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易斯转折点与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中国经验》的主要目标是对“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这一命题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以及该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动趋势,探索中国经济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后的经济增长源泉。准确判断中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研究劳动力再配置效应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本书的主要目标是对“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这一命题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以及该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变动趋势,探索中国经济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后的经济增长源泉。准确判断中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研究劳动力再配置效应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为了判断“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是否到来”,我们从四个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首先,从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多个经济指标变化,探寻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的典型化事实。这一部分利用了官方统计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中国经济整体上已经到达了刘易斯第一转折点,即短缺点。其次,对日本著名经济学家Minami的刘易斯转折点判断准则进行了拓展,运用1990-2009年31个省份(或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的刘易斯转折点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越过了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但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刘易斯第二转折点,即商业化点。再次,从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角度来判断刘易斯转折点,这里运用刘易斯一费一拉尼斯模式的三个逻辑假说,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提供的小麦、粳稻、玉米等三种主要农作物的数据来验证这三个假说。最后的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整体上已经到达了刘易斯第一转折点,但存在不平衡性:发达地区的省份已经到达刘易斯第二转折点(即商业化点);中西部地区已经到达刘易斯第一转折点,正在接近第二转折点;西部欠发达地区还没有到达刘易斯第一转折点。最后,我们从人口学的角度,设定了三种劳动力退出方案,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了中国劳动力供求发生逆转的时间窗口。
在完成了上述命题的实证后,本书利用世界银行(1996)方法对中国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进行了测算,研究发现:中国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没有想象的大,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中,投资的贡献是最大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很小,在多个时段均显示为负值,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的模式是投资拉动的粗放模式。另外,在分地区的研究中,本书研究发现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在发达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小于中西部地区,而且表现为逐年下降。这正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的必然结果,是正常现象。
最后部分,我们研究了东亚经济体——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的刘易斯转折点前后的产业政策,中国从中得到的启示。除此之外,我们还研究了日本在1955~1990年这一时段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并且对中日两国到达刘易斯转折点前后经济状况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从比较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尽管都是投资拉动的,但是投资的领域差异比较大,中国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日本的投资主要集中于机器设备的引进和改造,另外,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都很显著。因此本书最后提出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源泉是技术创新,但是在劳动力成本还有比较优势的情况下,企业是不可能有技术创新的动力的,技术创新的前提是要建立激励相容的创新机制。
岳龙华,1974年生于河南南阳。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在《中国人口科学》、《人口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研究领域为: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杨仕元,1982年出生于湖南岳阳。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四川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在《浙江金融》、《江西财经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篇。研究领域为:人力资本、管理技能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逻辑
1.5 本书的概念定义和数据说明
1.6 结构安排
第2章 转折点理论对中国经济的适用性研究
2.1 转折点理论
2.2 转折点理论对中国经济的适用性
2.3 关于刘易斯转折点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
第3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的典型化事实
3.1 引言
3.2 劳动力市场转折的典型化事实:劳动力供给态势
3.3 劳动力市场转折的典型化事实:劳动力需求变化
3.4 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判断:结论性评论
第4章 Minami准则下的刘易斯转折点实证研究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
4.3 Minami转折点判断准则与拓展
4.4 经验实证
4.5 结论性评论
第5章 基于转折点理论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来自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数据的分析
5.1 引言
5.2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回顾
5.3 逻辑假说与数据说明
5.4 农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弹性的计算
5.5 农业部门的工资估算
5.6 对假说1的检验
5.7 对假说2的检验
5.8 对假说3的检验
5.9 结论性评论
第6章 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的时间窗口测算——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6.1 引言
6.2 时期分析的劳动力市场供求模型
6.3 中国劳动力市场转折实证结果
6.4 结论性评论
第7章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的MRA分析
7.1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7.2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文献的描述性分析
7.3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文献的MRA方法分析
第8章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8.1 引言
8.2 劳动力再配置效应的两种计算方法
8.3 数据来源和数据序列的构造
8.4 中国各地区三大部门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1990~2009年
8.5 基于世界银行(1996)方法的测算
8.6 结论性评论
第9章 刘易斯转折点的东亚经验
9.1 日本的经验
9.2 韩国的经验
9.3 中国台湾的经验
9.4 结论和启示
第10章 跨越刘易斯转折点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10.1 日本经济增长之谜(1960~1990年)
10.2 刘易斯转折点后中日两国经济特征比较
10.3 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10.4 结论性评论
第11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
11.1 主要结论
11.2 政策建议
11.3 存在不足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