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中的一代人,在智利皮诺切特时期学会读写,而他们的父母,则是独裁年代的同谋犯或受害者。1985年圣地亚哥大地震中,九岁的男孩首次见到比他大三岁的珂罗蒂雅,后者竟让他帮忙监视她的舅舅劳尔。多年后,长大了的两人重逢,在一场无关爱情的交往中,终于明了当年的真相。九岁男孩眼中的圣地亚哥,成熟作家心念的还乡之路,在作者与角色、过去和现在、虚构与现实之中交织在一起,通过两个家庭的遭遇,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伤痛。本书荣获智利2012年度阿塔索国家艺术奖和同年全国图书理事会奖。
智利年轻一代作家翘楚
《格兰塔》评为西班牙语优秀青年小说家之一
亚历杭德罗·桑布拉 中篇代表作,书写了一个时代的伤痛,荣获智利2012年度阿塔索国家艺术奖和同年全国图书理事会奖
回家,就像离开一场尚未结束的战争。
译后记
亚历杭德罗·桑布拉是智利新生代作家,一九七五年出生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城,不到四十岁时即已摘获多项文坛殊荣。二〇〇七年,在由海伊文学艺术节举办的波哥大世界图书之都活动中,桑布拉跻身三十九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三十九位拉丁美洲作家行列。该艺术节曾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誉为与伍德斯托克音乐节齐名的思想界的盛会。二〇一〇年,英国文学杂志《格兰塔》再度将桑布拉评选为三十五岁以下最出色的二十二位作家之一。
在前两本小说《盆栽》(2006)和《树的隐秘生活》(2007)大获成功后,二〇一〇年,桑布拉在智利出版了他的第三本小说《回家的路》。这一作品不负众望,荣获智利二〇一二年度阿塔索国家艺术奖和同年全国图书理事会奖。
《回家的路》的故事情节始于一九八五年的智利地震,止于二〇一〇年的又一次强震。在此期间,主人翁从孩童长大成人,而智利更是经历了从独裁到民主的巨大转变。作者以伤感而又不失温情的笔调,叙述了两代人的经历童年时期的主人翁曾认定他那一代人只能在父辈的故事中扮演小人物,却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成长与面对,学会探寻与沟通,学会为一个个小人物重建人生舞台。
《回家的路》具有浓厚的自传体色彩:小说主人翁在童年和青年时期两次亲历智利大地震、弱冠之年离家求学、打过多种短工、在大学教授文学课程等经历,及其写作的苦闷、感情生活的波折、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无不折射出桑布拉本人的身影。正如作者在一次关于《回家的路》的专访中谈道:我并无超群的想象力,只是记性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所认识的人们的角度说话……故事并非虚构,事实就是如此。
小说涉及独裁,涉及一个国家和时代的危机,却绝不是一部政治作品。作者在叙述中掺入诗歌、笑话、流行歌词、文学评论等多种元素,使阅读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虽然智利是地球上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之一,可小说情节却让我们倍感亲切。两代人的碰撞中,父辈的挣扎与无奈、晚辈的骄傲和自省,或许也能唤起我们的一丝共鸣;作者娓娓道来的感情经历中,似乎也有你我的过去。
回家的路,是追寻记忆、梦回童年的路,也注定是一段充满艰辛、百感交集的旅程。愿我们都能在这样的路途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亚历杭德罗·桑布拉(1975 ),智利诗人、作家、文学批评家,是智利年轻一代作家中的翘楚。他的第一部小说《盆栽》即轰动文坛,并获得当年的文学评论家奖*佳小说奖和国会图书大奖,被称为智利文坛的一次放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或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他还著有诗集《无用的海滩》《移动》,散文集《未读之书》和小说《树的隐秘生活》。2010年,他被著名的文学杂志《格兰塔》评为西班牙语优秀青年小说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