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编辑了这套二十卷本的文学宁夏丛书。这套丛书的出版,是宁夏文学事业的一件大事。宁夏文联高度重视,几经酝酿,广泛征求意见,本着好中选优的原则,给予确定。入选该丛书的作家系60后70后和80后,既有作家、诗人,也有评论家,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情厚境美、韵味深长,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有的荣获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庄重文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诗刊》奖、《小说选刊》奖、《十月》文学奖等重要奖项,有的多次荣登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有九名作家作品集入选中国作协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大量优秀作品被国内有影响力的期刊和选本发表、转载和选入,还有相当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推介到国外。这套丛书的出版,是宁夏中青年作家的又一次集体亮相,也是对宁夏文学成就的进一步展示,旨在精要地反映宁夏文学的优秀成果,以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宁夏文学创作的基本面貌,为研究者提供较好的选本。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是给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献礼。总之,这套丛书的出版,意义重大。
本书有16个短篇小说组成,分别是湖道、放羊的女人、父亲与驼、锁阳、赶羊、夜走十三道梁、白狐、山里的树、冬日、岗岗滩、老狐、暖、菜园、荒地、搭车、秋夜、老满*后的春天、五月沙枣花、墙上的裂缝、西部西部。其中,《湖道》获中国小说学会2001年短篇小说排行榜*名及《小说选刊》秀作品奖。《锁阳》《父亲与驼》获宁夏第六、七届文艺评奖一等奖。漠月小说人物,大半是老人、孩子、女人。作品大多流露出对作者人物饱含着深深的悲悯、作者关心人物的内心世界;小说中的人物之间,大半是和谐、融洽的。漠月小说,除了人性的内涵外,*让人称道的便是他的语言。他的语言,紧紧地贴附着人物,紧紧贴附着所要描写的一切。
文学是这块土地上最好的庄稼
崔晓华
塞上金秋,天高云淡,风清月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这诗情画意的美好季节,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
宁夏地处祖国西部,是中华远古文明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优秀传统文化遗存丰厚,自然历史内蕴丰富多样,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留下数以千计的诗词文赋,譬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等,表达了诗人或豪迈或忧伤的爱国情怀;宁夏是革命老区,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留下灿烂的革命文化,毛泽东书写了脍炙人口的光辉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古往今来,文学的特质、精神的象征、家园的意识,深刻地嵌入其中,并且流传至今,仍在流传。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岁月蹉跎,沧桑巨变,伴着九曲黄河悠远的涛声,我们回顾自治区走过的历程,一幅幅画面徐徐展开:艰辛、曲折、繁荣、辉煌。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宁夏大地半个多世纪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汉各族人民日新月异的生活,以及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新成就,让我们感慨、激动、振奋。对于宁夏文学,对于宁夏作家,这既是记忆,也是现实,更是根植人民、观照时代、承接历史、面向未来,而出人才出作品是最丰盛最具正能量的活性因素。
文艺的春天阳光普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初,宁夏文学事业步入繁荣发展的快车道,宁夏文坛开始呈现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其显著标志便是宁夏出了个张贤亮(著名评论家阎纲语),脱毛之隼搏击长空,成为享誉中国和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与此同时,以张贤亮为代表的一代作家,用自己的成就和影响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宁夏的文学创作,以及宁夏作家群的形成,这是一支颇为壮观的、以青年作家为主力军的队伍,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势头;他们的作品给文学界增添了异彩,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突破地域的局限,向全国文坛迈进,终于实现了宁夏当代文学的跨越式发展。
2016年5月,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以《文学照亮生活》为题,将公益大讲堂的首课放在宁夏西吉县。原因是宁夏西吉县是中华文学基金会命名的全国首个文学之乡。宁夏的作家,有相当部分出自西吉,形成密集之势。西吉的作家们有这样一句话:文学就是西吉这块土地上生长得最好的庄稼。铁凝主席掷地有声地补充了一句:文学不仅是西吉这块土地上生长得最好的庄稼,西吉也应该是中国文学最宝贵的一个粮仓!表明了中国作协对宁夏文学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生活滋养文学,文学照亮生活。
关于宁夏作家的成长,很有必要进行一次简要的回顾。宁夏作家大多数来自基层,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众所周知,那时的农村和乡镇偏远落后、艰苦寂寞,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经历的困苦和磨难充满了他们的记忆,在这样的记忆里,似乎是苦难多于欢乐,乃至重叠着父辈们流浪、迁徙的背影和脚印。但是,他们也有独特的优势,脚下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塞北大地,这样的地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性格和气质,后来伴随着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步伐,他们又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强烈地产生了精神生活的基本需要和诉求,而这种需要和诉求必须通过心灵劳作得以实现,他们因此怀有宗教般神圣和虔诚的文学梦想。于是,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宁夏青年作家经过多年的艰苦跋涉和磨砺,终于营造出一道亮丽的文学景观以其朴实的生活经验和历史记忆、独特的生命感悟和言说方式,发出本真的、诗性的、充满灵智的声音,显露出文学突围的意义和价值。改革开放以来,宁夏的中青年作家,一方面由于长期浸淫于西部的人文气候和特殊的历史文化环境,另一方面本着对传统文学资源的信仰和坚守,使得他们的作品在书写和表达上,继续保持着古典文学特有的诗意,以及民族语言特殊的美质。尤其重要的是,在全球化语境下,宁夏作家不跟风、不时尚、不焦躁,内心安静,他们通过带有浓厚的地域性、本土化的写作,以及对西部整体的文化关怀和持续不断的挖掘,呈现出来的是西部大地上的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敏感与顽固、苦难与信念、理想与追求,是西部人的宽厚、隐忍、执著、抗争、牺牲,等等。同时,他们的作品由于客观、真实的叙写,因此又有着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的意义和价值。正是他们对传统文学资源的坚守和继承,从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宁夏作家群的形成和崛起,以及他们的人文立场、精神向度、情感因素和创作风格,不仅预示着西部文学的广阔前景,也不断丰富着当代中国文学的意义系统。
概括地讲,这六十年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六十年,也是宁夏文学不断繁荣兴盛的六十年。作家队伍生机勃勃,新人不断涌现;文学创作空前活跃,高潮迭现;文学作品硕果累累,产生了一大批记载历史、见证变迁、叙写西部、反映时代、宣传宁夏的独具特色的优秀作品。
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之际,我们编辑了这套二十卷本的文学宁夏丛书。这套丛书的出版,是宁夏文学事业的一件大事。宁夏文联高度重视,几经酝酿,广泛征求意见,本着好中选优的原则,给予确定。入选该丛书的作家系60后70后和80后,既有作家、诗人,也有评论家,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情厚境美、韵味深长,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有的荣获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庄重文文学奖、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诗刊》奖、《小说选刊》奖、《十月》文学奖等重要奖项,有的多次荣登中国小说学会年度排行榜;有九名作家作品集入选中国作协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大量优秀作品被国内有影响力的期刊和选本发表、转载和选入,还有相当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推介到国外。这套丛书的出版,是宁夏中青年作家的又一次集体亮相,也是对宁夏文学成就的进一步展示,旨在精要地反映宁夏文学的优秀成果,以便读者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宁夏文学创作的基本面貌,为研究者提供较好的选本。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是给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献礼。总之,这套丛书的出版,意义重大。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宁夏地处西部,西部是中国文学的广阔沃壤。人民是大树,作家是小鸟,小鸟只有栖息在大树上,才能够自由地歌唱。在此,真诚地祝愿宁夏作家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绽放更加绚烂的文学之花;真诚地祝愿宁夏文学沐浴着古老黄河的神韵,乘着新时代的强劲东风,向着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浩瀚大洋奔流而去……
漠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朔方》主编。1962年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1982年毕业于宁夏大学。至今发表作品百万余字,出版小说、散文集5部。作品曾分别入选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当代最新文学作品短篇小说年度排行榜,连续四届获宁夏文学艺术奖,以及《小说选刊》奖、《十月》文学奖等,被各种选刊和选本转载近百次,部分作品被译介国外。短篇小说《放羊的女人》被改编为电影《奔走的天堂》,由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投拍。
封底语:说是湖,其实并无水,那番大水汤汤的情景便不存在。湖道,周围的牧人都这么叫,却是由来已久。旱的时候居多,等到进入秋季,才有难得的几场雨,湖道里就开始湿润起来,草根紧接着活了,茵茵的青绿泛开,然后就是连片的芦草。草深的地方,能齐了人的腰,一群羊走进去,霎时不见了踪影,倒像是草把羊给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