而作为此书的编者,当我重读这一篇篇温热的、发自肺腑的、至情至性的文字时,还是时不时地眼睛湿润。再次向当年应约赐稿的作者致谢,并借用出生于1895 年,参加过五四运动的教育家王森然先生的话来做结。
人们承受古代文化而发展为现代文化,又将现代文化传达后代,便是社会生命的寄托。未来社会之创进,正赖于人们现在的努力。所有新人生的启示与指导,理想世界的显现,非有语文之传达,何由表布?故知社会生命的永久与否,全基于此。
王丽
2018 年3 月26 日于浙江省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