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刘学林动物小说经典书系》讲述了两匹忠勇的流浪狗与狗、与狼、与人之间曲折跌宕的动人故事,惊险中不乏温情。
繁华的都市,辽阔的雪原,深远的群山,一匹叫小白的西摩犬和一匹叫黑朵的牧羊犬在这些地方自由流浪,围捕野兔,与狼交锋,勇斗绑匪……最终,黑朵受重伤离世,小白为之殉情,两匹流浪狗用生命演绎了永恒的忠诚。
一
民间传说,人吃的是狗的粮食。
在很久很久以前,小麦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一棵只长一个麦穗,而是浑身上下长满了麦穗,多得就像芝麻杆上的蒴子,一排一排往上蹿。因为麦穗多,所以收的麦子就多,磨的白面也多。人们吃不完用不尽,就开始没有节制地铺张浪费,随心所欲地糟蹋粮食。玉皇大帝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生气,就想派一个人下去私访,弄清楚事情的真相。派谁去呢?派谁去他都有点不放心,于是他就派了自己的老婆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打扮成一个要饭的老婆,拉着一个破篮子,拄着一根破棍子,走进了一个村庄。王母娘娘一进村就闻到了一股白面馒头的香味,她顺着香味走进一家院子,只见一个年轻媳妇正端着一筐白面馒头去喂猪。
王母娘娘摇摇晃晃地走上前,说:“俺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您行行好,给俺一点吃的吧!”
年轻媳妇挥挥手,说:“去去去,没啥东西给你吃!”
王母娘娘说:“你不是端着一筐白面馒头吗?给俺一个不行吗?”
“哼,给你?给你吃了有啥好处?还能比喂猪好处大?”年轻媳妇连声说,“喂了猪,猪能快点长,猪长大了,我们好吃它的肉。”
王母娘娘摇了摇头,拄着棍子慢慢走了。
王母娘娘又走进了第二家院子。厨房里,热气腾腾的,一个老太婆正在掀锅盖。热气散去,锅里露出一锅用白面做的小狗、小猪、小刺猬、小板凳、小枕头等各种形状的食品。
王母娘娘捂着肚子做出一副可怜的样子,颤颤巍巍地走过去,说:“老人家,俺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行行好,给俺一点吃的吧!”
“去去去,没啥东西给你吃!”老太婆头也没抬。
王母娘娘说:“您这不是刚蒸了一锅馍馍吗?”
“这是给俺孙子做的玩具,不是什么白面馍馍!”老太婆说。
王母娘娘说:“俺已经饿得快不行了,您老人家就行行好,给俺一个吧!”
“哎呀,你这个要饭的老婆真是不懂事!给了你让俺的孙子玩什么?”老太婆不耐烦地说。
王母娘娘气坏了,这些人不但糟蹋粮食,暴殄天物,而且没有一点怜悯之心。她本来准备多要几家呢,现在只要了两家就回去了。
听了王母娘娘的汇报,玉皇大帝勃然大怒。他当即派天兵天将下凡,命令他们捋掉所有的麦穗,让人类从今以后再也吃不上白面。看到天兵天将蜂拥而至,见麦穗就捋,见麦秆就踩,人和家畜都吓坏了,连忙去向玉皇大帝求情。
狗跑得最快,第一个赶到,苦苦哀求玉皇大帝,眼泪汪汪地说:“人糟蹋粮食,狗又没有糟蹋粮食,您就发发善心,给俺留一穗吧!”
玉皇大帝想想也是,就说:“那就给狗留一穗吧。”
猪又赶到了,猪也哀求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说:“猪可以吃麸子。”
牛羊也赶到了,玉皇大帝说:“你们可以吃草。”
鸡也赶到了,玉皇大帝不耐烦地说:“鸡吃草丛里的虫子!”
人最后赶到了,玉皇大帝一看到人,本来已经消去的怒气又冒了上来,一拍桌子说:“狗才管你们的事情!”人误解了玉皇大帝的话,回来便向狗求情。人是狗的主人,狗便把玉皇大帝留下的一穗麦子让给了人。
从此以后,一棵小麦就只能长一个穗子了。从此以后,猪就一直吃麸子,牛羊一直吃草,鸡只有吃草丛中的虫子了。
俗话说,“人吃狗粮”,指的就是这件事情。
二
人类有人类的语言文字,动物有动物的语言方式。
河南省孟州市有一个打豹英雄,名叫何广位,曾赤手空拳生擒过一百多只豹子和十几只老虎。生擒最后一只豹子的时候,何老先生已是八十岁高龄,被誉为“中华奇人”。他也是河南省的人大代表。
作者曾有幸采访过何老先生,当时何老先生九十五岁,白须飘飘,精神矍铄。何老先生认为,不但老虎、豹子有它们自己的语言,就连一些冷血动物也有它们自己的语言。何老先生说,一次他到山林中砍柴,遇到一条胳臂粗的大蛇拦路,他便像昔日的汉高祖一样,挥手一刀,把那条大蛇斩为两段。何老先生走出十数步远,听到身后的大蛇发出吱吱吱吱的叫声。何老先生出于好奇,便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偷偷观看。不一会儿,只见又来了一条大蛇和几条小蛇,它们把先前那条大蛇断为两截的身子对接在一起,又用牙齿在断口处咬合,就像医生缝合人的伤口一样。又过了一会儿,先前那条大蛇断成两截的身体就连到了一起,可以活动了,再过了一会儿,那条大蛇便和后来的几条蛇一起爬进了树丛。何老先生说,受伤的大蛇发出叫声,肯定是呼唤它的族类前来救援。不光是爬行动物:有它们自己的语言,就是农户养的家禽也有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一只大公鸡在草丛里找到了一只大青虫,舍不得吃,便咯咕咯咕温情地叫,不一会儿就会跑来一只漂亮的小母鸡和大公鸡分享大青虫。不用说,小母鸡一定是大公鸡的爱鸡,大公鸡一定是说:“小宝贝,快来呀,我找到了一只大青虫,给你留着呢!”
作者当然非常认同何老先生的看法。
作者曾经在上一部动物小说《天狼》的《题记》中写道: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深秋,作者和几位朋友到北方一座博大雄浑的深山老林中旅游采风,夜宿一偏僻山村。次日晨,作者独自到后山散步,不幸迷路,转到中午,仍不能归,既不见一家住户,也不遇一个行人。山石狰狞,林莽森森,鸟兽偶尔一鸣,令人不寒而栗。
“沿着非路的小路,翻过一道山岭,隐约见一破旧小村,作者大喜,趋步直前。进村一看,作者不禁毛骨悚然。房子全都破败不堪,院内院外长满了树丛和杂草。有的房子倒塌了,有的房子没了房顶,只剩下木桩钉成的框架,框架中又长成了合抱的大树。遍地都是白森森的完整的骨骸和骷髅,多是兽骨(似狼骨或狗骨),也有人骨,相压相叠,姿态各异。更让人吃惊的是,有人形骨骸的手中还握着铁锈斑斑的匕首,而匕首又插在狼形骨骸的肋问,还有狼形骷髅的嘴中衔着人形骨骸的腕骨……
“作者胆战心惊,正欲离去,却见最西边一间破败的茅屋中冒出一缕青烟。出于强烈的好奇,作者虽迟疑再三,还是走了过去,连问三声,屋内寂无回应,壮壮胆进屋,只见屋内坐着一个须发苍白、长拖地面、状若枯树蔸子一样的老人。作者与老人说话,老人一言不发,却缓缓移动枯树根似的长臂,拿出一本线装书递给作者。书又黄又旧,仔细一看,多是黄麻纸,后边不少页用的竟是经过裁剪的白桦树皮。
“作者携书终于出山,归家翻开一看,不禁大皱眉头。书用繁体汉字写成,错别字连篇,中间还夹杂着大量自创的象形文字和曲曲拐拐、钧钧折折几百种符号,像天书一般,根本无法看懂。作者便弃置一旁,然则又不死心,不时捡起翻看,渐渐看出点眉目,便坐下来潜心研读了数年,终于融会贯通。原来,那几百种符号全是兽类语言,多是狼语和狗语,而且全书记载的还是一个有关狼类、狗类和人类的动人故事……”
《天狼》正是记录了这个有关狼类、狗类和人类的动人故事,只是考虑到印刷不便和阅读障碍,作者只好舍弃了所有的兽语符号,按照其符号的含义直接书写成人类的语言文字。
本书名曰《天狗》,自然以写狗类为主。书中涉及到狗类语言的地方,作者仍然沿袭《天狼》的写作方法,直接用人类的语言文字替代。
刘学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在《中国作家》、《北京文学》、《作品》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等百余篇。作品曾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等选载。短篇小说《品茶》收入《北京语言学院研究生阅读教材》,并被翻译成匈牙利文,收入匈牙利NOYAN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短篇小说选》。
有言在先
第一章 与狼遭遇
第二章 必须一战
第三章 山林寻主
第四章 风云突变
第五章 我要回家
第六章 流落街头
第七章 牛肉粒之战
第八章 结缘黑朵
第九章 雪落黄河
第十章 本性难移
第十一章 小白被捕
第十二章 流放嵩山
第十三章 丁丁失踪
第十四章 星夜营救
第十五章 智斗绑匪
第十六章 天狗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